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半盏茶 > 第8章 第八章 玄武门之变(上)

半盏茶 第8章 第八章 玄武门之变(上)

作者:壹壶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18:32:25 来源:文学城

先天二年的这个秋日,长安城的天穹,注定要以血与火为墨,在青史竹简间烙下惊心夺魄的一笔。

长安在破晓前最沉的黑暗中苏醒,空气中弥漫着铁锈与焦糊的气息——那是十王宅废墟彻夜阴燃渗入砖缝的死亡味道,如同这个王朝一道深可见骨、永难结痂的创口。坊街间偶有马蹄铁轻叩青石的脆响,旋即被更夫拖沓的梆子声吞没,反衬得黎明前的死寂愈发浓重。

新帝登基大典择定于这李唐龙兴之地,武周旧臣奔走相告,欢欣溢于言表;而暗处,李氏遗臣的最后反扑,已如毒虺潜行,信舌暗吐,锋铓虽未全然显露,那浸入骨髓的寒意却已无声蔓延。

夜色深沉如墨,公主府密室之内,烛影幢幢,将围案而坐的众人身影拉长,扭曲地投于墙壁。铜雀灯台里烛泪堆积,映得每张面孔都明暗不定。太平公主端坐主位,沈知白、苏晏如、薛璟、崔湜、岑羲、窦怀贞、无尘子等心腹重臣肃立两侧,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崔湜率先出列,声音低沉而稳:“殿下,龙武将军王毛仲已借大典之名,将含元殿至御阶的要害宿卫,尽数换为其陇右心腹。此批卫士甲胄虽无异于常,然眉宇间肃杀之气难掩。更紧要者,臣查到王毛仲与玄武门守将李蔚过从甚密。如今宫门锁钥之权,动向已显暧昧,恐有易主之险。”

薛璟随即开口,甲胄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沉闷的摩擦声:“北门禁军驻地,近日夜半常有精骑裹蹄而出,粮秣消耗剧增,已是箭在弦上之势。”

窦怀贞亦躬身补充,语调沉重:“各方节度使皆按兵观望,然其奏疏抵达时序精准异常,背后必有高人统一调度。”

待几人言毕,沈知白方缓步上前。他先向太平公主微一颔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声音清晰而冷静:“殿下,臣所获诸多线索,其内里脉络,似乎隐隐相通。”

他稍作停顿,继而抬眼,目光变得锐利:“同平章事姚崇与龙武将军王毛仲过往甚密,二人屡次密会于南郊道观,直指终南山清虚子。姚、王二府间,更有心腹昼夜传书,行迹诡秘。”

言及此,他指尖在袖中微动,话锋随之一转,“近来,城西南昌王名下庄园,借修缮之名运入大量不明重物,庄内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关陇几家与之亲近的门阀,亦悄然返京,闭门密议。”

他微微向前倾身,烛光在他眼中跳动,声音压低了些许,却更显凝重:“而最值得警惕者,是此刻长安坊间骤然涌起的流言,‘女主当国,阴阳失序’之语喧嚣尘上,竟与终南山弟子布道时散播的‘凤鸣岐山’、‘荧惑守心’等玄异之说遥相呼应。这市井蜚语与方外玄言,同朝中重臣、宗室亲王的异动交织一处,恐非偶然。”

太平公主目光沉静,缓缓扫过众臣,指尖在紫檀木案几上无声轻划。指甲划过木质纹理的细微声响,在静室中清晰可闻。王毛仲掌控殿前宿卫、北门禁军异动、边镇节度使观望、南昌王暗藏兵甲、姚崇与方外之士勾结,再辅以“凤鸣岐山、荧惑守心”的舆论造势……如此环环相扣的布局,其谋绝非小打小闹,意在颠覆乾坤。

苏晏如眼中精光一闪,率先点破这重重迷雾下的杀局:"殿下明鉴。王毛仲既已掌控含元殿宿卫,其谋划之狠辣,远超寻常刺杀。依臣推断,叛党是要效法未央宫旧事,待大典正酣之时,以禁军直接包围含元殿。"

他趋前一步,指尖在案上重重一点:"待殿下登临御座,王毛仲便会下令封锁殿门,以其陇右精锐将大殿围困。叛军必以'复李唐,诛国贼'为名,当众指斥殿下革唐命之罪,行弑君之举。然此局真正致命之处,尚不在此。"

苏晏如语气愈发凝重:"含元殿之变不过是个引子。一旦殿内事起,玄武门守将李蔚便会立即开关迎兵,接应城外伏兵长驱直入。届时叛军里应外合,血洗宫禁,方可为南昌王登基铺平道路。这才是真正的雷霆杀招!"

沈知白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证实了苏晏如的判断:“苏兄所料不差。玄武门守将李蔚,本就是殿下多年前布下的一步暗棋。其‘投诚’叛军,正为引蛇出洞。叛军密令,大典日但见三股狼烟起,便开关迎‘义师’,此举无异自投罗网。”

真相至此大白,一场意图改天换日的政变已图穷匕见。

太平公主聆听着臣子们的抽丝剥茧,神色从容依旧,眼底却已凝起凛冽寒霜。“好一个‘复李唐’。”她轻声说道,唇角掠过一丝极淡却锐利如刀锋的讥诮。这已非她静待之良机,更是一个请君入瓮、毕其功于一役的杀局。

她缓缓自锦榻起身,身形虽略显单薄,声音却沉静如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彼既择含元殿为局,吾等便效法太宗皇帝先发制人,于玄武门决一胜负。”旋即,一道道指令如冰珠落盘,精准冷静:

“传令:大典当日,文武百官须于卯时三刻集于玄武门外候驾;薛璟率右羽林军精锐于后列阵,待百官入瓮城,即刻关闭城门;苏晏如、沈知白协同窦怀贞、岑羲,率三百亲卫,伏于含元殿四周廊庑、复道之内。若殿内有变,或闻信号,即刻自外合围,锁死所有通道,将逆党尽歼于殿庭之中;崔湜则持孤手令,率玄甲飞骑直扑城西庄园,将南昌王及其党羽,就地诛杀,不留后患。”

她略作停顿,眼中寒光一闪,补充道:“另,着崔湜分兵一路,选轻骑二百,携火油硝石,疾驰终南山,荡平清虚子一脉,焚其道观,绝其道统。”

一张无形而致命的巨网,已随着这冷静的部署,悄然撒向那些自以为得计的猎手。

她亲自将终结之地选在玄武门。此处不仅是太宗皇帝李世民射杀兄弟、奠定大唐百年基业之地,亦承载着李唐皇权最血腥的记忆。她要在此地,以一场更为彻底的风暴,为李唐国祚画下惊心动魄的终章,令李唐政变始于此,亦终于此。此乃天道循环,更是对煌煌史册最有力的宣告。

此后数日,长安城表面沉浸在新帝登基的喜庆之中,暗地里却似一张缓缓绷紧的弓弦。窦怀贞与岑羲亲自督办大典,将无数用明黄绸缎覆盖的“庆典用材”运入玄武门城楼,唯有车轮碾过青石板时异乎寻常的深沉辙印,暗示着箱笼内并非彩绸灯盏。

与此同时,宫城各门的守军换防似乎比平日更勤了些,新来的卫士虽规行矩步,低眉顺目,但那过于挺直的脊背和偶尔扫视四周的锐利眼神,却透着一股不同于京营的肃杀之气。而在城西,南昌王名下的几处货栈近日忽然“生意兴隆”起来,一队队看似寻常的商队趁着暮色抵达,骡马车上满载着用油布苫盖的“货物”,压得车轴吱呀作响,唯有在卸货时那短促而整齐的号子声,隐隐透出军旅气息。

两市依旧喧嚣,酒旗招展,但细观之下,往日的纨绔子弟少了踪影,茶肆酒楼的角落里,多了些虽着常服却腰背挺直、目光锐利的陌生客商。一种无形的压力,如同盛夏暴雨前的低气压,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连朱雀大街上的喧嚣都仿佛隔了一层,变得模糊而不真切。

直至大典前夜,最后的部署才在夜幕掩护下悄然完成。当沉重的滚木礌石被从城楼暗室抬出,迅速安置上玄武门城头,又以旌旗彩缎匆匆掩盖时,这场决定帝国命运的博弈,已箭在弦上。

血色黎明

大典当日,太平公主并未在寝宫中空候吉时,而是提前登临可俯瞰整个玄武门广场的宫阙高楼。楼阁飞檐下的铜铃在晨风中发出细碎清音,更衬出这黎明时分异样的死寂。晨光熹微,勾勒出她身着十二章纹礼衣的轮廓,宛如一位执棋者,于云端静观棋盘上的风云变幻。

守将李蔚无声近前行礼,以手中旗语昭示志在必得。她微一颔首,目光掠过墙垛口之后,那里看似旌旗招展,实则每隔五步便伏有精锐弓弩手,身旁箭矢成壶,滚木礌石堆积;而真正致命者,隐于城楼两侧暗室之内,数架床弩已校准完毕,森然弩锋所向,正是叛军首领必将现身之要冲。

“万事俱备否?”她声线平稳,不起波澜。

“回殿下,床弩校准已毕,弓弩手各配三壶箭,滚木礌石充足,足以御敌。”李蔚沉声应答,目光坚定。

她遥望薛璟大军潜伏之方向,虽目不能及,却似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蓄势待发的凛冽肃杀之气。

辰时三刻,旭日破云而出,万道金光洒向巍峨宫阙。庄严的《功成庆善乐》响彻云霄,盛大的皇帝仪仗逶迤而行,旌旗蔽日,卤簿威严。

文武百官依品级序列,缓缓向玄武门行进。队列中,同平章事姚崇垂首恭行,袍袖下的指尖却微微发颤。他虽位列宰辅,此刻却与寻常朝臣无异,唯有借眼角的余光,不断瞥向那紧闭的玄武门,焦灼地等待着城门洞开、兵甲涌出的那一刻。与他怀有同样异志的几个李唐旧臣,亦在队伍中面色苍白,如履薄冰。

他们望见城楼上太平公主那显眼的身影,见她凭栏远眺,接受着万众人的瞩目。那身影在他们眼中,仿佛已是棺椁中冰冷的尸骸。只待队伍进入含元殿,便要她血溅丹墀,诛伪帝,复李唐!

按照原定部署,文武百官作为先导已全部进入瓮城。紧接着,龙武军仪仗队列的主力便应向前移动,其前锋抵近门闸。只要全军顺利入城,便可按计划与含元殿内潜伏的精兵会合,里应外合,完成那致命一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轰隆!’

一声沉闷如雷的巨响震彻天地,玄武门那两扇厚重的包铁城门……竟猛然闭合!门闸落下的沉重撞击声,伴随着机括咬合的金属尖啸,让城外所有人心胆俱裂。

《功成庆善乐》的旋律在城门闭合的巨响中微微一滞...但随即,乐章竟陡然一转,雄壮激越的《秦王破阵乐》以劈山裂石之势轰然奏响!战鼓擂动,号角长鸣,声浪如潮水般拍打着宫墙。

阴谋败露!城外的龙武军见情况不对,知事已败露,立刻撕下伪装——

“诛伪周,复李唐!”

一声疯狂的号令从城外军中炸开!叛军主力如潮水般涌向城门,开始猛攻城闸!

然,一切已晚。

城楼之上,太平公主眸光骤然冰冷如铁,右手沉稳抬起。

“放箭!”

号令既出,死亡之云瞬间笼罩了玄武门外广场。箭矢如飞蝗骤雨,蔽日遮天,带着凄厉的呼啸声倾泻而下。冲在最前的叛军尚未来得及举盾,便被射成刺猬,踉跄倒地。箭簇钉入盾牌的沉闷撞击、撕裂□□的钝响、以及伤者猝然爆发的惨嚎,非但未曾被《秦王破阵乐》雷霆般的乐声淹没,反而与之交织融合,共同构成了一曲充斥着血腥与死亡的战场悲歌。

首轮箭雨过后,玄武门外广场已是一片哀鸿,叛军伤亡惨重。未等残存者从这迎头痛击中回过神来——

“床弩!放!”守将李蔚令旗狠狠挥下。

数架床弩同时激发,儿臂粗的巨弩发出撕裂云霄般的尖啸。首箭便将那名冲在最前、试图撬动门闸的叛变郎将连人带甲,死死钉在厚重的包铁城门之上!弩箭蕴含的巨大冲击力将他整个人带飞,“咚”的一声巨响,尸身如同献祭的羔羊般被悬挂于门板,鲜血顺着冰冷的铁皮蜿蜒流淌。

紧接着,第二支巨弩呼啸而至,将一名正声嘶力竭指挥冲锋的叛军校尉当胸射穿,余势未减,竟将其身后三名兵士串作一处!与此同时,合抱粗的滚木与沉重的礌石自城头轰然坠落,沿着甬道斜坡翻滚碾压,所过之处,骨裂之声令人齿寒,不绝于耳。

三轮精准而残酷的远程打击过后,玄武门前叛军已折损过半,残余者肝胆俱裂,斗志荡然无存。

“甲士出击,肃清残敌!”李蔚令旗再挥。

城楼两侧暗门洞开,埋伏在内的精锐甲士如潮水般涌出,重甲步兵结阵而前,步伐统一,如铜墙铁壁般向前推进。顷刻间,激烈的喊杀声、兵刃刺耳的撞击声、垂死者绝望的哀鸣,与那雷霆万钧的《秦王破阵乐》交织缠绕。这承载着太宗皇帝百战英魂的乐章,与城外血肉横飞的厮杀完美融合,仿佛一场精心编排、却又无比真实残酷的血色献祭。

广场此刻已成绝地。残存叛军困守狭区,欲冲击城门者被如林长枪戳翻,借石柱躲避者遭两侧交叉箭矢严密封锁,退路更早已被薛璟大军彻底锁死。

“殿下有令!”守将声震四方,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弃械跪降者免死!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株连三族!”

最后的抵抗至此彻底瓦解。“铛啷”之声此起彼伏,幸存的叛军纷纷丢下兵刃,瘫跪于血污之中,哀声求饶,啜泣声与浓烈得化不开的血腥气混杂在一起,弥漫在整个广场上空。

适时,无尘子现身城楼,仙风道骨,拂尘轻扬,声如清泉却字字惊心:“逆天而行,当受天诛!此乃则天大圣皇帝天威显赫,凡阻‘天凤’临朝者,尽为齑粉!”

太平公主独立于城楼最高处,十二章纹礼衣在愈发炽烈的晨光中熠熠生辉,纤尘不染。她俯瞰着下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景象,阳光照在凝固的血液上,反射出暗沉而刺目的光泽。浓烈的血腥气与远处依稀残存的宫廷礼乐诡异交织,在空气中缠绵不去,仿佛一曲为旧时代送葬的无声挽歌。

数十载光阴流转,她的祖父太宗文皇帝在此射杀兄弟,奠定了李唐的江山;母亲武则天在此废黜皇子,迈出了通往权力巅峰的关键一步。而今,她立于此处,以一场更为彻底、更为无情的清算,为这宿命般的循环画下了句点。玄武门的血色,仿佛李武两脉与生俱来的烙印,终在她身上圆满合一。

“清扫场地,点狼烟。”她声音平淡如水,却带着帝王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转向守将李蔚,“吉时将至,莫让这血腥气,误了孤的登基大典。”

李蔚躬身领命,旋即转身,向麾下挥动令旗。城楼东南角的烽火台上,早已备好的、浇灌了油脂的特制柴堆被迅速引燃,顷刻间,三股粗大的黑色狼烟翻滚着冲天而起,在湛蓝的天幕上划出刺目的印记,数十里外亦清晰可见。

1、历史上真实的玄武门之变没有记载详细的过程,本章为本人对历史的推演所写,篇幅太长,只能截成两半。

2、正史上的玄武门之变:在626年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之所以能成功设伏,核心在于他提前秘密策反了时任玄武门守将的常何 。

李世民率亲信伏兵于玄武门内。当李建成、李元吉入朝行至临湖殿时,发觉有变,调转马头欲逃。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随后,尉迟敬德“擐甲持矛”入宫,以保护为名逼宫唐高祖李渊。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后禅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八章 玄武门之变(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