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掌中看 > 第69章 第六十八章

掌中看 第69章 第六十八章

作者:枕宋观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9 22:14:54 来源:文学城

姜见玥一贯言有尽而意无穷,姜见黎每次同她说话都要深思再慎思,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着了道,而今面对许清婉,她忍不住拿猜度姜见玥的心去猜度许清婉话中的深意。

许清婉似乎早就料到她会登门,还对她登门的目的了如指掌,既然都已经猜到了,为何还要有此一问?

是想等她自己点破了目的,然后再出言婉拒?

许清婉稍等了片刻却不见姜见黎开口,便主动问,“莫非阿黎此行只是代阿玥探亲?并无其他事情相托?”

“探亲,只是一方面,”姜见黎决定再相信姜见玥一回,如实道,“其实还有一极为重要之事想同许院首打听。”

许清婉一副洗耳恭听之状。

“晚辈想冒昧一问,许院首可了解楚州谢家?”

许清婉一副“果然如此”之色,“你说的是那个从前的江南第一世家,建宁谢氏吧。”

“是,”姜见黎刻意道,“毓秀书院前任院首便是出自那个家族。”

“谢院首乃我的老师,楚州谢氏与我也算有些渊源,”许清婉拎起高桌上的茶壶,给姜见黎倒了一杯水,“眼下楚州这个境况,能有干净的水喝就已经很好了,阿黎你就将就将就。”

“多谢院首。”

眼看着姜见黎将白水一饮而尽,许清婉才继续道,“不知你想问有关谢家的什么事?”

姜见黎思量片刻,“院首提及谢氏之时,为何说‘那个从前的江南第一世家’?”

“你倒是心细,听出了弦外之音,”许清婉笑道,“既说是从前,那就意味着而今已经不是了。”

“愿闻其详,请许院首赐教。”姜见黎恭敬地颔首,一副晚辈姿态。

许清婉目露和蔼之色,耐心解释,“永隆末年,高薛打开了大晋国门,一路南下,占领长江以北,当时别说北方的世家大族,就是萧氏皇族也自身难保,许多源远流长的北方世家就在须臾之间土崩瓦解,便是跟随延和皇帝来到江南的,也辉煌不再,根本无法同江南世家相抗衡。后来前朝延和帝扶持苏州韩氏与建宁谢氏、赵氏相鼎立,韩家自己不争气,掺和到谋逆之事被株连九族,而后赵家气焰日涨,行事无度,也被瓦解,三大世家唯余一个谢氏。”

姜见黎从未听过这一段往事,许清婉一般讲述,一边观察她的神色,发现她面露难色之时,便会停下来容她思考一番,等她想同了一些关节,才继续往下讲。

“谢氏一直持身中立,又因吾师谢院首曾帮凤临先帝稳固安南,看在这些情分上,谢氏才得以保全。凤临朝以来,科举成为唯一选贤之法,世家晋升之路由此堵塞,除谢氏之外的许多世家都在这几十年间退出了大晋朝堂。”

“那谢家呢?”姜见黎问。

“谢家在永嘉、凤临两朝皆有族人出仕,最高曾官至尚书令,只是谢家一直以来只有官位,而无爵位。到了承临、熹和二朝,谢家处事越发低调,而今虽仍为江南清流,但出仕的子弟已经所剩无几。”

姜见黎听了十分疑惑,“谢氏祖辈高才云集,便是女儿也毫不逊色,出过谢院首那样惊才绝艳之人,为何后辈反而一代不如一代?”

许清婉摇了摇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是亘古不变之理,谢氏钟鸣鼎食之家,纵横大晋前朝百年,能盛极一时,也会有江河日下之日。”

“可是谢氏不是一贯持身中立吗?据闻谢氏对族中子弟的约束甚为严苛,从前便是高才云集,也不见满朝谢吏,何来,月盈则亏?”姜见黎觉得这个说法存着一股怪异之感,但是她未曾经历过从前旧事,所以也不能判定许清婉所言不对。

许清婉和蔼的目光隐约有变,只是姜见黎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之中,未曾抓得住一闪而过的变化。

“何为盈,谁又能真正说得清,只是谢氏既被世人公认为‘江南第一世家’,从这个称号里头,还不能够窥见谢氏从前的鼎盛吗?”

姜见黎似乎被说服,“如许院首所言,如今的谢家与从前的谢家不可同日而语,那么晚辈还需去拜访一二吗?”

“让你前去谢家拜访,是殿下的意思吧?”

“是阿姊的意思。”姜见黎点头。

“既是殿下的意思,那便去吧,谢家一贯明哲保身,而今的家主谢崇润更是如此,你想要的谢家未必帮得上,可就算白费一番功夫,殿下让你这么做,自有她的道理。”

姜见黎不甚明白,但是依然谦卑地拱手,“是,晚辈谨遵谢院首教诲。”

许清婉这才拿出一方锦囊递给姜见黎,“谢家清高,他家门没那么好登,你拿着这个去,谢崇润便不会拒之门外。”

姜见黎接过后暗中捏了捏,东西不大,硬邦邦的,方方真真的,从轮廓猜测,应当是一枚章子。

许清婉也不同她打哑谜,直白道,“这是吾师谢院首的私章,谢家没有人不认得。”

姜见黎感激地捏紧了锦囊,“多谢院首相助。”

从许清婉处离开,姜见黎直奔谢家所在的昌益坊。

站在谢府的门外愣了足足数息,姜见黎才确信自己没有走错地方。谢府,占了昌益坊四分,门楣又高又宽,江南第一世家的底蕴仍在,瞧上去可一点也不落魄。

她低头看了看脚上被泥水打湿的鞋,掸了掸衣摆上的泥泞,用随身携带的旧帕擦了擦手上的泥,才上前道,“某想请见谢家主,烦请通报。”

当值的护院上下打量了一番姜见黎,客气道,“家主不在,阁下有什么事告诉我们就好。”

“此事只有面见家主,当着谢家主的面才能说,”在护院赶人之前,姜见黎急忙拿出许清婉交给她的东西,“看在此物的份上,能不能劳烦二位代为通报?”

护院从姜见黎的掌心拿起印章对着光看了一眼,大惊失色,“不知阁下是何人?”

“免贵姓姜,从长安而来。”

护院更加诧异,“贵主您里面请。”

姜见黎跟着引路之人穿廊过院,最后进入了一个叫做白石院的地方。

进了屋内,立刻有人为她奉茶,茶盏尚未来得及端起,要见的人便匆匆而至。

来人博带宽衣,身形瘦削,走起路来,人在衣中晃,待走到近处,姜见黎发现来人同傅缙有几分神似。

这不会就是谢崇润吧?又一个傅缙?

姜见黎顿时感到头疼,她并不想同第二个傅缙打交道。

“鄙人谢崇润,不知阁下如何称呼?”谢崇润一入屋就径直走到姜见黎面前,冲着她微微颔首。

“晚辈姓姜。”

谢崇润一面引姜见黎入座,一面询问,“姜小娘子说自己来自长安,不知同京中的翊王府有何干系?”

“晚辈同翊王府的渊源说来有些复杂,”姜见黎不欲就此多言,主动调转话头,“晚辈在登门之前先拜访了许院首,您手中握着的这枚印章便是许院首所赠。”

谢崇润手中的章子转了转,而后递还给姜见黎,“能得许院首送章引见,姜小娘子怕不是怕不是什么旁人,有何话大可直言。”

“既然谢家主这般说,那么晚辈就直言了。”姜见黎道,“晚辈奉陛下之命前来江南主理赈灾一事,灾情日益恶化,开仓赈灾已是迫在眉睫,只是晚辈对江南深浅一概不知,恳请谢家主赐教。”

听了姜见黎的话,谢崇润并未流露出半分意外,于是姜见黎确信,谢崇润早就知道了她的身份,也猜到了她来此的目的。

“你既已经拜访过许院首,便对谢家的旧事有所了解,”谢崇润的声音一点一点沉下去,“谢家今非昔比,只余一个空名,姜主簿所请之事,谢家心有余而力不足。”

姜见黎在来的路上就想到了谢崇润会这么说,于是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番说辞拖延时间,“谢家主此言是过谦了,谢家门生遍布天下,声望非一般士族可比,便是而今鲜少有族人在朝为官,在野,在江湖之中,谢氏之名依旧不可小觑。谢家发于楚州,立于楚州百年,对楚州的了解定然十分深厚,晚辈恳请谢家主相助。”

谢崇润不为所动,“谢家淡出朝堂多年,实在是相帮不上。”

“晚辈并非要谢家主利用谢家的门楣去做什么,只是希望谢家主能将江南深浅告知一二,也好让晚辈顺利开展赈灾之事。”姜见黎竭力劝说。

“姜主簿此言差矣,赈灾顺不顺利,同某一番话可无甚关系,姜主簿你身负圣命,又持濯缨,这江南道里头,有谁能拦你的路。”

谢崇润明知她手中握着可便宜行事的濯缨剑,却仍固守己见,毫不退让,作壁上观,这意味着江南的水比她想得还要深,谢家便是得罪摄政王,也不想趟这一趟浑水。

不对,谢崇润说得不是江南,而是,江南道?!

“可是在这偌大的江南,只凭我这个小小的六品司农寺主簿,实在是孤掌难鸣。”

“姜主簿虽是六品,却是京官,还是代陛下赈灾的京官,赈灾是陛下的御诏,江南道的官再多再大,也得听陛下的不是吗?再不济,不是还有濯缨在吗?江淮水再深,也深不过长江水啊……”

谢崇润果然是故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