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不召之臣 > 第3章 选择

不召之臣 第3章 选择

作者:札姬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7 18:29:56 来源:文学城

蔺宁回府后并不着急就寝,褚元祯的脸在他脑中挥之不去,他想多了解一些消息,便唤来了府上的管家。

太傅府管家名唤阿白,蔺宁用同样的说辞解释了自己的“失忆”之症,好在阿白并未怀疑什么,对蔺宁的问题知无不言,可蔺宁越听越觉得不妙,这个“穿越”与他想象的不一样,分明是个“虎口里拔牙”的买卖。

太傅一职虽位列三公,又有着正一品的官阶,但到底是伴君如伴虎,随时可能因掌权者的喜怒无常而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偏偏自己这位老祖宗是个崇尚“文死谏,武死战”的主儿。

真正的蔺宁在大洺文士心中颇具声望,不为别的,只因他是大洺开国至今唯一一位连斩三元者,由他走出的仕途之路被无数学子敬奉为典范。“蔺”姓在大洺既非高门也非权贵,蔺宁从籍籍无名的学子到如今声满朝堂的太傅,已然惹得无数人眼红,朝中各方势力对他均有过拉拢之举,只是蔺宁多年来从未明确有过站队,只固执地守着自己跟前的一方清明。

阿白说这些话时俨然一副骄傲神色,他是真心为自家主子感到自豪,蔺宁却高兴不起来——一个没有背景也不愿攀附他人的执拗文官,但凡读过历史的人便知道这条路有多难走。

月落西沉,蔺宁才朝着书房走去。

这个朝代的蔺宁十分孤独,往上已没了双亲,也不曾娶妻生子,府里只有阿白一个人忙前忙后,阿白还是入京都时从牙婆处买来的。百官眼里蔺宁是风光无限的当朝太傅,连皇帝在行事之前都要征询他的意见,他被众人追捧,可那些接近他的人无一不是抱着啖肉饮血的心思,他于这人吃人的朝局中苦苦支持,真的能换得理想中的清明盛世吗?

蔺宁不敢想太多,他眼下只想活着。

书房位于太傅府西面,虽说是太傅府,但这座府邸委实寒酸了些,只是再寻常不过的一进四合院,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宽敞的屋子,东边住人,西边放书,而西侧的书房是全府唯一一间通了地龙的屋子,京都冬季湿冷,为了让书籍保持干燥,这间屋子才破例通了地龙去湿,看来真正的蔺宁是个爱书之人。

书房不大,整齐地摆放着两排架子。蔺宁的目光一排排扫过去,发现所有书籍都被分门别类地保存着,可以看出主人的用心。书架最顶层专门辟出一块区域,放着近百封已经开了口的信函,蔺宁犹豫片刻,将装着信函的匣子拿了下来。

令他诧异的是,这些信函全部来自同一个人:东宫太子褚元恕。每封信的内容都不相同,或是谈朝堂琐事,或是论民生之道,都是再寻常不过的治学治世感悟,却被极其用心且完好地保管起来。

蔺宁心中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老祖宗口中的“得意门生”是太子?

若是太子也不稀奇,毕竟东宫就是要继承大统的,选择扶持太子便是顺应帝心。

蔺宁又在书房里翻找了好些功夫,发现自己这位老祖宗不仅保存着与太子的往来信笺,对太子做过的事情也是格外关注,上至兴修水利的国事,下到朝堂之上的谏议,无一不详细记录在册,甚至关注。

可是,若真的这么看好太子,为何今日来接自己的是五皇子褚元祯?

蔺宁迷茫了,这老祖宗真是给他出了个世纪难题,他在这里无依无靠,到底该信任谁?

窗外虫鸣声渐起,窸窸窣窣,这声音听起来十分助眠,叫人眼皮止不住地打颤。

*

翌日清晨,阿白将门拍的“啪啪”作响,焦急的声音透过门窗传进来,“大人,大人!太子殿下来了!”

蔺宁猛地惊醒,错将管家的拍门声当做手机闹钟,愣了半晌才记起自己穿越的事情。他懊恼地拍了拍脑瓜子,光脚趿上布鞋,拉开屋门吼道:“吵什么吵!”

“大人。”阿白委屈地瘪瘪嘴,“太子殿下来了,就候在门口呢。”

此时卯时刚过,太子过来干嘛?

蔺宁眉头紧蹙,“他来了,我就必须得见?”

阿白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那、那可是太子殿下。”

“你先把人领去正厅。”蔺宁拢着衣领,转身去拿外袍,“我更完衣,稍后便到。”

他穿越过来不过才半天,便接二连三地被找上门,看来这个“太傅”是块肥肉呢,人人都盯着。

太傅府的正厅坐北朝南,说是正厅,其实不过是间堪堪能放下四把禅椅的屋子。褚元恕立于厅中,见蔺宁进来便立刻撩袍跪下,十分恭敬地行了一个弟子礼。

蔺宁扶他起来,“你是太子,不必如此。”

“世安惶恐。”褚元恕闻言直起身子,“老师此去问道,半年才归,世安听闻您昨日归来便去了五弟府上,可是五弟那边出了什么状况?”

这是来打探消息的呢。蔺宁眯起眼睛打量着褚元恕,这位太子与他的弟弟太不一样了,褚元祯是标准的意气少年模样,心思多半写在脸上;而褚元恕却是天生温润的相貌,言行举止极为有度。此刻他往那里一站,便是一副谦恭受教的模样,仿佛今日是来登门听训的。

蔺宁想了片刻,反问道:“此话怎样?”

“老师归京,不曾面圣,竟是先去了五弟府上,世安觉得奇怪才问的。”褚元恕态度恭敬,吐出的话语却惊人,“五弟自您走后一直在查买卖监生的案子,听说不仅抓了人,甚至还严刑逼供,眼下国子监有一名监丞和一名直讲被关进了刑部大牢,五弟既不放人,也不呈上供词,连父皇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世安怕他行事莽撞,惊了老师,这才特意赶来请安。”

蔺宁心下一惊,严刑逼供?拒不放人?看来这五皇子昨夜瞒了他不少!他震惊于褚元祯的手段,眼下却故作淡定道:“太子多心了,臣并不清楚五皇子做了什么。臣要回府,搭了五皇子的马车,中途绕道稍作停留,仅此而已。”

“原来是这样,那是世安多心了。”褚元恕再行一礼,“老师,您既已归京,还是要趁早去见一见父皇才好,您先见五弟而不见父皇,若是让有心之人知道了,定是好一顿谤毁。”

蔺宁听了又是一惊,他在这一刻才意识到,自己不了解这个朝代的法则,更不了解这个朝代的人和事,他莫名其妙地穿到这里,却没人告诉他该怎么做。好在,他懂历史,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最可怕的莫过于帝王猜忌,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稍有不慎便可能搭上性命。

褚元恕见他沉默不语,试探性地叫了声“老师”,又道:“其实父皇并非不信任老师,只不过身在那个位置,想的定会比别人多些。眼下我的马车就停在外面,老师可愿意与我一道进宫?”

“现在么?”蔺宁抬头看了看天,新日不过刚刚升起。他想明白了,褚元恕一大清早赶来又说了这好些话,其实都是为了最后这句“一道进宫”,他不如顺势而为,承了这份情。

马车自西华门入一路无阻,直至奉天门前才停下,能在宫中如此畅快地行车,可见褚元恕是得了偏爱的。

俩人步至殿前,檐下恭候的小太监立刻迎了上来,行过礼,带着俩人往一侧的偏殿走,边走边道:“陛下又咳了,眼下正歇在偏殿,适才五殿下才来请过安,没想到您这会儿就到了。”

这话显然是对着褚元恕讲得,蔺宁默默地看了那小太监一眼,他早就猜到宫中下人们多有站队,这个小太监应该就是褚元恕的人了。

褚元恕听了也不搭腔,在偏殿门口行了礼,大声朝着殿内喊道:“父皇,儿臣前来请安。”

过了半刻,才听殿内传出一个声音,“进来吧。”

蔺宁皱了皱眉,这声音听起来低缓无力,像是个垂暮老人。他跟在褚元恕后面进了殿,余光扫到了立于两侧的脚,接着听见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建元帝斜倚在一张软塌上,用手背擦了下唇角,此时不过深秋,殿内已点上了火盆,建元帝披着一件带毛大氅缩在一隅,他看起来身形高大,却瘦的只剩一副骨架,面容苍白得不带一点血色。

“蔺卿是同太子来的。”建元帝看了蔺宁一眼,“蔺卿同太子走的近?”

这是什么话?若回答是,岂不是默认了结党营私?若答不是,可所有人都看到俩人是一道进来的!难道这就是帝王之心吗?

蔺宁叩了头,回道:“太子体谅臣没有马车,故接臣入宫觐见,只为早一刻面圣。”他故意露出不卑不亢的态度,虽跪在地上,却抬着头直迎建元帝的目光。

偏殿之内一时落针可闻,除了蔺宁和褚元恕,还有俩人立于殿上,正是先一步前来请安的二皇子褚元倬和五皇子褚元祯。此刻几人都是大气不敢出,僵着身子等待建元帝开口。

良久,只见建元帝拿起手边的茶盏抿了一口,再抬眼时语气已然变得柔和,“蔺卿,起来。”他冲身边的老太监挥了挥手,“给太傅搬张椅子去,这又不是在正殿议政,一个个都拘着做什么。”

那老太监见状,立刻堆着笑迎上来。

蔺宁在椅子上坐下时,感觉背上已起了一层薄汗,心里想着一会儿定要先找到满吉,好好问问这个建元帝是什么情况。

建元帝又抿了口茶,脸上似乎起了些血色,“蔺卿看着倒是精神了,朕差点以为见到了十年前的你,此去问道,可还顺利?”

“顺利。”蔺宁硬是挤出一张笑脸,“托陛下洪福,一切都顺利。”

“朕天生薄命相,如今更是日薄西山,何来‘洪福’一说?”哪想建元帝突然变了脸色,声音骤然一冷,“蔺卿,你借问道之由躲了半年,朕不追究。如今回来了,可是想好了?朕今天再问你一遍,你选择谁?”

什么叫“选择谁”?

蔺宁犹如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顿时浑身冰凉,他要选择什么?

九鼎一丝之际,褚元恕突然站出来,在建元帝面前跪下,“父皇,老师半年前已经做出选择了,父皇今日为何又要再问一遍?”

“朕没问你。”建元帝不耐烦地摆着手,锐眸如利剑般扫向蔺宁,“蔺卿,为何不答?”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蔺宁身上,蔺宁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慌乱,他强压下心中的起伏,俯身恭敬地行了个礼,“回禀陛下,臣这半年来反复思考当日之决定,确实有了一些新的考量。臣以为,此事当以陛下圣意为先,为臣者,则应竭尽所能事君以忠。”

他没敢抬头,保持着行礼的姿势,目光落在建元帝的袍角上,侧耳细细听着周身的动静。

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蔺宁一头雾水,更不知道要选什么,只是多年混迹职场的经验告诉他,如果顶头上司让你重新做出选择,那么一定是不满之前的那个决定。如今建元帝让他重新选择,其中之意已经不言而喻了,他何不借坡下驴呢?

果然,建元帝放缓了语气,“半年前蔺卿可不是这么说的,蔺卿曾言,祖宗之法不可变,变则引社稷动荡,恐失百官之心。”

作孽啊,蔺宁心道,这是什么地狱般的开局,他的老祖宗难道不懂官场生存守则吗?还是百年前的人都有敢于死谏的精神?

蔺宁闭了闭眼,深吸口气平复情绪,“臣过去固执已见,不懂变通。此去问道,臣终日自省,亦有所收获,虽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可也无百年不变之法,重要的是变之有理,变之有度,今时今日,臣以为该变一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