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哀难 > 第9章 第 9 章

哀难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砚北生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4 16:14:28 来源:文学城

叶若停下脚步,看着眼前这扇带有精致雕花木门的宅院,不禁有些诧异:“这不是……君澜姐的家吗?”

“嗯。”陈游在他身侧站定,应了一声。

“我们怎么到这儿来了?”叶若有些疑惑地转头看向陈游。

“晚上在她家吃饭。”

“这……合适吗?”叶若微微蹙眉,心里有些打鼓。他与宁君澜不过一面之缘,几乎算是陌生人,贸然登门赴宴,总觉唐突。

“别担心,”陈游看出他的顾虑,安抚道,“是君澜姐特意让我带你过来的。”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她挺喜欢你的。”

叶若闻言,心里稍安,但随即又想到桑超:“那……桑超呢?”尽管下午闹得不愉快,以叶若的性格,终究无法完全置之不理。

“你给他发个信息问问看要不要一起来?”陈游提议道,只是他心底清楚,桑超绝不会出现在这里。

叶若想了想,摇了摇头:“算了,我告诉他一声让他自己解决晚饭就好。他那么大个人,饿不着。而且……君澜姐应该没有邀请他吧?”他看向陈游,寻求确认。

陈游点了点头:“确实没有。”

叶若拿出手机,给桑超发了条简短的信息,告知他自己晚上在外面吃饭。消息发出后,没有得到回复。叶若收起手机,心想反正已经通知到了,便也不再纠结。

陈游抬手,握住门环上那个冰凉的铁质圆环,不轻不重地叩响了门扉。

很快,院内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来啦”一个清脆悦耳的女声应道。

“吱呀”一声,木门被从里面拉开。开门的是一个穿着旧式浅蓝布褂、黑色长裙的年轻女子,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面容清秀,两条乌黑油亮的麻花辫垂在胸前,打扮得像旧时小说里的丫鬟,透着一种不合时宜的古典韵味。她看到陈游,脸上立刻绽开热情的笑容:“陈先生来啦!”目光转到叶若身上,也礼貌地点头微笑,“这位就是叶先生吧?快请进,小姐正等着呢。”

叶若被这声“叶先生”叫得有些恍惚。他道了声“谢谢”,跟着陈游迈过门槛,走进了宁君澜的宅院。

两人跟着那年轻女子绕过门口的石屏风,眼前豁然开朗。前院不大,却布置得极为雅致。青石板铺地,缝隙间生出茸茸青苔。墙角植着一丛细竹,随风轻摇,发出沙沙声响。右侧靠墙砌有一座小巧的假山,山石嶙峋,缝隙间有清浅水流潺潺而下,汇入下方一口养着几尾锦鲤的石缸。整个院落清幽静谧。

叶若忍不住凑近陈游,压低声音惊叹:“这……怎么跟一下子穿越到古代似的?”

陈游面色如常,低声解释:“她们有时候……喜欢,嗯,cosplay。”他找了个现代词汇,试图让这诡异的情景显得合理些。

“哦,这样啊,”叶若恍然,好奇地四下打量,“那还挺有意思的,这么讲究。”

“毕竟在这里,也没什么别的娱乐方式。”

引路的女子小萍,带着他们穿过前院,走进一侧的书房,轻声禀报:“小姐,陈先生和叶先生到了。”

“嗯,请他们进来。”宁君澜清冷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叶若随着陈游步入书房。靠墙立着几个顶天立地的紫檀木书架,上面整齐码放着线装古籍和一些瓷瓶摆件。临窗放着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案,上面铺着宣纸,摆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旧书的气息。令人意外的是,下午在平坝上见过的那几个小娃娃也在,正围在书案旁。

“来了,先请坐吧。小萍,上茶。”宁君澜从书案后抬起头,她今日穿着一袭剪裁宽松的黑色暗纹旗袍,更衬得肌肤胜雪。乌发在脑后挽成一个简洁的发髻,耳垂上坠着一对圆润的珍珠耳环,左手腕则戴着一只水头极好的翠绿翡翠镯子,整个人显得既清冷又贵气。“我得先督促他们把这几个字写完。”

“陈游哥哥好!叶哥哥好!”孩子们齐声问好,声音清脆。他们倒是都换上了普通的T恤和短裤,与现代孩子无异,只是那份过分的乖巧和齐整,仍透着一丝不寻常。

“你们好。”叶若笑着回应,又转向宁君澜,“君澜姐,打扰了。”

宁君澜微微颔首,目光重新回到孩子们的字上:“稍坐片刻。”她的侧脸在窗外透进来的微光里,显得专注而宁静。

小萍很快端来了茶,青瓷盖碗里茶汤清亮,香气袅袅。叶若和陈游便安静地坐在那对厚重的紫檀木扶手椅上,谁也没有出声打扰。

宁君澜教几个娃娃写字时神情专注而耐心,孩子们也学得极为认真,小小的身子挺得笔直,握着毛笔的小手稳稳当当。书房里只听得见毛笔在宣纸上划过的细微沙沙声,以及偶尔宁君澜俯身时,用极轻的声音纠正某个笔画或间架结构的低语。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宁君澜直起身,淡淡道:“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

话音落下,几个孩子立刻规规矩矩地将自己写好的字纸叠放整齐,又将毛笔在笔洗里轻轻涮净,搁在笔山上。随后,他们齐刷刷地转向宁君澜,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动作整齐划一。

宁君澜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算是回应。孩子们脸上紧绷的神情瞬间松弛下来,眼睛里立刻恢复了属于孩童的活泼光彩。

“陈游哥哥!”那个之前穿着对襟长褂、名叫钱书衡的男孩率先跑到陈游面前,仰着小脸,充满期待地问,“今晚我们还能去你家玩吗?”

陈游微微弯下腰,平视着男孩亮晶晶的眼睛,温和却坚定地摇了摇头:“今晚不行哦,书衡。”

“那好吧……”钱书衡的小脸垮了一下,但很快又振作起来,转身招呼其他小伙伴,“秀华,田锦,田鑫!我们去找刘婆婆吃梅花糕吧!”

“好呀!”

“好!”

“走咯!”

另外三个孩子欢快地应和着,四个小小的身影立刻像雀儿般叽叽喳喳地涌出了书房,清脆的童音和脚步声渐行渐远。

“叶若,在这里还住得习惯吗?”宁君澜在叶若旁边的另一张紫檀木椅上优雅落座,端起小萍新沏的茶,轻轻拨弄着茶盖,语气就像闲话家常,目光却沉静如水。

“习惯的,”叶若点点头,“这里……很安静,让人心里也跟着静下来。”他顿了顿,补充道,“虽然总是雾蒙蒙的,但奇怪的是,心情倒不觉得压抑。”他说这话时,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旁的陈游,似乎这份安心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

宁君澜顺着他的目光也瞥了陈游一眼:“心静,则外界纷扰自然不入。看来这地方的气场,与你倒是相合。”她轻呷了一口茶,话锋微转,像是随口提起,“之前是做什么的?”

“摄影师。”叶若提到自己的专业,眼神亮了些,“主要是拍些风景和人文纪实类的。”

“哦?”宁君澜似乎有了点兴趣,放下茶盏,指向靠墙书架旁一个博古架上摆放的一台老式木质相机,“那台老爷机,你还认得是什么型号吗?家父生前留下的,我偶尔还会拿出来擦拭一下。”

叶若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是一台保养得极好的双反相机,黄铜部件闪着温润的光泽。“是禄来双反吧?看款式,应该是上世纪中期的经典款了,保存得真好。”

“眼力不错。”宁君澜赞许地点点头,“看来是真心喜欢这一行。我们这村子,虽然偏僻,但晨昏之时,雾气缭绕,白墙黛瓦掩映其间,倒是别有一番韵味,或许能入你的镜头。”

“我也正有这个想法,”叶若被说中了心思,笑道,“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打扰到村里人。”

“无妨,”宁君澜语气淡然,“村民们习惯了安静,但对你这样的生面孔带着善意的好奇,你随意走走看看,只要不惊扰便好。说不定……还能拍到些意想不到的‘景致’。”她最后那句话说得有些轻,带着点若有似无的深意。

这时,她的目光掠过书案上孩子们刚才写字的宣纸,上面墨迹未干,是几个结构工整的“安”、“静”、“家”字。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状似无意地问道:“对了,听陈游提起,你前阵子出了点意外,身体都恢复好了吗?”

“嗯,都好了,谢谢君澜姐关心。”叶若答道,对于失忆的事,他不想多谈。

宁君澜也不再追问,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目光重新落回那几张字上,指尖轻轻拂过“家”字的最后一笔,声音悠远:“人这一生,兜兜转转,有时候以为走远了,回过头却发现,最重要的东西,或许一直就在某个地方静静地等着。能让人心安之处,便是家了。”

她这话说得有些没头没尾,像是感慨,又像是某种暗示。叶若听得微微一怔,心里那种空落落的感觉似乎又被轻轻触动了一下。他下意识地又看向陈游,只见陈游垂着眼睑,专注地看着手中的茶杯,仿佛杯中有无穷奥秘,看不清他眼中的情绪。

书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孩子们远去的嬉笑声,和室内若有若无的檀香与墨香交织在一起。

几人又闲聊了片刻,多是围绕着村中景致和叶若的摄影爱好。正说着,小萍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声音清脆:“小姐,晚膳已备好了,请问何时摆饭?”

“好,这就摆上吧,我们这就过去。”宁君澜放下茶盏。

“是,小姐。”小萍应声退下。

叶若看着这主仆二人一问一答,那自然而然的仪态和规矩,简直像极了他在某些精良的年代剧里看到的场景,真实得让他有些恍惚。

宁君澜站起身,理了理并不存在的旗袍褶皱:“走吧,尝尝我们这山野人家的粗茶淡饭。”

叶若和陈游也随之起身,跟着宁君澜走出书房,再次穿过那个清幽的前院,来到另一间厢房。屋内陈设简洁,正中摆着一张红木圆桌和几I把同材质的圆凳,显然是一间专门的饭厅。叶若心中暗叹,这宁家果然处处透着旧式大户人家的讲究。

“入座吧。”宁君澜率先在主位优雅落座。

叶若注意到圆桌上只整齐地摆放着三副碗筷。他下意识地看向陈游,眼神带着询问。陈游对他点了点头,示意无妨。两人便分别坐在了宁君澜的左右两侧。

“那小萍和……那些孩子们呢?”叶若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他们另有安排,不与我们同席。”宁君澜的语气寻常,没有过多解释。

叶若心中更是惊讶,这分餐而食的规矩,在现代社会已极为少见。但他不便多问,只是将目光投向桌面。只见每人面前是一套细腻温润的白瓷碗碟,边缘描着淡雅的青花缠枝纹。筷子是乌木包银头的,摆放得一丝不苟。桌中央已先上了几碟开胃小菜:一碟色泽油亮的酱黄瓜,一碟嫩黄的笋尖拌香干,还有一碟碧绿的凉拌马兰头,清爽宜人。

“山间没什么好东西,都是些时令小菜,随意用些。”宁君澜说道,语气里带着主人家的谦和,却自有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

用餐期间,宁君澜几乎秉承了“食不言”的古训。她用餐的动作极其文雅,筷子起落无声,细嚼慢咽,连汤匙碰到碗边都几乎不发出声响。偶尔,她会用公筷为叶若布菜,声音轻柔:“尝尝这个笋尖,是今早后山刚挖的,很鲜嫩。”或者“这鸡汤炖了许久,你气色稍弱,多喝一碗。”

叶若自家吃饭也算讲究规矩的,但见到宁君澜这般仪态,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刻在骨子里的教养”。那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自然而然的优雅,与刻意为之的礼节完全不同。他不由得也放轻了动作,学着细嚼慢咽起来,席间只偶尔与陈游交换一个眼神,空气中流动着一种静谧而略显奇异的和谐。

当宁君澜轻轻放下手中的碗筷,叶若和陈游也几乎同时停下了动作,将碗筷规整地置于桌上。用餐结束的仪轨,自然而然地透着一种默契。

小萍适时地再次出现,为三人各奉上一盏清茶。叶若学着宁君澜和陈游的样子,用温热的茶水轻轻漱了漱口,清除了口中的余味。

宁君澜将茶盏放在桌面。她抬起眼,目光柔和地看向陈游和叶若:“饭后无事,要去后院看看孩子们吗?他们这会儿应该正闹腾着。”

“好啊。”陈游应道。

宁君澜便起身,引着两人穿过一道月亮门,来到了宅院的后院。与前院的清幽雅致不同,后院更显开阔,也更富有生活气息。角落里种着一棵高大的柿子树,枝叶繁茂,虽未到结果时节,但绿荫如盖。树下随意放着几个小木马和秋千。另一侧开辟了一小片菜畦,种着些时令蔬菜,长势喜人。檐下已早早挂起了几盏古朴的风灯,昏黄的光晕洒在青石板上,勾勒出温暖而静谧的轮廓。

刚踏入后院,孩子们清脆如银铃般的嬉笑声便扑面而来。

双胞胎里的田鑫眼尖,最先看到他们,立刻像只欢快的小鸟般跑了过来,仰着小脸喊道:“姨姨!”

“嗯,”宁君澜微微颔首,看着孩子红扑扑的脸蛋,眼神柔和了几分,“在玩什么呢?这么开心。”

“我们在踢毽子呢!”田鑫兴奋地比划着,又转向陈游,充满期待地问,“陈游哥哥,你要不要一起来玩呀?”

陈游笑着摇了摇头,温和地拒绝:“你们玩吧,哥哥看着就好。”

田鑫也不纠缠,笑嘻嘻地又跑回了小伙伴中间。

宁君澜望着孩子们追逐毽子的活泼身影,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极轻,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与怜惜:“这些孩子……生逢乱世,命途多舛,如今能在这方寸之地无忧无虑地嬉戏,已是难得的福分。只是终究……囿于此地,不见天日。”

叶若站在一旁,将宁君澜的话听在耳中,虽不完全明白“囿于此地”的深意,但那份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却真切地打动了他。他看着孩子们反复玩着踢毽子这类简单的游戏,心里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他转向宁君澜:“君澜姐,我看孩子们玩的游戏比较单一。我小时候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过不少有趣的集体游戏,要不……我去教教他们?”

宁君澜闻言,有些诧异地看向叶若,眼中有光芒微微闪动。她沉吟片刻:“你有这份心,很好。去吧,孩子们一定会很高兴的。”她的目光随之也投向那群天真烂漫的身影,低语道,“是该……有些新的活气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