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京往事 > 第16章 第 16 章

北京往事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纯白阴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2:21:16 来源:文学城

《瓷缘》是公司重点项目,剧本几易其稿,交出前5集,导演让编剧发到工作大群里,请大家都看看,他还特意点了杨树的名:“你也提点意见,及时和原著作者沟通。”

入职半年多,杨树勤于旁听会议,阅读影视理论书籍,摸着门道去看待戏剧,认真提了两页纸的意见,但剧本讨论会上,她才发现自己的意见太拘泥于细节。

文字有文字的力量,影像有影像的表达,杨树看完剧本前5集有个最直观的感受,相对于刘书云写的小说,剧本减了分。

原著里,人物跟生活贴身肉搏的盘根错节写得很扎实,还时有逸出的一笔,去抒写那时代特有的诗意,但编剧在改编上,冲突设计痕迹很重,巧合太多。

《瓷缘》从题材上来看,不属于流行类别,从制片人到导演,都想做成口碑剧,耐看,耐咂摸,但这点对编剧要求很高,他们交出来的剧本很规整也很乏味。

乏味是最致命的,杨树平心而论,剧本她也能流畅看完,在平均分之上,但像一份标准答案,不能说它不对,但拿不了高分。导演一言蔽之:“太年轻了,写重头戏的能力还差点,整场都塌了。”

《瓷缘》原著着重展现改革开放30多年间,改革实践者们的挣扎、觉醒、拼搏和变化,导演对编剧的要求是“国事往家事里写”,让观众看到时代变幻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引起他们感悟和反思历史。但两个编剧都不到三十岁,编剧技巧和阅历达不到。

编剧们珍惜跟大导演合作的机会,虽然剧本反反复复修改过,但还想再综合各路意见,再改一道。制片人却没那么多时间给他们,按原定工作计划,这个时间点,她能看到全部30集剧本初稿了。

年轻编剧执行力不足,导演虽然懂戏,但他忙不过来。《瓷缘》全程实景拍摄,年份跨度大,导演团队要还原很多上世纪**十年代场景,道具也得丝丝入扣,编剧写剧本这几个月里,导演团队到处勘景,主拍摄场地定在江西婺源。

想要复现剧本里的“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场地只能自己搭建,导演团队的任务很重,他和制片人商议决定,让老友李峻主抓剧本,亲手带编剧,他才好腾出精力做更多事。

李峻青壮年时期写过若干部脍炙人口的佳作,在编剧界是教父级人物,江湖地位极高。60岁之后,他体力大不如前,很少再写作,被各大公司请去当总策划,把关剧本大方向和结构,编剧遇到困难,都会向他请教。

两个编剧能得到大师指点,都喜形于色。出乎杨树意料,导演又点了她的名:“杨树和施严分分工,施严盯进度为主,等李老师来了,杨树给他做点辅助工作。”

杨树讶然,这竟是让她也成为《瓷缘》责编的意思。施严投来纳闷的眼神,她给他一个迷惑的表情,暗忖自己也就是去了一趟江西,拍了制瓷视频,竟也能入了导演的法眼。

散会后,姜妤恭喜杨树遇到贵人了,比起IP买手,责任编辑才算真正进入项目,而且跟着大编剧学习,事半功倍。

杨树傻笑,她想当责编,导演给了她机会,这是入职长夜影视以来,她最高兴的一件事,她说:“李老师开小会我都录下来,整理给你俩。”

施严喊住杨树,姜妤和易无回办公室,杨树问:“怎么了?”

施严很不快,杨树是《瓷缘》原著的编辑,做事也积极,但不至于让导演对她另眼相看,他百思不得其解:“导演是不是嫌我表现不好?”

公司今年播出了3部剧,杨树看过,每一部责编和策划名单都有数人。她笑道:“你多心了吧,《瓷缘》是公司大剧,有两个责编也正常。”

制片主任过来,找杨树补签一份合同,聘请她为文学策划。施严听说不是责编,冲制片主任笑着打个招呼,走开了。

公司责编是拿项目提成的,跟编剧进度同步,分阶段拿钱。施严是新人,一部戏走到开机,算下来能拿十来万的样子,听起来还凑合,但剧集以年为单位,摊到每个月,也就几千块钱奖金。

制片给杨树这位文学策划的酬劳是一锤子买卖,5万块,跟到开机。杨树签了字,内心很感叹,在青芽图书做一本书,编辑提成是书的定价乘以100,但前后可能忙半年。

军嫂很羡慕杨树,她被著名导演钦点成为大剧文学策划,是履历上很说得过去的一笔。老板娘认为《瓷缘》这种正剧不是大众兴趣所在,收视率和网络热度都不好说,把它称为大剧还为时尚早。包法利夫人则打听到,导演嫌施严对《瓷缘》用处不大,才火线提拔杨树,大策划李峻是男人,男人需要女人做小伏低捧着,这活儿施严可干不来。

杨树充耳不闻,这三人都看不下去《瓷缘》小说,嫌土气,她怎么能和喜好不同的人语创作呢,语不了的。

都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但实际情况往往很多人的权力都大于编剧,到了李峻这个位置,他的话语权才比较高。

平台购买一部剧集,看重内容,也看重主创是谁,谓之卖不卖剧。有的演员红极一时或有观众缘,都属于具有卖剧能力,有的名导名编名头也比较好用,李峻便是其中之一。有时制片人搞不定平台,都得请李峻动用自己的人脉从中斡旋,他有过硬作品,名气大,门生也多。

李峻在别的项目都署名总策划,以出谋划策为主,但这次需要他为编剧做些分场,修改台词,润色重场戏,制片人想让李峻署名为编剧,但李峻说署名总编剧即可。

按行业不成文的规定,总编剧多是不具体干活的,挂个名好卖剧而已。但制片人认为《瓷缘》有拿奖的希望,以那两个年轻编剧的能力,是沾李峻的光了,她觉得稿费给足,他们即使没署名都不能说什么,何况只是让李峻署在第一位,人得有自知之明。

李峻制止了她:“还是得提携后辈,行业才能良性发展,不然总没机会出头,我年轻时也难。”

施严把这番话透露给了杨树,杨树失笑,李峻这话说得谦虚,他二十啷当岁写的第一部电视剧就一炮而红,她爸妈都看过。多年后电视上重播,他们还会跟着主题曲哼唱几句。

李峻长相清癯,人也亲切,杨树很喜欢听他讲戏,连施严也说跟他聊天如沐春风。丁盼兮在网上搜索李峻照片,惋惜道:“他要是不大于45岁,我就追他了。”

这人爱才子的毛病还没改,杨树逗她:“这么快就不要秦朗了吗?”

丁盼兮越挫越勇,大声回答:“要!”

杨树吃吃笑,丁盼兮又看看李峻照片:“30岁的李峻在我面前,我就不要秦朗了。”

杨树端详着李峻,普通人,有书生气,但他是行业大拿,写过万人空巷的电视剧,还不止一部,长成这样,搁古代能被皇帝钦点为探花了,她笑道:“他年轻时没少跟女明星恋爱。”

这段时间,丁盼兮极力自我调节,情绪好了些许:“所以才写得出好东西嘛。你敢说他年轻几十岁,你不会动心?”

丁盼兮是典型的恋爱思维,看到顺眼的男人,会下意识思索恋爱的可行性,但杨树压根没想过这个问题。她对李峻一腔濡慕,是把他当师长,对《瓷缘》的黎导也是,他们的知识层面远高于她,她贪婪地汲取,无暇他顾。

李峻帮编剧重新梳理了前5集脉络,在他们交出的新版剧本基础上进行深加工,12月初,导演把新剧本发到工作群,请众人赏阅:“李老师是咱们戏的再造父母。”

杨树对照着原版剧本细看,她得说,作品里见真章,人们尊敬李峻,是因为他有真东西,得服。她为自己曾经发到工作群那份意见汗颜,思维有局限,视野就不开阔,看不远,自然没有分析全盘的能力。

原著作者刘书云看完前5集定稿,也称赞不已:“世事练达即文章,编剧能力也一流,我也多学学。”

公司对《天作之合》和《瓷缘》的定位不同,前者是赚快钱,后者得精心打磨,以品相取胜。李峻带领编剧继续磨剧本,不急于去谈演员。剧本每5集一交,按他们的进度,两个月后才能交出6到10集剧本,杨树又把时间花在挑选IP上。

年关将至,一家三口都很忙。丁盼兮经常以餐桌为书桌,制订来年各种表格计划,杨树负责洗碗,秦朗洗小番茄和蓝莓,沥干净水端给丁盼兮。不管他加班回来多晚,丁盼兮都会给他热饭,他挺不好意思,提出洗碗归他包了,但杨树不干:“我也得干活,刚吃完,站着做点事才不长胖。”

于是切洗水果的任务都交给秦朗了,但一起住了这么久,丁盼兮和他没进展,有点心烦。

阳台是封闭式,家里晾晒床品都是去天台,趁着这几天都是响晴的天,秦朗去晾床单被罩,杨树跟去了,帮丁盼兮旁敲侧击,他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天台晾了各家的衣物,秦朗找了一处,把晾衣绳绑上,杨树去另一边帮他绑,闲聊似的问他对丁盼兮什么印象,秦朗说:“好看,还温柔。”

杨树试探道:“好看还不好好看看?还惦记你前女友,还没死心吗?”

“我希望她幸福。”秦朗边说边往这边走,他嫌杨树绑得太矮了,抬手就解开,杨树赶紧站到一边,她本能很警惕男人从身后突然靠近。不过,秦朗走过来的那一刻,她蓦然意识到,原来他比自己高这么多。

秦朗绑着晾衣绳,杨树打量着他,丁盼兮和他在一起可以尽情穿高跟鞋了。丁盼兮跟漫画家恋爱时,总是穿平跟鞋,她明明事事压男人一头,还得从身高上照顾他可笑的自尊心。其实一个人不干活,哪还有自尊心。

杨树鞋尖蹍地,踟躇半晌,旁敲侧击这活儿她干不来,索性挑明:“那你对盼兮呢,你该不会看不出她对你有意思吧?”

秦朗一愣:“她没说,我觉得不像。”

杨树问:“怎么不像了?”

秦朗笑了,他只觉得丁盼兮对他特别客气,每次晚上下班回来,丁盼兮在炒菜,他去弄垃圾,丁盼兮却总说:“放着我来。”

丁盼兮不让秦朗干活,秦朗理解成两人还不熟,所以丁盼兮有点拘束,待他客气。杨树气乐了:“你不像个迟钝的啊?”

秦朗把床单扯一扯,再抖一抖,把它弄得平平整整,动作很娴熟,再拿两个夹子夹好,杨树有点明白了:“你自己也会干活,所以只觉得她很温柔客气,没想过是在示好?”

秦朗点头,杨树叹口气,她大致明白,一定是丁母潜移默化,让丁盼兮下意识伺候男人,但一个把生活弄得井井有条的男人会无所适从,因为他不需要,他对情感的需求不是这些。

杨树蓦然想到办公室的已婚三人组,包法利夫人说她丈夫像个大宝宝,所以她很注重说话的艺术,时时夸丈夫能干,细心,夸他会哄孩子,孩子最喜欢爸爸。她让老板娘学习调教丈夫,慢慢灌输分担家务的思想,男人虽然懒,但有技巧地发出明确指令,他们还是会配合的,这叫以柔克刚。

主管当面没说什么,等她俩去接孩子了,她让杨树、姜妤和军嫂引以为戒,孩子是夫妻的共同利益体,丈夫却没以为是自己的责任和分内事,还需要妻子三请四请,请问恋爱是怎么谈的?结婚前没发现他不干活吗,发现了还怎么喊都没用,还跟他结婚干吗?

姜妤说:“怪她们自己。男人为什么不体贴,因为不需要他体贴,女人就唠唠叨叨把事情都做了,还落不到好。”

军嫂说:“男人能有几个体贴的?他们都是单线条,听不出弦外之音,指望他们自己开窍要被气死,不教不行。”

杨树嗤道:“在女人面前装傻充愣而已。领导还没说话,他们就揣摩得透透的,他们听不出女人在说什么,不就是懒得动脑筋吗?”

军嫂脸上有点挂不住,说她丈夫为人木讷,察言观色那一套统统不会,不然早就想办法调回北京了。

主管给出经验,男人是地板砖,装修时弄好了,能踩一辈子,所以谈恋爱就得培养男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他眼里有活儿。杨树想起这些话,不由一笑,眼前的秦朗倒是个现成的,难怪丁盼兮想把他弄到手,省心省力。

杨树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秦朗看着她,暗沉光线下,她的面孔很幽静,他问:“在想什么?”

杨树找个借口漫应过去:“在想同事的项目,是你的菜,原著写得特别好看,改编减分了。”

秦朗感兴趣了:“罪案片?”

杨树和他拎着水桶下楼,楼道的灯很暗,秦朗开了手机电筒照着路,回屋后,两人坐在沙发上继续聊,夜深才散去各自休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