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掌中看 > 第66章 第六十五章

掌中看 第66章 第六十五章

作者:枕宋观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9 22:14:54 来源:文学城

天堑长江,便是连暴雨也越不过。

今夏的江南陷落在如注暴雨之中,今夏的江北却仿佛天生十日,数郡已有一月未见滴雨,大地被烈日炙烤地生出了一条条裂缝。

这是大旱之兆。

江南水灾未息,民间本有流言,若是发生大旱,无异于火上浇油。

朝臣再度进谏,称水、旱两灾乃天意示警,他们请求萧贞观体恤民生,降下罪己诏,躬省自思,以求得上苍原谅。

朝臣们来势汹汹,就差指着萧贞观的鼻子骂她德不配位,此番架势比去岁冬末雪灾之时激烈得多,而萧贞观也从一开始的愤怒不解,逐渐变得麻木,见怪不怪。若是哪一日朝臣不骂她,她反倒有些不大习惯。

今日早朝,朝臣们又争吵了一番,为的是银钱。大晋历经三朝治世,国库丰盈,但是去岁以来天灾不断,多番赈灾使得户部账册上的开支如流水一般,江南水患预计要动用三成的国库钱粮,江北旱灾初现端倪,其中涉及荥阳等几个中原产粮大郡,大晋今岁的税收与粮收极有可能连去岁的一成都不到,而经户部过核查,旱灾所需赈灾银至少也要动用两成国库税银,加上去岁雪灾已花费了两成,如此增减之下,国库存银怕是只剩下四成,连从前的半数都不到,而今却只是昭兴元年。

有的朝臣认为接二连三出现的灾祸已经使国库不堪重负,应当让京中豪门显贵乃至富甲一方的乡绅也出钱出力,有的朝臣则认为若是向民间筹措赈灾银,不利于安稳人心,两方各执己见,吵了两个多时辰,吵着吵着,最后话头都落到了萧贞观身上。

不外乎再缩减宫中开支,再下一次罪己诏,再进行太庙大祭等。

萧贞观望着底下群情激奋的朝臣,当真动了怒,一言不发地拂袖而去,留下朝臣在观政殿里头面面相觑。

一路憋着火气回到勤政殿,路过万春园时瞥见园中花花草草都蔫吧地低着头,顿时火气更加高涨。

分明想质问打理花草的工匠为何不更换新鲜花草,耳边却又响起了朝堂上群臣七嘴八舌地进谏声,质问的话到了嘴边又被咽了下去,更憋屈了。

萧贞观回到殿中接过扶疏奉上的清凉祛火的茶饮,低头饮茶时在杯盏中瞧见了水面映出的自己那张怒气冲冲的脸,心下越发烦躁,摔茶盏的手已经伸了出去,临到头又及时止住了这股子冲动。

手中的杯盏是唐窑釉下彩,千炉才出一套贡品,一盏价值百金,不能摔,摔了百金就没了。

萧贞观被火气堵得头疼,偏这时吴大监入殿回禀,说岐阳县主求见。她没听清,以为是朝臣在前朝痛骂还不够,下朝后追到了勤政殿想继续,还是扶疏提醒了一番,她才明白来的是姜见玥。

姜见玥已经许久没有入宫了,萧贞观一时有些惊讶。

“陛下,是您昨日派人前往王府宣召岐阳县主,命县主今日入宫的。”

萧贞观这才想起此事,连饮了三盏祛火茶才道,“请县主进来。”

勤政殿里头静悄悄的,外头也静悄悄的,连夏日蝉鸣也听不着,定是勤政殿的宫人将树上的蝉都捉了干净。

王府也有花草树木,一到夏日,树上也会出现许多蝉,白天黑夜地叫个不停,有时候她嫌蝉鸣扰得人心烦,便会让下人用竹竿裹上面将蝉黏去一些,但从来没有清理干净过。

勤政殿外连一只蝉都没有了,可见陛下心里究竟有多么烦躁。

姜见玥这般想着,一只脚已经迈过了门槛,轻车熟路地往侧殿书房走去。

“县主,请您往这边走。”吴大监轻声提醒。

姜见玥脚下一顿,“多谢大监。”

萧贞观不在侧殿书房,而在寝殿。姜见玥进来时,她已经换了一身家常的裙裾,发间的龙凤双钗也褪了下来,松了发髻,用一根金嵌宝牡丹长簪挽着,整个人歪靠在三足麒麟兽蹄曲面凭几上。

“请陛下安,吾皇万岁。”姜见玥俯身行礼。

萧贞观随手一抬,“起来吧,不用多礼。”

姜见玥在青菡搬来的月牙杌上坐下,仔细瞧了瞧萧贞观的脸色,关切道,“陛下近日难以安眠?臣女瞧着,陛下似乎很是疲惫。”

何止不能安眠,她可是连着数日都未曾合过眼,便是这般用功,朝臣依旧觉得她怠政,那副恨铁不成钢的目光像刀剑一般掷过来,她这才由衷动了怒。

“从去岁开始天灾不断,朕实在是……”萧贞观叹了口气,“罢了,刚下朝,不说了。”

姜见玥心里清楚,她这是今日在早朝上听了不少谏言,且这些谏言怕是都不怎么好听。

既然萧贞观不愿提,姜见玥也就不再追问。

“陛下召见臣女,不知是有何事?”

萧贞观换了个方向继续歪靠着,“也无甚大事,就是忽然想到许久没见过你了。”

“陛下国事繁重,臣女不敢打扰。”姜见玥好声解释道。

“朕知道,江南发生水灾,你身在京中,必然会担忧,”萧贞观指了指手边的一封奏疏,“昨日才送来的,姜主簿一行已入楚州,朕是看到了这一封奏疏,才忽然想起你阿耶阿娘还有小妹都在楚州。”

姜见玥闻言眸光一亮,“陛下,容臣女斗胆一问,不知楚州眼下是何种情形?”

萧贞观眉心紧皱,摇头道,“比朕想的还要严重得多,据太仓令的奏疏回报,楚州已经淹了半个城。”

“什么?”姜见玥惊愕不已,“连楚州都淹了半个城?!”

“朕初看奏疏之时同你一般惊讶,楚州乃留都,”萧贞观强调道,“留都啊,太祖皇帝在建造楚州行宫之时,就思量到楚州临近长江,水患易发,因而当初一并修缮了楚州城,底下导洪水道密布,若是连楚州也淹了半个城,江南其余诸州,更是不堪设想。”

眼看姜见玥的神色越来越苍白,萧贞观察觉到话说过了,便安慰道,“许院首母女三人应当无事,阿玥不必担忧。”

姜见玥难得在萧贞观面前红了眼,“臣女虽知阿耶阿娘小妹不会有事,但还是忍不住担心他们……”

“眼下江南形势严峻,阿玥,你要保重自己。”

“姨母也这么说,她不让臣女前往楚州……”姜见玥的声音越来越小,逐渐低到微不可察,可萧贞观却听见了。

“阿玥,你想去楚州?”

姜见玥迟疑了一会儿才点头,“不瞒陛下,臣女近日也是寝食难安,只要一闭上眼,就忍不住去想阿耶阿娘还有小妹眼下是个什么情形,书院有没有被暴雨推倒,家中有没有被水灾殃及,可臣女也知此时若是回去,姨母便要分出人手保护臣女,臣女不敢添乱,便也只能胡思乱想罢了。”

萧贞观闻言沉默,姜见玥不用抬头看她的神色也能猜到她此刻的挣扎。

从萧贞观主动提到许清婉夫妇母女三人开始,姜见玥就差不多猜测到萧贞观此番召见她的真正目的。

萧九瑜的暗卫只负责保护姜见黎的安危,若不发生意外,或许还能顺带看顾一下傅缙,若是形势危急,就未必能够顾得上了,所以萧贞观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的缘由派出自己的暗卫前往江南。这个念头一起,她就立刻想到了姜见玥,姜见玥的耶娘小妹皆在楚州,姜见玥若想回楚州,为着这个从前伴读的安危,她派出暗卫一路护送,在萧九瑜与太上皇那里,倒也说得过去,只是此举不免有“重色轻友”的嫌疑,江南形势非同一般,姜见玥若当真回去,说不准就会遭遇危险,她这么做,私心太重,过于自私。

难道阿玥同她数十年的情谊,还比不上她与傅缙相遇的短短几个月吗?

当真要让阿玥前往楚州吗?当真要置她于危险之地吗?

萧贞观眸光晦暗不明,闭口不言,姜见玥耐心地等待着,她敢笃定,萧贞观忍不住。

果然,一盏茶后,姜见玥就听到上首传来的一声沉重的叹息,“阿玥,你当真想前往楚州吗?那里如今十分危险。”

姜见玥满怀希冀地抬起头,“陛下莫不是同意臣女前往楚州探亲?”

“阿玥,朕再问你一遍,你想好了再回答朕,朕给你反悔的机会。”

“若是能够,臣女想回去看看耶娘小妹,臣女已经许久不曾见过他们了。”姜见玥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上回臣女离开楚州时,阿徽生了病,眼下也不知她的病好些了没?”

阿徽便是姜见玥的亲妹妹,魏延徽。许清婉怀魏延徽时,正遇上三年一次的科考,身为楚州毓秀书院院首,每到这时便是劳心又劳力,因而魏延徽胎中将养不足,从小就体弱多病,若非身子实在不堪重任,她也不会从父姓魏,而会同姜见玥一般从姜姓。据说魏延徽还在许清婉腹中时,苏后就将她的名字取好了,叫做姜见徽,无论男女皆可用此名,哪知孩子出生后不哭不闹,医师更是下了活不过三月的断言,承临帝派出尚药局奉御前往楚州待了半年有余才保下了这个孩子,而后苏后遵从许清婉夫妇的心愿,将姜见徽改为魏延徽,只盼她平安长大就好。

萧贞观没见过魏延徽几回,但鲜少的几回相见,魏延徽都是病怏怏的,见姜见玥提起魏延徽,她才真正下定了决心,“那么你便回去看看吧,姨母那里有朕在,你无需担忧,朕会派出十名暗卫暗中保护,你尽可安心。”

姜见玥喜出望外地起身俯首,“臣女谢陛下隆恩!”

“阿玥,路上小心些。”

面对姜见玥满目的喜悦,萧贞观心虚地撇开了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