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80年代创业记 > 第1章 1980,春寒

80年代创业记 第1章 1980,春寒

作者:燕尾123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2 21:14:10 来源:文学城

记忆是有气味的。

对于二十四岁的许蔓华而言,一九八零年春天的气味,是父亲咳出的血腥气、是工厂车间里永远散不去的金属与机油味,还有家里米缸即将见底时,那股子挥之不去的、空洞的霉味。

她站在第三机床厂二车间的门口,午后的阳光透过高窗,切割出无数悬浮着粉尘的光柱。机器轰鸣声浪扑面而来,几乎要将她单薄的身子掀一个跟头。但她站得笔直,像一枚楔子,牢牢钉在门口。

她是来找车间主任张胖子预支下个月工资的。父亲许根生的肺病在这个春天急剧恶化,从咳痰变成了咳血。厂医院开的药已经压不住,医生私下跟她说,得去省城,用进口药,一个疗程就能让这个家底彻底掏空。家里的抽屉里,只剩下三块六毛钱,还有半斤全国粮票。

“蔓华,听叔一句劝,”工段长老马苦着脸从车间里出来,压低声音,“张胖子正为季度产能不达标上火呢,你现在去找他,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许蔓华抿了抿有些干裂的嘴唇,声音不大,却清晰:“马叔,我爸等不了。”

“那也不能……”老马回头瞅了一眼车间深处,那里是主任办公室,“他刚在会上拍了桌子,说谁再给他找麻烦,就滚蛋。你这可是去触霉头啊!”

滚蛋?许蔓华心里冷笑一声。这份顶替父亲名额得来的工作,每月三十一块五的工资,如今像一根细弱的稻草,系着父亲的生命。她不能滚,也滚不起。

“谢谢马叔,我心里有数。”她朝老马微微点头,抬脚迈进了车间。庞大的车床、铣床、刨床在她身边嘶吼,工友们或好奇或同情地投来目光。她目不斜视,径直走到车间尽头那扇绿色的木门前,抬手,敲响。

“进来。”里面传来张胖子不耐烦的声音。

推门进去,一股烟味混杂着茶垢的味道涌来。车间主任张广富正对着桌上的报表运气,抬头见是她,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疙瘩。“许蔓华?你不去干活,跑我这来干什么?”

“张主任,我想预支下个月工资。”许蔓华开门见山,没有丝毫迂回。

张胖子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往后靠在椅背上,胖硕的身体压得椅子吱呀作响:“预支工资?许蔓华,你也是厂里的老人了,规矩不懂?厂里什么时候有过这先例!”

“我爸病重,需要钱救命。”她陈述事实,声音里听不出哀求,只有一种冰冷的平静。

“谁家没个难处?”张胖子挥挥手,像驱赶一只苍蝇,“厂里有厂里的制度!都像你这样,工作还怎么开展?回去吧,好好工作,等发工资的日子。”

“等不到那天了。”许蔓华看着他,“医生说要尽快去省城。”

“那就去想办法!”张胖子的耐心耗尽,声音拔高,“找你亲戚借,找街坊邻居凑!厂里不是慈善堂!你看看你们组,上个月次品率又是最高,我这个主任都快被你们连累得吃挂落了!你还敢来跟我提钱?”

他开始翻旧账,从她小组的生产任务,说到她父亲的病给车间添的“麻烦”,话语越来越难听。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许蔓华脸上。

许蔓华沉默地听着,垂在身侧的手慢慢握紧,指甲掐进掌心,带来一丝尖锐的痛感。她知道自己不能反驳,不能顶撞。这一刻的尊严,在父亲的医药费面前,轻如尘埃。

但她也没有像张胖子预期的那样,哭泣、哀求、或者黯然退却。她只是等他发泄完,才抬起眼,目光清凌凌的,像淬了冰的刀子,直直刺向他:“张主任,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许蔓华进厂五年,从未迟到早退,任务量永远超额完成。我父亲是为厂里贡献了一辈子的八级工,他现在快不行了。我只要预支我应得的那份工资,不是乞讨。”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竟让张胖子的气势一窒。

“你……”张胖子被她看得有些发毛,随即恼羞成怒,“反了你了!许蔓华,我明白告诉你,没钱!一分都没有!有本事你自己想办法赚去!再不出去,我算你旷工!”

“……”

许蔓华深深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复杂,有愤怒,有不屑,最终沉淀为一种彻底的冰冷。她没有再说一个字,转身拉开门,走了出去。

车间的喧嚣再次将她吞没。工友们的目光更加复杂,有叹息,有怜悯,也有事不关己的麻木。

她挺直脊背,一步步穿过车间,走出大门,将张胖子的咆哮和机器的轰鸣甩在身后。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春风依旧带着料峭的寒意,吹在她脸上,让她打了个激灵。

掌心传来黏腻的感觉,她摊开手,看到几个深深的月牙形印记,隐隐渗出血丝。有本事你自己想办法赚去!张胖子的话像魔咒一样在她耳边回响。

怎么赚?她能想到的所有合法途径,都被“投机倒把”这四个字死死堵住。私下接零活?那点钱是杯水车薪。变卖家当?家里除了那台父亲视若珍宝的旧收音机,还有什么值钱东西?

她漫无目的地走在厂区外的土路上,路边的杨树刚刚抽出嫩芽,一派生机勃勃,却照不进她冰封的心湖。不知不觉,走到了厂办图书馆附近。这里安静得多,也是她过去常来的地方。或许,只有书籍能暂时让她逃离现实的逼仄。

图书馆旁边,是厂里的布告栏。平时这里贴着各种通知、表彰,或是处罚决定。此时,布告栏前围了几个人,正对着新贴出来的一张通知指指点点。

许蔓华本无心留意,但“紧急处理”、“库存积压”几个字眼跳入了她的眼帘。她停下脚步,凑近“了些。那是一张厂部后勤科发出的通知。内容大致是,厂里有一批多年前采购的劳保用品——主要是白棉线手套,因保管不当部分受潮泛黄,决定内部“处理”,职工可凭工作证购买,每人限购二十副,价格……一副五分钱。

旁边有工人在议论:“泛黄的手套谁要啊,戴着多难看。”“就是,新的也才一毛二,又不差那几分钱。”“后勤科那帮人,净会搞这些名堂……”

许蔓华的心脏却猛地一跳。一副五分,二十副就是一块钱。她兜里正好有三块六毛钱……她盯着那“泛黄”两个字,脑子里飞速运转。这只是颜色不好看,并不影响使用。厂里正式手套的采购价是一毛二,外面商店零售可能要一毛五甚至更贵。如果能把这些“次品”手套拿到需要的地方去……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她混沌的思绪。

她想起了上个月去郊县姑姑家,姑姑抱怨说,她们公社砖窑厂的手套供应紧张,窑工们徒手搬砖,手上全是血泡。当时姑姑还叹气,说要是能便宜点,哪怕颜色差点,他们也愿意要。

五分钱买入,如果能卖到八分,甚至一毛……

利润的数字在她心中快速计算着。这其中的差价,虽然微薄,却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可以看见的缝隙!

风险同样巨大。这是典型的“投机倒把”行为,一旦被抓到,后果不堪设想。

父亲咳血的面容在她眼前闪过。张胖子鄙夷的嘴脸在她脑中浮现。

一边是牢狱之险,一边是父亲的生命。

许蔓华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再缓缓吐出。那双清亮的眼睛里,所有的迷茫和挣扎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生出的、近乎野蛮的勇气。

她摸了摸口袋里那三块六毛钱,纸币的边缘被她捏得温热。

然后,她转身,朝着后勤科仓库的方向,迈开了脚步。

第一步,踏在1980年春寒料峭的土地上,沉重,却无比坚定。

这第一桶金,她挖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