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清没有从容到立刻回答许知年这个他本来以为不会问的问题。
当初穆清之所以说想看许知年演感情戏,除了观影之后作为观众的好奇心,其实也有一点私心。
不知道为什么,前世穆清有过的想法,到了这辈子他仍旧没有彻底从自己的潜意识里拿掉。
上一辈子,他以为许知年进入娱乐圈这样的大舞台,拥有了一个无比广阔的空间,会遇到各种各样对他好的人,而他们年少时准确来说只是友谊的情谊,也只会是许知年精彩人生中的一个不值一提的小插曲。
而这一世,面对重生后的许知年再重逢后第一时间就跟他表白,他却还是时不时下意识的觉得,许知年只是还没来得及遇上一个真正会喜欢的人。
毕竟就算进入娱乐圈的许知年,好像也并没有对谁真正敞开心扉过,成年人的盔甲总是比少年人的厚重,所以更难打开,没有打开没有尝试过,怎么就能确定非曾经的某个人不可呢?
而且许久未见,谁能知道是不是错觉呢?穆清不觉得年少时就没升华成别的感情的情谊,会让一个人这样刻骨铭心。
所以,穆清当时作出那样的“提议”,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想知道如果许知年试着去接受另一个人,会不会发现其实对他的感情并非是自己以为的那样,而娱乐圈“因戏生情”的很多,融入角色去体验一次感情,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但当许知年问出这个问题后,穆清心里升出了一丝他自己都不能理解的异样情绪。
刚他自己出于好奇和私心说想看让许知年演感情戏时,其实并没有去想象什么,此时却随着许知年的话想象起了许知年演感情戏的画面,穆清此时只觉得别扭得很,及时制止住了自己脑海里的“天马行空”。
不过穆清没有忘记之前的打算,他抑制住心里的那种一样感受后,语气轻快地许知年说:“是啊,我真的挺好奇的。”
穆清推许知年的轮椅去床边的路上,许知年缓缓开口,说:“好,我知道了。”
许知年这话听不出什么情绪,穆清觉得心里的感受很奇怪,于是想要快速离开这里,他把许知年扶到床上后,便立马抽回了手,他对许知年说:“那我回去了,你早点休息。”
看到许知年点头,穆清便往门口走去,正准备把门关上时,他的手却顿住了。
穆清往回走了一步,让门保持了半开的状态,而后手搭在门框上,对房间里的人温柔开口:“门可以不用关吗?”
许知年看向他。
穆清缓缓解释道:“你现在腿脚不太方便,开着门有什么事情的话你可以叫我。”
“不过你要是不习惯这样开着门睡觉的话,”穆清对他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可以把门关上,晚上如果有什么事的话,直接打电话给我。”
说完穆清最后问了一句:“需要我把门关上吗?”
“不需要。”许知年摇了摇头。
“好,”穆清小声说道:“那我走了啊。”
许知年点了点头,说:“嗯。”
很快,穆清的背影就消失在他的视野。
大概过了十五分钟,许知年似乎是确定穆清已经上床休息了,他身手敏捷地从床上挪到了轮椅上,这轮椅是两用的,不推也可以依靠电力走。
白天许知年来来回回太多次,也没想起给他的临时“座驾”充电,此刻因为电力不足,“座驾”行动起来不免有些过于迟缓,过了好一会儿,许知年才来到了他的房门口。
穆清住在对面最右侧的卧室,那是之前许知年让找人整理对门的另一套房子时,顺便整理了的。房间里的一切都是刚刚置办没多久,全是崭新的,没有人任何人用过,包括许知年自己。
许知年远远瞧见穆清所住的房间门也是半开着的,他收回目光,小心翼翼地关上了自己房间的门。
把门锁上后,许知年也没开灯,他打开自己的手机,从联系人里找到“于李导演”的名字,而后他点击了拨打电话。
因为《弑神》即将开拍,为了做好前期的筹备工作,于李最近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到了这个点,他还在跟编剧聊剧本的事。
所以许知年的电话打过去时,大半夜仍旧精神抖擞的于李几乎是立马接了。
于李看到来电显示上是许知年,心里有点疑惑,他跟许知年认识得挺早,一直以来都是他去联系对方,这还是他第一次收到许知年主动打来的电话,除了不解外,于李其实还……挺受宠若惊的。
“小许,”于李接通电话后,立马问道:“这么晚了,你是有什么事找我吗?”
许知年说:“你上次给了我两个版本的剧本。”
“你这么快就看完了吗?”于李略带惊讶地问道。
“没有,”许知年同他解释:“只看了导演你说的有版本差异的部分。”
“哦,我就说嘛,你这两天还在拍戏,空余时间估计也就够你看完那几段情节,”于李停顿了几秒,没有什么犹豫的说道:“怎么样?还是觉得感情戏隐晦的那个版本好吧。”
这几天晚上他都在跟编剧为了剧本最终定稿哪个版本而争执不休,接许知年电话的前一秒,于李还在给总编剧鹿亦发语音。
在《安平路十八号》后,许知年参演的电影于李都有抽时间看过,所以他很容易就发现了,许知年后来的影片都是基本没有感情戏的。
现在看来,《安平路十八号》居然算得上是许知年的作品里感情戏最多的。也正因为如此,于李潜意识里就默认许知年跟他的品味一样——觉得这种并不是以感情戏为主线的作品,感情戏越隐晦越好。
刚跟鹿亦说了半天,对方不仅没同意他的说法,还试图反过来说服他,于李想想就有些头疼,同时还有点心虚,因为鹿亦的一些话居然确实有说服他。
但是于李入圈这么多年,审美已经固定化了,年纪大了又更容易固执己见,再加上之前《安平路十八号》模糊化感情线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所以于李一直不愿意放下心中的坚持。
如今于李遇到他认为和自己相同“审美”的许知年深夜来电,更是增加了他的底气,因为差点被说服而产生的心虚都瞬间消失。
然而,于李却听到许知年说:“不是,我喜欢另一个版本。”
于李愣了一会儿,许知年那边见他不说话,开口问了一句:“怎么了导演,是不可以选这个版本吗?”
于李觉得自己可能和许知年沟通上出现了问题,于是他问道:“你说的版本是几乎没有感情戏还是有感情戏的?”
许知年语气平淡的回答:“有感情戏的那个。”
于李听到这个确定的答案,心里有些乱。
他不由自主地想,难道真的是自己太固执己见了吗?
《弑神》的总编剧鹿亦,其实是资方塞给他的人,在鹿亦准备参与进这个项目前,资方的人跟于李说了很多这个新人编剧的“实绩”,基本都是在大学里拿了什么奖,高中开始就在网络上写小说,迄今为止出版过不下五位数的小说之类的。
但是说了那么多,也不能证明这个只有二十二岁的新人编剧真的能担当总编剧的大任,鹿亦别说在影视圈有什么代表作品了,她甚至没有写过任何一部电影剧本。
至于资方说的那些鹿亦出版的小说,于李也秉着不能狗眼看人低的心态,浅浅“拜读”了几本,居然全部都是肉麻得他看不下几章的纯谈恋爱的小说,而且有一半都是充满不可描述的小、黄、文。
于李当导演二十几年,也有几部比较成功的作品,在这个圈子混了这么久,对于编剧的类型,他的心里也早就形成了一条鄙视链。像《安平路十八号》的编剧高荫就是在高处的,作品不仅跟他导演的风格契合,还基本都很有深度,而鹿亦这种就排在最底端。
可这位资方送来的人是位真大小姐,最大投资方的亲外孙女,于李心里也清楚,资方把鹿亦送进剧组,就是想通过这部电影给这位大小姐镀金的,所以他肯定没办法拒绝掉。
最后在双方的推拉之下,于李同意让鹿亦挂上《弑神》总编剧的名号,但是不参与剧本编写,只负责最后的审阅和定稿,而资方那边也同意让于李来选其他编剧的人选。
于李第一个向高荫递出了橄榄枝,但是被对方委婉拒绝了,因为高荫作为一个资深编剧,找她大制作向来多,她才不愿意被一个新人编剧“压番”。于是于李只能广撒网,最后挑选出了几个他认为水平还不错的编剧。
不过让于李很头疼的事,这几位风格差距比较大,在对《弑神》原著进行改编的过程中,意见分歧非常大,也就导致最终关于感情戏部分出现了两种版本。
而本以为只是为了“镀金”挂个名字的大小姐,居然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格外得认真,在拿到剧本后,熬了好几个通宵改掉了剧本里的bug,还把不流畅的情节作出了非常巧妙的改动。
于李在验收成果时很吃惊,差点准备把那几本被他搁置的辣眼睛小、黄、文拿出来重新观赏,看看是不是因为自己一目十行导致没领会到“精髓”,直到二人因为感情戏最终版本产生了争执。
本来于李没按合约里的规定,定稿后再给演员定剧本,而是提前把两个版本的剧本都给了许知年,其实就是想着利用本片男主角“压一压”鹿亦,好让他能在最后的定稿“大战”中胜出。
可是没想到他以为和自己审美相似的人居然站在了鹿亦那一边,难道真的是因为他偏见太深把璞玉当石头了?
于李本就岌岌可危的坚持又动摇了起来。
他心情有点紧张地开口:“你为什么这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