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残夜无光 > 第1章 门诊

残夜无光 第1章 门诊

作者:AAA龙虾批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03:21:10 来源:文学城

(AI咯噔文预警,小众xp,涉及现代医学)

作为眼科医生,我最不愿面对的,就是眼外伤。

这种感受从实习时就深植于心——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在眼睛这方寸之地前,却显得如此无力。眼科的发展似乎陷入了瓶颈,尤其是神经再生领域,仿佛触到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壁垒。

比如视网膜脱落,我们所能做的,往往还是沿用几十年前的手术方式,勉强将其复位,视力能恢复多少,谁也不敢保证。至于更严重的眼球破裂伤,结果往往更为残酷,能保住眼球外形已属不易,想要留住有用的视力更是难上加难。

所幸,平日里门诊接诊的多是患白内障的老人、需要验光配镜的小孩儿,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落等眼底病患者。真正的眼外伤并不多见——这反而让我每次遇到时,心里都格外沉重。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

那一次门诊,护士搀着一位左眼蒙着纱布的年轻男子走进诊室。我看了一眼患者信息,他叫闻讯,二十八岁。他低着头,沉默不语,双手紧紧攥在一起,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护士会意地请走了其他候诊的病人,诊室里只剩下我和他。

我一边调整裂隙灯的焦距,一边用惯常的语气问道:“眼睛怎么不舒服?”

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抬起头:“左眼……被猫抓了。”

“眼外伤!”我的心猛地一紧。然而,当目光落在他脸上时,另一种复杂的惋惜之情涌上心头。他面部轮廓分明,皮肤白皙,本该是一张清俊的脸庞。然而上半张脸,尤其是那双眼睛的状况,却让人不忍细看。

他受伤的左眼被纱布遮盖,情况不明。而本该健康的右眼,却被一片青白色的厚翳所覆盖,眼球略显萎缩,在眼眶中不受控制地向上翻动、震颤。

我压下心头的叹息,取出手电筒,轻轻扒开他右眼的上眼睑:“这只眼睛是怎么受伤的?”

暴露在光线下的青灰色眼球剧烈地震颤起来,他皱了皱眉,似乎感到了明显的不适:“小时候贪玩,弄破了除湿袋,里面的石灰溅进了眼睛。”

我用手电光在他眼前晃了晃:“能看到光吗?”

他没有立刻回答,浑浊的眼珠因努力尝试聚焦而颤抖得更加厉害。片刻后,他摇了摇头:“不太行……只有猛地睁眼时,才能感觉到一点光亮。”

“还有光感。”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我稍松了口气,转身开始小心地解开他左眼上的纱布,“嗯,只要还有光感,将来有机会做角膜移植,右眼就还有希望……嗯?”

当我撑开他的左眼时,发现伤口已经做过初步处理。然而,角膜上那几道歪歪扭扭的缝线,却显得格外刺眼。更糟糕的是,他的角膜已经凹陷,显然眼内容物流失严重,甚至出现了溶解的迹象。眼白一片赤红,角膜周围附着粘稠的黄色脓液,与眼睑黏连不清。

毫无疑问,这只眼睛已经发展成严重的眼内炎。他正强忍着剧烈的疼痛,紧握的双拳已经失去了血色。

“这伤口是谁缝合的?”

“受伤后,我马上去了市里的医院。但那里的医生说他处理不了,简单缝合后让我立刻转院到这里。”

我心里暗叹一声。又是一个怀着最后希望,辗转而来的病人。我们这里,往往是他们旅程的最后一站。

我托住他的头,帮他稳稳地靠上裂隙灯的下颌托。他十分顺从地配合着我的动作。尽管知道检查结果可能不容乐观,但作为例行程序,我还是用裂隙灯仔细检查了他的双眼。

“这只刚受伤的眼睛,现在有光感吗?”

他忍着剧痛,努力睁大眼睛,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我心情沉重地完成了检查。“情况比较严重,需要立刻住院。我先给你开住院单,办完手续后,护士会带你去做详细的检查。之后我们会组织会诊,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

闻讯的检查报告很快出来了。

右眼B超显示玻璃体有些混浊,眼压倒还在正常范围,但由于那层厚厚的白翳遮挡,更详细的眼底检查根本无法进行。

而受伤的左眼,情况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不容乐观。用手指轻轻触碰,眼球软得像一块内酯豆腐,眼压几乎为零;眼内炎指标很高,已经抽了房水送去化验;无光感,低眼压已经导致了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脱离,后续不可避免地会走向眼球萎缩。

科室内部讨论时,气氛有些沉重。尽管希望渺茫,我们最终还是决定尽力一试,为他保住这个眼球。毕竟,在失去右眼的功能后,他这些年完全依赖的就是这只左眼。哪怕只是为了外观,或者那微乎其微的结构保留意义,也值得搏一下。

最终确定的手术方案很明确:首先通过全身和局部用药强力控制感染,然后尽快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植入人工玻璃体球囊,试图维持眼球的形态与压力。

---

几天后,闻讯的眼内炎终于得到控制,我们安排了他等待已久的手术。

手术那天,无影灯把手术室照得透亮。我不是主刀,但作为主管医生,我站在主刀医生身旁,紧紧盯着术野。当主刀医生小心翼翼地打开眼球时,我们都倒吸一口凉气——里面的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

这只眼睛已经不像眼睛了,更像一个瘪掉的烂葡萄。玻璃体完全浑浊得像一锅脓汤,视网膜皱巴巴地贴在眼球壁上,像泡烂的纸片,脉络膜也脱落了。最关键的结构全都毁了,整个眼球软塌塌的,没有一点生机。

主刀医生沉默了几秒,低声说:“试试球囊吧。”

我们知道希望渺茫,但还是想尽力一搏。护士递来人工玻璃体球囊,那个透明的、精致的小装置价格不菲,现在成了唯一的希望。

主刀的手法极其轻柔,试图将这个最后的希望植入眼内。可是眼球太软了,软得连最基本的支撑都做不到。球囊刚放进去,就发现根本展不开——里面连个成形的腔隙都没有了。尝试了几次,球囊徒劳地在浑浊的液体内漂浮着,始终无法撑起应有的形态。

“不行。”主刀终于放弃,声音里满是疲惫,“取出来吧。”

那个昂贵的球囊被取了出来,上面沾满了血和脓性分泌物,已经不能再用了。手术室里一片寂静,只剩下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

我们最后做了眼内容物剜除。当缝合结束,看着那个只剩下一个空壳的眼睛,我心里堵得难受。不仅是为了这个年轻人,也是为了我们这些医生的无能为力——明明知道该怎么做,明明有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可当组织毁坏到一定程度,一切都无济于事。

走出手术室,我在更衣室里坐了很长时间。闻讯还不知道,他不仅失去了这只眼睛,我们还浪费了他一笔不小的费用。那个没能派上用场的球囊,就像我们破碎的希望,昂贵却无用。

后来我去病房看他,他麻药刚醒,虚弱地问我:“医生,手术成功吗?”

我张了张嘴,那句“很成功”怎么也说不出口。最后只能说:“我们尽力了。你好好休息。”

他好像明白了什么,轻轻“嗯”了一声,就把头转向了另一边。

我一天能做二十多台白内障手术,但这一台我最希望能够成功的手术,我却无能为力。

最让我痛心的是,就算手术成功,我们也无法挽回他的视力。那一刻,我特别希望医学能再进步得快一点,快到来得及救下更多像闻讯这样的眼睛。可现实是,我们还在门槛边徘徊,而有些人,已经永远失去了等待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