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八零真千金 > 第11章 第 11 章

八零真千金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一听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7:35 来源:文学城

一开始两个人还有些不以为然的态度,在面对认真的人时,他们也认真起来,哪怕那只是两个小孩。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

这不是两个小孩子的玩闹,他们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他们对种植蘑菇是重视的,是在意的。这个村的情况他们来的时候也看到了,天气冷外头没有什么人,看不见人穿什么衣裳,但是能看见那些土泥木头房子,看得出村子的贫穷。

这个年头,贫穷是常态。

可是国家在发展,人民要奋斗。

要是种蘑菇的事真的做起来,到了这个时候村里人不会无事可做,时代不同了,现在人们勤快起来就能吃饱肚子,可以过上好日子。他们农技站也好,隔壁畜牧站、农机站,都是为农民服务的,他们的任务就是让农民富起来!

突然的他们身上充满了干劲,不知不觉之中与两个小孩子谈话了整个小时。

到了中午,他们采了一盘新鲜的蘑菇,炖汤喝。

吃完以后两个人才开始担心有没有毒,这是两个小孩第一次种植的蘑菇。

两个人对视一眼:“要不我们先去卫生站呆着?”

一合计,两个人去单位踩点后,请假去卫生站待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太阳落山。

第二天拎着手里的蘑菇找领导,他们的报告也写好了。

不过由于种出的蘑菇实在是少,这件事在年前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

这种蘑菇的产量跟人家优秀案例的没法比,按照两个人汇报上来的情况,实在有些糟糕,跟预期相差很大。

不过这也是镇上第一例种蘑菇的案例,或许是他们镇的环境不太适合种蘑菇。

农技站的事,不影响沈盼睇的工作,她从二妞手里买了两三只鸡,就用来吃蘑菇,生吃的也有熟吃的也有,十天过去,鸡都活得好好的,这采出来的蘑菇也没浪费,弄成了四斤干蘑菇。

腊月二十八,沈盼睇卖出去第一朵蘑菇,以两块五一斤的价格卖出去干蘑菇。

鲜蘑菇不用票,以七毛钱一斤的价格卖出去,八斤鲜蘑菇才出一斤干蘑菇,可鲜蘑菇还是比干蘑菇卖得俏。干蘑菇她不是独一份的,这个时节的鲜蘑菇,她是独一份的,又临近新年,国人都是要吃好喝好,几斤的蘑菇还真不愁卖的。

为庆祝,姐弟二人吃了小鸡炖蘑菇,还给二妞送过去半碗。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鸡本身就吃过蘑菇,这顿鸡肉可香了。

沈盼睇现在不缺卖蘑菇的钱,跟弟弟打了个商量,蘑菇先不卖了,即使牲口吃过人也吃过,但是还是不放心卖给别人,卖出去的也就算了,今年的蘑菇还是烘干不卖了,他们继续搞蘑菇种植,一确保质量,二确保产量。

沈水鸣虽然很遗憾,但确实不能够保证他们的蘑菇都是好的,真惹上什么麻烦后悔都来不及。

离他读初中还有一年半,好好培育蘑菇,都来得及。

寒假里沈盼睇没有什么事,时不时去蘑菇房,其他时候一边自学着初二的教材,一边给弟弟做辅导。到了正月十五,沈盼睇已经看完初二上学期的教材。到了开学,盛丽连家里的粮食都锁好,一点也不准沈盼睇拿,她数落着沈盼睇这个寒假什么事也没有做。

客人到家里吃饭,是沈盼睇打下手,碗是她洗的桌是她擦的,盛丽跟亲戚坐着嗑瓜子,客人走了地也是沈盼睇扫的。沈盼睇不是没做事,是盛丽没有从沈盼睇手里拿到钱。好像给了一次钱以后,不给钱就是错的。

沈盼睇不去理盛丽,反正她什么也没做,哪里来得钱。

屋子盛丽要搜就搜,又不是搜了一次两次,没有钱就是没有钱,连房梁上都搜过去,沈盼睇真的没什么地方可放钱的,在这个家里。

*

七月,沈盼睇拿到了农技站的介绍信,前往广州某县农技中心。

绿皮火车驶向更南方去。

沈盼睇去学习别人是如何种植蘑菇的,去广州的火车要开三天,火车上的汽水瓜子卖得很好,车厢里天南地北的人聊着天。

是报纸上多次提到的广州,是青年人涌聚的地方,是开放试点是经济繁荣。

人潮比沈盼睇任何一次看到的都要多,站在人群中,她就是一个土老帽。

能听到别人飙洋文,也能看到洋人。

看到了汽车,看见了汹涌的人群。

比报纸上看见的更加的鲜活,沈盼睇早就想看一看,却一直没有机会,农技院给了她来广州的机会。

大街上是最新的流行歌曲,人们穿着与他们那儿大为不同。

很奇怪,又很好看。

男人带着hama镜,穿着花衬衫、喇叭裤。

女人穿着各式各样的裙子,这是一个与家乡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这座城市,也能寻到家乡的模样,有落后的泥瓦也有兴起的钢铁,有飞驰的汽车,也有赶在路上的驴牛。

割裂感是这样的强。

当地人说话,也跟沈盼睇不是一个调子的。

路上能看见拿着卡式录放机的青年。

音像店里播放着流行歌曲,店面前摆着磁带、挂着画报卡片。

买了三十盘磁盘,她买的大半都是英文盘。老板娘还用英文鼓励她学习,沈盼睇瞪大了眼睛,卖磁盘的小商贩的英文都比他们老师说得流利。

再买几盘磁带,她来回的车费就赚回来了。

其实几十块钱的火车费,也没有那么贵。

这一来一回的价格,原来是差了那么多。

淘到了二胡的十大名曲,买了几毛钱的歌曲册,跟买磁盘的时候一样,有种自己在捡钱的感觉。

买了一叠便宜的热门的偶像卡片,打算送给同学当礼物。

《牧马人》《少林寺》《上海滩》的卡片,李连杰和周润发夺去了多少的少男少女心。

沈盼睇挑花了眼,一些电影她看过,大多数的电视剧她都没有瞧过。

就连《上海滩》虽然总有人提起,沈盼睇却是没有瞧过的,别人是一个村看一台电视机,他们村是一台电视机也没有。

女演员里头刘晓庆、张金玲、许秀云的卡片卖得最好,沈盼睇看着这也喜欢,那也喜欢。

给自己买了一录音机,没有收音功能,是最简单的那种。沈盼睇对有收音功能的录音机更心动,可那种体积大,不如这种便于携带。

看着路牌坐公交到县农技中心,拿着介绍信还给安排了地方住,一个小房间但干净整洁。

这个时候天气热,已经不做蘑菇培育,不过是教沈盼睇识别培育的“土”该怎么制作。

沈盼睇拿着自己晒干的蘑菇干给他们看,这些蘑菇镇农技院的人已经看过,甚至有人早就尝过,这边人也知道这事,跟沈盼睇说起,镇上农技院的人在卫生站待了一下午的趣事。

在广州某农技中心沈盼睇待了一个礼拜,白天跟着他们制作了培育蘑菇的“土壤”,晚上用自己买来的录音机播放外语课文磁带,有时也听英文歌。

从何秋生说起电视节目学习英文的不久后,沈盼睇就想着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录音机。

广州这一趟,实现了她的梦想,对买来的录音机,沈盼睇爱不释手。

沈盼睇过来不仅仅是学习,也是交流。

从晚秋到早春一直有在种植蘑菇,四月份之前的出菇量因着培育技术的改善而上升,五月份又开始下降,不过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出菇的密度跟理论上的还是存在差距。盼睇告诉农技人员,她种植蘑菇时的各项数据。

沈盼睇的数据记得很密,此外还写了阶段性的总结,一目了然的同时还事要费不少的时间。

他们要多留沈盼睇几天。

“小沈真应该寒假来,现在就是想看你种蘑菇,都没办法。”

“你还记得小沈是个初中生?小沈不是你助理?”

这些天沈盼睇就是在他的身后忙东忙西,星期天自个加班都要拉着小沈,这真的是说不过去。

几个人走在菜市场里头,沈盼睇看着长相奇怪的琵琶虾。

在几毛钱一块钱的鱼里头,它的八分钱是那样的突兀:“为什么它这么便宜?”

“都是壳,吃起来又麻烦。”

也是大家都是实用主义者,填饱肚子才是实在的:“我没吃过,刘哥你会烧么?”

“琪琪姐你能烧琵琶虾吗?”

“能怎么不能,捡三斤琵琶虾,老板多送两只虾。”老板送得轻松,这琵琶虾也没什么买,卖出去就是纯赚的,他批发货的时候,琵琶虾是送来的。

又买了两条鱼,几斤肉。

回到农技院,烧出来酸菜鱼,蒸鱼,叉烧肉,冬菇焖猪肉,拍黄瓜,椒盐琵琶虾。

这样一桌子菜,花了六块钱,七个人吃,均下来一块钱就能吃上这样色香味俱全的菜。

在外面吃价格翻个倍。

琵琶虾分成两个盘子,沈盼睇面前特意放了一盘。

一个桌子都摆满了。

别看沈盼睇年纪小,胃口不小,她面前的一盘琵琶虾几乎是她一个人解决的。

其他人还真的嫌弃琵琶虾剥起来麻烦,吃了一整盘菜的沈盼睇也没沾到什么便宜。这些人的胃口,似乎没有因为天气炎热减少,她吃掉皮皮虾时,这些人配着菜已经吃下两碗饭。

最后来碗凉粉,从保温杯里倒出来,还是凉的。

*

知道沈盼睇第一次远门,邱琪带着女孩逛街。

这儿有不用布票就买到的衣服。

沈盼睇入乡随俗,买了条浅蓝色的格子裙,一套紫色的夏装,像是融入了这个城市。

“女孩子就应该穿得青春一点。”

衣服是琪琪姐帮沈盼睇挑的,听着小沈叫她琪琪姐,邱琪都有些吃不消,她的孩子都跟小沈差不多大。

见小沈听她的话穿着蓝格连衣裙,真是满满的学生气,还很洋气。

坠着点白色的蕾丝边,是眼下的潮流。

沈盼睇又去了一趟书店,这一回运气好,新进的《英汉词典》到了,只进了二十本,沈盼睇再去晚一点就没了。

这儿的人可真有钱,词典都不够卖的。

沈盼睇在摊子上淘的书才几毛钱一本,一本词典够买十几本书的。

“小沈可真是个书迷。”

邱琪帮沈盼睇拎了一叠书,是按叠卖的,不选。

“我们那边的书,不如这边多。”

“你图便宜买了这些书,那卖书卖出去也能大赚,他们这书是收废品收来的。”邱琪又说,“买书的总有淘宝的心态,不过这些书里头没几本是有用的,买一次新鲜还好,买多了其实还不如买新书。”

这也是邱琪没有拦着沈盼睇的原因。

沈盼睇买的也不多,就是一块钱能买这么多书,她就买了。

“你刘哥有段时间也买这书,你猜这么着,今个一块钱买回去,明天一毛钱当废品卖出去。”

人家中间商赚差价,刘哥这是做散财童子。

这些书就是多余占地方的。

沈盼睇穿着新衣服去农技中心,有一个是一个说认不出小沈来。

邱琪可高兴了:“我觉得小沈是能当电影明星的,到时候拍的电影跟《牧马人》一样火爆大江南北。”

“到时候我给琪琪姐签九十九个名。”

“我看小沈,也是吹牛不打草稿的人。”

“小沈,人不能忘本,搞个百万村才是你的使命。”

认真的么。

这也没比成为电影明星,简单到哪里去。

“我会的!”

这下子就连说话的人,都惊呆了。

这小沈她这人不脚踏实地啊!

“等乡亲们富裕了,不会忘记同志们的!”

*

来的时候沈盼睇只背了一个军绿色的包,走的时候她带走大箱大袋的。

她收了些二手的砖头录音机,既不要票价格也低,只有正价的四分之一。

都是别人淘汰下来的产品。

新奇的录音机,在这些人眼中,是落后的。

沈盼睇最后也没有买收录机,很心动,但是无法付诸行动。

从广州到礼水,在下车的前一站,她卖出去三个录音机。

板砖式的录音机功能少体积也小,她放在火车下桌的绿皮包里头就能装下十多个。

等待礼水去夏城的火车时,卖出三个录音机,一些磁带。

沈盼睇都站起来,准备离开检票了,又一个人跟她买了录音机。

钱跟先前买了录音机的同学临时借的,这录音机虽然是二手的,但比市面上的便宜许多,且跟摊主说的那样,用来学习英语是足够的。

礼水站的学生,见沈盼睇的绿皮包里头空了不少,想起录音机的难买,几个人问沈盼睇还有货么,几个人身上的钱凑出来,还能再买两台。

沈盼睇吓了一跳,当肥羊的滋味并不好受,可担心被人抢了。

要是说三台,沈盼睇肯定说只有两台,绿皮包里就装了录音机跟磁带,她的皮箱虽然还有录音机但是她没打算打开皮箱。

这一回只是出了两台录音机,他们没有再买磁带。

六个人是一起的,买了四个录音机,要不是钱不够,沈盼睇觉得他们真的会再要两台。

沈盼睇蹲在角落里,偷偷拿出几个录音机塞到绿皮包里头。

少了九台录音机的她,比刚来的时候轻松许多。

给皮箱外头套上化肥袋,跟许多人那样扛着化肥袋上了火车。

这一回买的是卧铺。

卧铺上厕所的时候可以拜托服务员看一下行李。虽然她的箱子上了锁,这样心里到底是安全些。

上厕所,要选在车从一个站开出去后不久,确定离下一个站还远。

如果快到站了,那只能憋着,以防别人抢了东西跑了,这时候谁也抓不住。

一乱起来,钱少了是一回事,有时候命都没了。

皮箱比出发时轻,可价值不少,里头除了录音机,还有两盒电子表很值价。

沈盼睇没有买卖电子表的心思,可机会遇到了,她一时莽了莽。

就在市场里,把一家店的货卖到另一家,做了个中间商,谈了三四单,一块表她挣一毛七到两毛五,货源店一千块表搭十二块表。

拽着几句洋文,戴一顶假发就做成了生意,

摘了假发,脱了hama镜,一换衣服谁也不认识谁了。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还觉得很刺激。

从来没有一笔钱赚得那样轻松,就真的好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钱。

箱子里的电子表,提醒着她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投机倒把的事,为什么能挣这样多钱呢?

沈盼睇没有去想回去怎么办,她脑子想,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对一些人来说,一块钱吃饭都奢侈,对有的人来说一天一万都不是梦。

落到实处,是报纸上的新闻,对这一切都没有一个定性。

一方面是这些地方的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又是各种批评,有新与旧的思想在冲突,金钱利益冲击着道德。

十二岁的沈盼睇,窥见了世界的又一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