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掌中看 > 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章

掌中看 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章

作者:枕宋观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9 21:52:16 来源:文学城

火起于德阳郡,祸亦起于德阳郡。德阳乃是萧贞观登基前的封地,蜀中诸郡,唯有德阳失火,天降灾祸示警于晋的流言再度甚嚣尘上。

五日过去了,德阳的山火还是没有能够扑灭,消息传至四海,天下皆知,长安的大街小巷里不知何时起了流言,说什么“业火昭昭,兴于西南,贞观之道,天灾无尽”,流言直指萧贞观的昭兴朝天灾不断,是她德不配位。

观政殿的早朝上,文武百官已经就这流言吵过一通,官员大抵分为三派,一派认为这是有心之人故意散播,想要趁机动摇大晋的天下,应当彻查严惩,杀鸡儆猴;一派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刻派遣钦差前往德阳郡赈灾,顺势调查山火实情,稳住民心,只要山火扑灭,赈灾得力,流言就可不攻自破;还有一派秉持中庸之道,并不发表任何意见。

看着比菜市口还要热闹的早朝,萧贞观仿佛又回到了去岁大灾连绵的那段时日,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无论地下官吏如何叫骂吵嚷,她都能岿然不动。

等到他们吵完了,她才开口,“诸位所言,朕觉得都很有道理,流言从何而起,自然是要查的,但是正如谭御史所言,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赈灾,扑灭山火,所以朕决意任命尚书令为赈灾主使,担任钦差一职,前往德阳郡。”

此言一出,满朝官吏都被镇住。

许多人都从身边同僚的眼中看到了同自己一样的困惑,尚书令?让年过耳顺还有两年就要致仕的尚书令大老远跑去蜀中赈灾?

萧贞观故意不发话,等到底下群臣缓过神来,才一锤定音,“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中书尽快拟定诏书,退朝。”

群臣山呼万岁,恭送圣驾。

出了观政殿,萧贞观急匆匆地往后头勤政殿地方向走,等过了观政门她才开口,“说吧,何事如此着急?”

她之所以这么急着下朝,就是瞧见了青菡在高台廊柱后头急得团团转地身影。

“陛下,关于京中谣言,已经有眉目了。”青菡压低了声音,“怕是同姜寺丞有关。”

这个结果是暗卫察探出来的,暗卫的手段比三司狠,还快,三司那里应当还没有眉目,否则今日早朝姜见黎不死也得脱层皮,被当庭审问也不是没有可能。

“此事还有几人知晓?”萧贞观蹙眉。

“证据都在十三手中。”

青菡的话让萧贞观暂且放下了心,她对青菡道,“去把人找来。”

这个她自然指的是姜见黎。

萧贞观从未怀疑过姜见黎想要谋反,想要动摇她的皇位,除非姜见黎脑子没了,但是也不排除姜见黎在得知自己彻底失去了夺翊王爵位的机会后,会破罐子破摔。

因此,见到姜见黎的第一眼,萧贞观就忍不住盯着她的脑子瞧,想看看她脑子上是否突然长了个坑。

“陛下,”姜见黎提起手中的东西在萧贞观眼前晃了晃,笑道,“陛下怎么在发呆?”

萧贞观这才发现,姜见黎不是空着手来的,她拎了一串粽子。

“端阳都过去了,你提粽子来做什么?”

“昨日在庄子上发现余下的一些粽叶,索性都用了,”姜见黎顿了顿,犹豫了一会儿才继续说,“其实端阳那一日臣就让豆蔻带了一些粽子,原想着回皇城时送来,结果那日发生了太多的事儿……”

萧贞观本来正在气头上,闻言怒火很没出息地,消散了,但是依旧板着脸将暗卫调查来地证据甩到姜见黎面前,甩出去时手下还刻意往一侧偏了偏,免得正中姜见黎的脸,“区区几个粽子,就想用来贿赂朕?瞧瞧你做的好事!你自己解释解释,为何要这么做?”

姜见黎松了口气,萧贞观没真生气就好,她弯下腰将证据捡了起来,用眼睛粗粗扫了一遍,将证据整理好,整齐地放在御案上,正要收回手,被萧贞观猝不及防地按住手腕。

“姜见黎,你不打算解释解释?”萧贞观另一只手点了点几句流言,“这是你编出来地吧?”

姜见黎对此供认不讳,“是,暗卫所查,分毫不差,此事的确是臣所为。”

“你何时这么诚实了?”萧贞观失笑,“朕还以为得费上一番功夫才能从你口中撬出点什么来,说说吧,这么做的缘由是什么?”

姜见黎先问了一个问题,“陛下不怀疑臣对昭兴一朝心怀不轨?”

“怎么,朕不给你翊王爵位,你就要另择明主不成?”萧贞观玩笑道。

姜见黎动了动被按住的那只手,见萧贞观丝毫没有松开的意思,也就不挣扎了,侧着身靠在御案坐下,“既然陛下不曾怀疑过臣,臣便愿意解释。”

“自从陛下登基,大晋天灾不断,陛下励精图治,却总是因为天灾而备受流言蜚语的攻讦,也因此受到挟制……”

姜见黎不点破,萧贞观却清楚她说的是哪些人,无非是她的父亲,以及前朝的一些老臣,“嗯,”她点了点头,示意姜见黎继续。

“譬如陛下择婿,就是去岁天灾频发,因此才让百官有了阴阳相协的借口,他们将陛下婚事与朝政牵扯在一起,妄图逼迫陛下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姜见黎打从心里觉得此刻的自己像个谗言惑主的小人、佞臣,可是她本就没想当一个良臣,因而挑拨是非的时候,一点都不曾心虚,她还严肃地指出,“若是陛下积威已久,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朝臣敢上蹿下跳地威胁陛下?陛下您如今在朝中的处境,都是那些人瞧着您年轻,是幼主,压不住他们。”

萧贞观静静地听完,问姜见黎,“你究竟想做什么?”

“臣在长安散播流言,为了是推波助澜,陛下可借着这个机会亲自前往蜀中赈灾,安定蜀中人心,只有流言烧得足够旺盛,陛下您又坚持己见,太上皇一定会同意。”

“你说,朕应当亲自前往蜀中赈灾?”

趁着萧贞观不注意,姜见黎抽回了自己的手腕,鼓动道,“凤临女帝、太上皇都曾有在民间游历的经历,陛下您的几个阿兄阿姊也曾多次深入民间,唯有您自出生起就待在高墙深宫之内,与百姓隔绝,臣以为,您该去百姓之中看一看,就先从,您从前的封地开始吧。”

姜见黎言尽于此,能说的都说了,至于如何定夺,已经不是她能够左右的了,不过她相信,萧贞观会对她的提议动心的。

因为萧贞观正渐渐在帝王路上越走越远,试问一个身居高位的帝王,如何能忍受自己一言无法九鼎,在前朝处处要被人辖制呢?

姜见黎放下粽子转身离开,留下萧贞观独自在殿内深思。

竹州地处德阳郡西南,东北的州界线与郡府嘉州相连,二州毗邻,竹州连绵的山火至今不曾熄灭,伴随着山火而产生的浓烟在方圆百里飘散,即使身处嘉州,也能隐约嗅见那股烟熏火燎的气息。

郡守梁述泉写完今日需要发往长安的奏报后,起身将书房的直棂窗微微启开一条缝隙,烟气立刻窜了进来,刺激得他连着打了几个喷嚏。

“哎……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竹州的山火火势虽然比前几日小了些,但是仍旧烧个不停,若是让它继续这么烧下去,周边几个州迟早也会被殃及,他已经下令命竹州府军日夜不停地砍出一片隔离带,可是砍树砍得再迅速,也快不过无时无刻不在向外蔓延的火势,比起砍树,竹州更需要一场大雨。

梁述泉走投无路之下,昨日悄悄请来了术士观测天象,结果术士告诉他,十日内竹州都无大雨。

十日,十日,十日一过,整个竹州怕是都要没了。

梁述泉打开窗棂,看着万里晴空欲哭无泪,今岁岁初他还在庆幸,去岁波及大半个天下各种天灾,都不曾在德阳郡发生过,哪知才高兴了没多久,辖境内就发生了火灾,梁述泉心急如焚了数日,今晨起来发觉自己已经生了许多华发。

他甚至已经开始思量在竹州组织一场祈雨大祭了。正犹豫要不要再请术士过府测算吉日,他派往京中打探消息的人却忽然回来了。

来人给梁述泉带回了一个消息,说皇帝陛下已经从长安出去,往德阳郡而来。

乍听闻这个消息,梁述泉甚至以为萧贞观只是路过德阳,压根就没往赈灾上去想,直到回来的人直白地点破,“陛下已经下诏,亲自前来德阳赈灾。”

“不可能,”梁述泉如梦方醒,这不可能,“陛下亲自来德阳郡赈灾,这怎么可能?前朝那些老臣怎么可能让陛下来此危险之地?!”

“小人也想不明白,但是小人得到消息时,羽林卫已经先一步启程,小人不敢耽搁半分,日夜兼程赶回德阳向郡守回报这一消息。”

梁述泉还是不信,“为何,为何陛下会亲自前来?”

“或许,是因为长安城中忽然出现的流言?”

“什么流言?”梁述泉问。

“什么业火昭昭,兴于西南,贞观之道,天灾无尽……”

梁述泉脚下一软,“这流言是怎么传出来的!”

“这个,小人不知……”

此时再追究流言什么的已经毫无意义,陛下已经从长安启程,若是走水路,很快就会到达德阳,当务之急,是在陛下到达德阳之前,尽快控制住山火!

梁述泉紧握双拳,终是下定了决心。

一州府军不够多,追不上蔓延的火势,那么就用一郡的府军去砍出一个防护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