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见黎在傍晚时分才回到城中,一跨进草庐的院子,就看到萧贞观依在门框边,手里拿着一把蒲扇有一搭没一搭的扇着风,看上去已经等了她许久,面上微微显露着不耐之色。
“主上。”姜见黎走到近处,将手中的濯缨还给萧贞观,“完璧归赵。”
萧贞观蹙着眉,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姜见黎一番,末了问道,“这是怎么了,走得时候还人模人样的,怎么回来时这么埋汰?遇上鬼了?”
姜见黎回来的过程可谓惊心动魄,她只顾着寻找下山的路,哪里顾得上埋汰不埋汰的,萧贞观一提,她才后知后觉地低头看向自己。
还当真是埋汰。
玄色的衣袍上白一道灰一道的,都是不知在何时何处沾上的尘土,尘土以外,还有几处破了洞,瞧着痕迹,有荆棘刮破的,有山石割破的。
衣裳都已经这样了,自己的脸上大约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般想着,萧贞观的视线果真落到了她的脸上,一声不吭地盯着她盯了好一阵子才道,“疼不疼?”
“啊?”姜见黎闻言下意识便要去摸自己的脸,手一抬就被萧贞观按住。
“你就用这双手去碰脸上的伤口?仔细生了脓疮。”萧贞观无奈地握着姜见黎的手腕,将人牵引到水缸旁,拿起搁在一旁的木瓢舀了一瓢水,命令道,“先洗干净手。”
姜见黎乖乖地将双手合在一处,任凭萧贞观将水瓢缓缓倾斜,清水顺着力道浇在她的双手上,凉丝丝的,浇灭了她一路惊心动魄之后的惊魂未定。
一瓢水用完,萧贞观又舀了第二瓢,姜见黎看了看自己的手,觉得已经洗干净了,但还是伸出了手,乖乖等着萧贞观用第二瓢水再给她清洗一遍,结果萧贞观将水注入了边上的木盆中。
“愣着做什么,”萧贞观将搭在盆边的帕子取下丢入水中,反复搓洗了几回才塞给姜见黎,“将脸洗干净,进去换一身干净的衣裳,然后给你上药。”
“臣自己上药便好,不敢劳烦陛下。”姜见黎接过净帕时不小心碰到了萧贞观的手,紧接着,萧贞观就发出了一声痛呼,她急忙循声看过去,萧贞观面色不自然地握着自己的右手食指。
“主……”
“主上,药熬好了。”青菡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药走来,“谈医师说,这药得趁热喝才能解毒,主上您快些将药喝了。”
姜见黎顿在原地,“主上中毒了?”
青菡这才注意到姜见黎也在,欣喜道,“黎娘子总算回了,主上念了好久,一直在询问羽林卫娘子怎得还没回来,别是在外头遇上了意外,若是娘子再不见人,主上怕是就要派人出去寻娘子了。”
青菡说话只是,萧贞观警告似的瞧了她好几眼,她偏生跟没看见一样,将早就想好的说辞一下子都吐露了出来。
姜见黎正思索着自己听完这番话,该是个怎样的反应,萧贞观却果断地转身回屋子里去了。
“黎娘子,主上嫌这药苦涩,不肯喝药,”青菡央求道,“您进去劝劝,那虫子虽不是巨毒的毒物,但是若不喝药,今夜也怕是难熬得很,您的话主上一定回听,您将这药端进去。”说着,不由分说地将药往姜见黎面前送。
姜见黎接过药碗询问,“主上在何处被虫子咬了?”
“就在山脚下那个村子里。”青菡轻轻推了推姜见黎,“娘子下半晌都不见影,主上担忧得不得了,您快些进去吧。”
萧贞观听到身后的动静,咬牙切齿道,“朕不喝这玩意儿,隔着老远就能闻见苦涩之气,必然不好喝!”
姜见黎将药碗搁在高桌上,失笑道,“良药苦口,陛下怎么还同小孩似的。”
萧贞观转过身来,恼羞成怒,“你又比朕年长几岁?”
姜见黎一根一根竖起了手指,萧贞观看着那三根手指,气得想要将药碗糊她脸上。
“陛下不想喝就不喝吧。”姜见黎见好就收,可不想真将萧贞观给惹怒了,她低头嗅了嗅药汁,从中嗅出了甘草,其余的一概不知,于是故作好奇地问,“方才听青菡说,这药是一名姓谈的医师给的,主上从何处寻来的医师?”
萧贞观没好气地堵了她一句,“你猜不到?”
“猜不到,”姜见黎故意挑了挑眉,“臣在这竹州城里头可就见过一名医师,不过臣觉着,他大约不姓谈。”
“怎么,就许你在外游历时用化名,不许别人也这么干?”
“臣在外游历是名副其实的历练,那一位……”姜见黎觑着萧贞观的脸色继续道,“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
“行了,”萧贞观适时打断,转移了话头,“说说你今日为何这么晚才回来?”
姜见黎反手指了指屋外,“太阳还没落山,臣回来的不算晚吧。”
“不想说?”萧贞观一眼看破姜见黎的心思,“是没查到什么,还是查到了却不愿让朕知晓?”
姜见黎双手一摊,摇头道,“臣才疏学浅,暂时还不曾查到什么。”
这话说出来,萧贞观是不大相信的,不过姜见黎心里有计较,她也不再追问,总归用不了多久她就会知晓,不急在这一时。
“你自己心里头有数就好,眼下最急迫的还是收敛灾区的尸首之事,”萧贞观简单说了今日在村子里头遇上的那个女孩,“只怕偷偷潜回去的百姓不少,朕已经让邹茂庭增派府兵巡逻,尽快将所有尸首收敛,但难免有遗漏。”
“最清楚死了多少人的,还是百姓自个儿。”姜见黎略一思索,提议道,“与其让府兵收敛,不若让百姓们自行收敛,按照家中遇灾的人口数目给予敛葬费,既能全了灾民的情义,又能知晓究竟多少人因山火而丧生。”
萧贞观点头,“这个提议好,若是让官府收敛,说不准就有瞒报谎报的,若是让百姓自行收敛安葬,再给予敛葬费,数目必然不会少。”
“陛下打算将此事交予何人办?”
萧贞观瞥了姜见黎一眼,“这法子是你提出来的,你若是想,这事儿就归你,你若是腾不开手,朕立刻派羽林卫去将夏侯汾召过来。”
“此事宜早不宜迟,陛下还是快些将夏侯少卿召来吧。”
翌日一早,夏侯汾就出现在了草庐外。
这位司农寺少卿在院外踌躇了半晌,直到姜见黎亲自出来请他,他才入内。
夏侯汾自打进了院子就一副恍在梦中的神色,姜见黎低声提醒他,“少卿,不必如此意外。”
“这,这,陛下在竹州这些日子,就住在草庐里头?”
“嗯。”
“可这,这也太,”夏侯汾结巴了半晌才想到一个委婉的词,“未免有些简陋了。”
何止是简陋,简直是家徒四壁,是破败,像个废墟。
“陛下这么做自有陛下的道理,哦,对了,”姜见黎再此提醒,“陛下虽未刻意隐瞒身份,但是也不想太过张扬,少卿当称陛下为,‘主上’。”
夏侯汾回头看去,羽林卫肩挨着肩将草庐围了个严严实实,“这……羽林卫在此,还有何人不知草庐中的人的身份?”
姜见黎明白夏侯汾的意思,萧贞观不让臣下在此称呼她为陛下,所为不亚于掩耳盗铃,羽林卫一出,整个竹州还会有人不晓得她的身份?
“主上愿意如此,不过一个称呼,少卿就不必纠结了。”
姜见黎引夏侯汾进屋,萧贞观在高桌后正襟危坐,面前摊开着一份章程,夏侯汾匆匆瞥过,想来这就是他被急召来此的原因了。
“这份章程乃姜卿草拟,夏侯少卿先瞧瞧。”萧贞观将章程推过去,夏侯汾躬身上前接过,一目十行地看完,暗自松了口气,还好,不是什么难事。
“夏侯少卿可有把握?”萧贞观问。
夏侯汾拱手道,“臣必不辱命。”
“此事急迫,朕就不多留你了,你去竹州府衙接管此事吧。”萧贞观挥了挥手。
“臣送少卿出去。”
夏侯汾从进入草庐到离开草庐,总不超过一盏茶的功夫,姜见黎引他出去时,见他面色送泛,便好心提醒,“少卿,此事固然不难,但也得提防一二。”
夏侯汾人精似的,闻言就知道姜见黎不会无故这么说,竹州的水看来比他想得要深些,急忙虚心求教,“某对竹州情形不甚了解,恳请姜寺丞指教。”
“指教什么的不敢当,下官只是提醒少卿,有见钱眼开的,便有妄图避责的,等到事儿办起来时,少卿可不要被混淆了视听。”
“姜寺丞言之有理,多谢。”
有了姜见黎的提醒,夏侯汾接管后格外仔细地先将灾民的人数清点了一番,发现他们分别来自十一个不同的村子,于是又问竹州府衙取来这十一个村子的黄册,比照着幸存的人数,算出了各家亡者数。
丧生于此次山火的百姓,共一千一百六十七人。
这是个不小的数目。
萧贞观下令在五日之内完成收敛入葬,夏侯汾测算丧生人数就花去了一日半,眼看只余下三日半的时间,得加快进程。
他依照村落的方位,将人分成四批,每一批由五十羽林卫加一百竹州府君护送监督,返回村落收敛亲人尸首,同时他还给每一批都配了五名文吏和两名医师,文吏负责记录实际收敛的尸骨,医师则随机应变,负责前往收敛尸骨的灾民的安危。
夏侯汾做完这些,特意赶来草庐向萧贞观回禀,萧贞观听了回报,得意地看向姜见黎,“朕早就说是姜卿多虑了,这不好好的么?姜卿这回可是输给了朕,回头好生想想怎么完成自个儿的下的赌注吧。”
姜见黎却道,“此事还没结束,陛下此时同臣要赌注,未免心急了些。”
萧贞观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也罢,姜卿不死心,那么便再等等,夏侯少卿,你先回去吧。”
“少卿,今日文吏回传的名册,少卿可要仔细看一看。”
夏侯汾不清楚眼前二人在打什么哑谜,不过他不也敢追问,得了萧贞观的吩咐就退下了。
等人走了,萧贞观才问,“还不死心?就那么不想输给朕?”
姜见黎取来药箱,“臣还没输呢,陛下,该换药了。”
提到换药,萧贞观疑惑地举起被虫子咬过的手指,“这无花果叶当真有如此奇效?连着敷了几日,伤口都快痊愈了。”
“这是民间的偏方,”姜见黎小心翼翼地解开包裹住萧贞观手指的纱布,又将上头无花果叶的残渣清理干净,从石钵中取出新鲜研磨好的叶子敷上去,再用干净的纱布一圈一圈包扎好,“其实谈医师那副药见效更快,奈何主上您嫌苦,臣只好用着偏方了。”
手指被包了好几层,半点不能弯曲,萧贞观用这根手指戳了戳高桌的桌面,硬邦邦的,嫌弃道,“方子是好方子,东西也是好东西,就是你这包扎的手法,丑了些。”
“咚”一声,姜见黎将石杵重重扔回石钵里,抱着药箱头也不回地走了,任凭萧贞观如何在身后唤她,也都充耳不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7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