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尧安记 > 第6章 第五章 漱玉轩小聚

尧安记 第6章 第五章 漱玉轩小聚

作者:蓝猫为啥是灰的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21:20:18 来源:文学城

春日的阳光总带着股恰到好处的暖意,不似盛夏那般灼人,也不似寒冬那般瑟缩,裹着几分初夏将至的慵懒,透过永宁宫正殿的雕花窗棂斜斜漫进来。那窗棂是前朝遗留的老物件,酸枝木上雕着“百鸟朝凤”的纹样,每只鸟儿的羽翼都刻得根根分明,阳光穿过纹样的缝隙,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投出细碎的菱形光斑,随着微风拂动窗纱,光斑也轻轻晃悠,像撒了一地的碎钻。

楚尧歪着身子靠在临窗的软榻上,榻上铺着厚厚的波斯毛毯,踩上去软乎乎的像陷进云朵里。她赤着脚晃悠着腿,雪白色的袜尖偶尔扫过毛毯上的缠枝莲纹样,指尖勾着窗棂下悬着的玉铃绳反复绕圈。那玉铃是西域进贡的羊脂白玉所制,铃舌是细巧的赤金,被她拽得轻轻晃动,撞出一串“叮铃——叮铃——”的脆响,像山涧里的清泉滴落在青石上,生生把殿里沉滞的静气撞得七零八落。

从西郊母亲陵前回来已有多日,那股裹着松针与新土的清寒气息,仿佛还沾在她素色的裙摆上,即便殿内四角的银丝炭炉烧得正旺,熏笼里的百合香袅袅缠绕着殿顶的藻井,也总压不住那点从骨缝里渗出来的凉意。宫墙里的日子又滑回了一成不变的老模样:天刚蒙蒙亮,羽林军统领沈恪就会准时候在演武场,陪着她练一个时辰的剑法;早膳后半个时辰,中书阁的桓文远先生便会捧着经卷前来,教她啃读《左传》,连批注都要跟几位皇子一样,用蝇头小楷写得工工整整;待到晌午,先生退去,这诺大的永宁宫就只剩满殿的空寂,连个说话的人都难找。

楚尧倒不讨厌这些。可最熬人的,是下了课之后的空当。从前母亲还在时,晚膳后会陪着她坐在廊下摆棋谱,教她辨认院子里新开的牡丹品种,遇着月圆之夜,还会给她讲江南水乡的故事——母亲是江南人,说起故乡的乌篷船、油纸伞时,眼里总闪着温柔的光。

如今母亲不在了,父皇被堆积如山的奏折绊在勤政殿,连一起用膳的次数都屈指可数;皇后身子弱,常年在坤宁宫静养,偶尔召她过去,也只是叮嘱些“女子当娴静”的话;弟弟才刚满五岁,身体弱需要她照顾。楚尧只能自己跟自己下棋,把棋子摆得满桌都是;翻到本前朝棋手的孤谱,能宝贝得藏在枕头底下,翻得书页边角起毛,连每个注解都背得滚瓜烂熟。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从十岁母亲离世那年算起,六千多个日夜,稳当是稳当,却闷得像盖着锦缎的罐子,外面看着光鲜亮丽,内里却密不透风,连点新鲜空气都透不进来。前几日祭母出宫,隔着马车帘听见街市上货郎的叫卖声、孩童追闹的笑闹声,那股子鲜活的烟火气,现在想起来还让她心头发痒。更让她念着的,是那日街头惊鸿一瞥的盗匪闹剧——灰头土脸的匪徒、乱作一团的人群,还有那个突然从巷口冲出来的布衣青年。

想起顾献安,楚尧的指尖忽然微微发麻。她至今记得他穿着的那件浆洗得发硬的灰布袍子,手肘处打了个整齐的青布补丁,却难掩挺拔的身形;记得他避开盗匪刀锋时的利落身法,脚下的步法诡异却精准,像风一样飘忽;更记得他亮出那枚铜印时的眼神,坦荡、坚定,带着一股不卑不亢的傲气,像寒夜里的星光,亮得晃人眼。

“公主,晋王殿下进宫了!刚过了金水桥,往勤政殿去呢!”云岫轻手轻脚地掀帘进来,声音压得低低的,生怕惊了殿内的静气,可眼里却藏不住笑意——她跟着楚尧十几年,最清楚自家公主这些日子盼着啥,不就是盼着晋王兑现承诺,带她去巡防营看操练嘛。

楚尧“嗖”地一下直起身,方才那股子慵懒劲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赤着脚就从软榻上跳下来,踩在毛毯上还没站稳,就抓着云岫的手腕往外冲:“走!快跟我去堵他!”路过门槛时,裙摆被绊了一下,差点摔个趔趄,亏得云岫眼疾手快扶了她一把。楚尧理了理微乱的衣襟,声音里又气又喜,带着几分少女的娇嗔:“这说话不算话的家伙,可算让我等着了!”

楚尧一路拉着云岫往勤政殿方向跑,路过御花园时,惊得几只在牡丹丛里啄食的麻雀扑棱棱飞起。负责打理御花园的老太监连忙上前行礼,刚要开口问安,就见公主一阵风似的跑了过去,裙角扫过开得正盛的芍药花,带起几片花瓣飘落。云岫跟在后面,一边给老太监赔笑,一边气喘吁吁地喊:“公主,慢着点,小心脚下!”

前阵子晋王拍着胸脯说要带她去巡防营看操练,她天天扒着宫墙等,结果等了快十天,连晋王的影子都没见着。楚尧早认定他是食言了,却不知道晋王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北凉那边有异动,他既要跟着兵部查粮草,又要去营里看布防,连喝口热茶的功夫都没有。这会儿刚从勤政殿汇报完工作出来,就被个黄影扑了个正着。

“大骗子!”楚尧踮起脚尖,伸手就往晋王的胳膊上拍了一下,力道不大,更像是撒娇耍赖。

晋王正跟兵部尚书说着话,冷不防被人拍了一下,吓了一跳,拍着胸口往后跳了半步,看清是楚尧,才松了口气,无奈地笑了:“我的小祖宗!你想吓死你三哥啊?”他走上前,伸手想揉楚尧的头发,却被她偏头躲开。晋王看着她噘着嘴的模样,越发觉得好笑:“这几日真不是故意爽约,北凉那边闹得紧,我连家都没回几趟,昨晚还是在兵部的桌子上趴了半宿。”

“借口!都是借口!”楚尧故意扭头,把乌黑的头发甩得老高,语气里满是不依不饶,“你上次还说要带我去城外的玉泉山赏桃花,结果呢?桃花都谢了,我连花瓣都没见着!这次又说带我去巡防营,我等了十天,你再不来,我就去齐王兄的寿宴上告状!”

晋王被她逗得哈哈大笑,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尖:“别闹了。”他凑过去,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给你个好东西——你不是总念叨晚晴那丫头吗?我待会儿要去太师府见王老太师,带你一起去,去不去?”

“去!”楚尧的嘴比脑子还快,抓着晋王的袖子就往宫门外拽,“快走快走!我好久没见晴晴了,上次她托人给我带的梅花酥,我还没跟她道谢呢!”她一边走,一边不忘叮嘱跟在后面的云岫,“快回去拿我给晚晴备的那盒苏绣帕子,还有上次父皇赏的江南蜜饯,都带上!”

王晚晴是太师王衍的庶孙女,比楚尧小两个月,两人的缘分是从小结下的。晚晴五岁那年,跟着王太师进宫觐见,恰好撞见楚尧在御花园的假山里偷吃香糕,脸上沾得全是糕粉。楚尧本想凶她,让她不许说出去,可晚晴只是眨着圆圆的眼睛,递过来一块绣着小兔子的帕子,小声说:“姐姐,擦干净,不然嬷嬷要骂的。”从那以后,两人就成了最好的朋友,总躲在御花园的假山里分享点心,好得像一个人似的。

后来年纪渐渐大了,楚尧被宫规管着,不能随意出宫;晚晴也到了学“女红礼教”的年纪,被府里的嬷嬷教着要“贞静持重”,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随意进宫。两人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大多是靠书信往来,偶尔晚晴托人给她带些太师府的点心,楚尧也会回赠些宫里的新奇玩意儿。楚尧光是想想晚晴软乎乎的笑脸,心里那点因为晋王食言的火气,就全消了。

车驾很快就驶出了宫门,刚拐进御街,喧闹的市井气息就铺天盖地涌了进来。楚尧扒着车帘的缝隙往外看,眼睛都看直了。街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挑着幌子的酒馆、摆满绸缎的布庄、飘着香气的点心铺,一家挨着一家。挑着担子的小贩走在街上,嗓子里喊着“糖画捏面人——”,声音洪亮,尾音拖得老长;酒楼的伙计穿着干净的青布褂子,站在门口热情地迎客,手里的毛巾甩得“啪啪”响;街角的糖炒栗子摊前围满了人,黑褐色的栗子在铁锅里翻滚,裹着焦糖的香气,顺着风飘进车帘,甜得人心里发暖。

楚尧看见一个穿红袄的小丫头,正拉着母亲的手,指着糖画师傅手里的勺子撒娇,要他画一只展翅的凤凰;不远处,三个半大的小子追着一只沙燕风筝跑,风筝线缠在了一起,他们也不恼,反而搂着肩膀笑作一团,商量着要一起把风筝解开;包子铺的掌柜掀开蒸笼,白茫茫的热气裹着肉馅的鲜气冲上半空,引得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掏出铜板买上两个,一切都鲜活得不像话。

车驾一路往东,渐渐驶进了贵人区,御街的喧闹慢慢淡了下去,换成了朱门高户前威风凛凛的石狮,还有肃立在门口的仆役。这些府邸的院墙都修得极高,墙上爬满了青翠的爬山虎,门楣上挂着烫金的匾额,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威严。楚尧知道,这里住的都是朝廷的重臣,太师府就在这片府邸的最深处,紧挨着国子监。

没过多久,车驾就停在了太师府的门前。楚尧隔着车帘就看见了那扇气派的黑漆大门,两扇门上的铜环大得能当饭碗,上面雕着狰狞的兽首,透着几分庄重。门楣上“太师府”三个金漆大字,是先帝御笔亲题,笔力遒劲,在太阳底下闪着耀眼的光。管家早已带着一群仆役跪在地上迎接,见车帘掀开,连忙高声唱喏:“恭迎晋王殿下,宁安公主殿下!”

楚尧被云岫扶下车时,就看见一个穿水绿襦裙的姑娘从月亮门里跑了出来。那襦裙是江南最新的款式,裙摆上绣着细碎的茉莉花纹,随着她的跑动轻轻飘动,像一朵盛开的绿萼梅。她的发间别着一朵新鲜的白茉莉,花瓣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衬得她的脸蛋白生生的,像刚剥壳的鸡蛋。不是王晚晴是谁?

“尧姐姐!”王晚晴跑得裙角翻飞,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看见楚尧,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藏了两颗星星。她快步扑过来,一把挽住楚尧的胳膊,声音脆得像黄莺叫,“我听丫鬟说你来了,激动得连棋谱都翻乱了,嬷嬷还说我没规矩呢!”

楚尧捏了捏她的手,才发现她的指尖有些微凉,比上次见面时瘦了些,眼尾微微耷拉着,像被春雨打蔫的花朵,少了几分从前的灵动。“我也想你啊,”楚尧笑着晃了晃她的胳膊,伸手替她擦了擦额角的汗,“快带我去看看你上次信里说的那本孤本棋谱,还有你府上的点心——宫里的御厨最近总做甜腻的芙蓉糕,我都快吃腻了,就盼着你的梅花酥呢。”

“早就给你备好了!”王晚晴拉着她就往里面走,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地说,“我特意让厨房做了梅花酥,还有你喜欢的桂花糖藕,都是刚做好的,还热着呢。”

太师府的庭院布置得极有章法,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往前走,两旁种着高大的玉兰树,此时正是玉兰花盛开的时节,洁白的花瓣落了一地,像铺了层白毯,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玉兰香。小路的尽头是一座小拱桥,桥下的池塘里养着几尾红鲤,正摆着尾巴在水里游动,看见有人走过,就凑到岸边,像是在讨食。楚尧忍不住停下脚步,指着池塘里最大的一尾红鲤说:“你看这鱼,长得真肥,比御花园池塘里的好看多了。”

“这是我去年生辰时,父亲特意从江南买回来的,”晚晴笑着说,“我天天让丫鬟给它们喂上好的鱼食,它们都认识我了,每次我过来,它们就会游过来。”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忽然低了下去,“就是不能经常来看,嬷嬷说女孩子家总在院子里晃悠,不像样子。”

楚尧的心轻轻揪了一下,没多说什么,只是拉着她的手,加快了脚步:“快走,我都等不及要看看那本棋谱了。”

漱玉轩是晚晴的住处,藏在太师府的最深处,四周种满了茉莉,此时正是茉莉盛开的时节,淡淡的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清新雅致。轩内的布置也透着几分书卷气,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线装书,有经史子集,也有棋谱话本,书架上还摆着几个精致的瓷瓶,里面插着新鲜的花枝。窗台下放着一张古琴,琴身上刻着细密的冰裂纹,琴上搭着块绣着兰草的琴巾,看得出主人对它的爱惜。

侍女早已端着点心走进来,摆在靠窗的小桌上。那点心是精致的梅花形酥点,外皮烤得金黄酥脆,上面还点着一点胭脂红,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楚尧拿起一个咬了一口,外皮瞬间在嘴里化开,里面是流心的豆沙,甜香里裹着淡淡的桂花香,恰到好处,一点也不腻。“还是你家的点心好吃,”楚尧满足地眯起眼睛,“宫里的御厨做的,总觉得少了点味道。”

“那是自然,”晚晴得意地扬起下巴,“这是厨房的张嬷嬷亲手做的,她以前在江南吴州当差,最会做这种江南点心。我特意跟她说了,少放些糖,就怕你觉得腻。”她一边说,一边把桌上的一本蓝布封皮的棋谱推到楚尧面前,眼里闪着兴奋的光,“你快看看这个!我上周从祖父的书房翻到的,是前朝的孤本,你看这步‘马踏连营’,我练了好几天,总觉得哪里不对,你帮我看看?”

楚尧放下手里的点心,拿起棋谱仔细翻看。那棋谱的纸页已经有些泛黄,边角也有些磨损,看得出有些年头了。棋谱上的字迹是工整的小楷,每一步棋都画得清清楚楚,旁边还有周东桥的批注,字迹苍劲有力。翻到“马踏连营”那一页时,楚尧停下了手,指着棋盘上的落点说:“你看这里,周先生的批注写着‘弃马保车,方为上策’,你是不是舍不得丢那匹马可?”

晚晴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我总觉得马能走日,机动性强,丢了可惜,可每次走这步,都会被对方堵死路。”

楚尧正要开口解释,晚晴突然凑近,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姐姐,我听说你前几日出宫时遇到盗匪了?快跟我说说,外面是不是像话本里写的那样,有侠客拔刀相助?”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藏着无数的好奇,“我长这么大,除了每年去城外的相国寺进香,就没出过府门,连街是什么样都快忘了,只能从话本里看那些江湖故事。”

楚尧的心又揪了一下。她看着晚晴满是憧憬的眼神,忽然想起自己被困在深宫的日子,那种密不透风的压抑,她比谁都清楚。晚晴虽然生在太师府,看似风光,却比她更不自由,连出门都要受嬷嬷的管束,只能靠着话本想象外面的世界。楚尧不忍让她失望,便把那日的事说得热闹些,故意添了些细节:“你是没见那些盗匪,一个个裹着灰布头巾,脸都遮得严严实实的,慌得连刀都握反了,被那侠客一脚就踹翻了,像踹翻了个稻草人似的!”

她故意没提顾献安的名字,只说“是个身手极好的布衣大哥”,可说着说着,就不自觉地想起顾献安亮铜印时的模样,想起他额角的汗珠顺着下颌线滑落的样子,声音也渐渐低了下去。晚晴却没察觉,攥着拳头激动地喊:“好厉害!那侠客是不是像话本里写的那样,戴着帷帽,腰间佩着宝剑?他有没有说自己的名号?”

“没有没有,”楚尧连忙掩饰,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他就是个普通的布衣百姓,应该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吧。”她转移话题,指着棋谱说,“我们还是看棋谱吧,你看这步‘马踏连营’,其实可以这样走……”

晚晴虽然还沉浸在江湖故事里,但见楚尧说起棋谱,也连忙凑了过来,认真地听着。可没听几句,就又耷拉下肩膀,小声说:“我要是能出去看看就好了,天天在府里,除了学棋就是绣花,要么就是跟着嬷嬷学礼仪,连只野鸟都见不着。”

楚尧看着她委屈的样子,突然想起前了什么,抓着晚晴的手,认真地说:“过几日是齐王兄的四十寿宴,他要在府里办晚宴,请了杂耍班子和歌姬,还会有很多王公贵族的小姐公子参加,热闹得很。我带你去好不好?就当我的伴儿。”

晚晴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黑暗中突然亮起的灯,可那光亮只持续了一瞬,就又暗了下去。她低下头,戳着桌上的棋子小声说:“可是祖父不让我去……他说女孩子家不能去那些热闹场合,抛头露面的,会‘失了体统’。”

“我去跟王太师说!”楚尧拍着胸脯保证,语气里带着几分公主的傲气,“我就说我一个人去没意思,非要你陪我不可。祖父最敬重皇家,他总不能驳我的面子吧?”

晚晴的脸一下子红了,紧紧抱着楚尧的胳膊,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尧姐姐,你真好!”

两人正说着贴心话,晚晴突然叹了口气,犹豫了半天,才小声说:“对了,我祖母前几日去宫里,好像跟皇后娘娘提了我哥哥和你的事……”她的声音越来越低,“我哥那人你也知道,天天跟那些狐朋狗友去酒楼喝酒,连《论语》都背不全,脾气还不好,配不上你。”

楚尧的手顿了顿,指尖摩挲着冰凉的棋子,心里泛起一阵寒意。

“配不配的,哪是我们能说了算的。”楚尧轻轻叹了口气,轻声问,“那你呢?你想嫁什么样的人?”

晚晴的脸一下子红透了,像熟透的苹果,她低下头,用细若蚊蚋的声音说:“我想嫁个南方人,我听嬷嬷说,江南的男子都温文尔雅,说话轻声细语的,还会写情诗;最好是个才子,能跟我一起下棋、论诗,闲暇时还能带我去看江南的烟雨、乌篷船……”她说着,眼里泛起憧憬的光,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样的日子,“不像北方汉子,听说说话都粗声粗气的,还总喜欢舞刀弄枪。”

楚尧看着她的样子,心里又酸又软。

“会实现的,”楚尧拍了拍她的手,强装出笑容,“说不定哪天,就有一个江南才子上门提亲呢。”她不想打破晚晴的憧憬,哪怕那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嗯!”晚晴用力点头,仿佛楚尧的话给了她莫大的信心。她晃了晃楚尧的胳膊,把那些不愉快的事抛到脑后,“不说这个了!我们下棋吧!我学了新招,这次肯定能赢你!”

楚尧笑着把棋罐往桌中间一推,眼里的愁绪瞬间散去:“放马过来!输了可不许哭鼻子!”

晚晴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连忙摆好棋子。可她的棋艺终究还是差了些,楚尧走棋凌厉,步步为营,不到五十回合,晚晴的棋局就岌岌可危了。她看着棋盘,皱着眉头思考了半天,还是噘着嘴把手里的马棋扔回棋盘:“又输了!尧姐姐,你这脑子是不是装了整本棋谱啊?怎么每次都能赢我?”

“是你太犹豫了,”楚尧把棋子摆回中盘,指着棋盘上的落点说,“你看这里,刚才你要是用马换我的炮,局势就反过来了;还有这步,你舍不得丢车,反而被我堵死了路。”

晚晴托着腮点头,突然笑了:“还是尧姐姐厉害,连我祖父都说你下棋有股‘杀伐气’,不像女孩子。”

两人聊到太阳西斜,云岫才来敲门:“公主,该回宫了。”

晚晴拉着她的手不肯放,反复叮嘱:“一定要跟祖父说寿宴的事啊!”

楚尧刚走到抄手游廊,就看见晋王和王太师并肩走来。王太师须发皆白,精神却好,眼神温润得很,看见楚尧就笑:“公主殿下在寒舍玩得还尽兴?”

楚尧赶紧行礼,语气带着点娇憨:“太师,我想请晚晴跟我去齐王兄的寿宴,做我的伴儿,您看行不行?”

王太师看了眼旁边一脸期待的晚晴,笑着点头:“殿下开口,自然是可以的。只是这孩子性子软,要是有失礼的地方,还望殿下多担待。”

晚晴激动得脸都红了,悄悄在楚尧身后比了个“耶”的手势。

坐上车驾回宫时,楚尧扒着车帘看太师府的大门越来越远。晚晴的笑、她眼里的憧憬,还有王太师温和却深不见底的眼神,在她脑子里转来转去。她知道,太师府看着体面,内里的规矩比皇宫还严;晚晴这一次能去寿宴,可下次呢?她终究还是要被困在这四方院子里,等着家族安排的婚事。

车驾驶入宫门,喧闹被挡在外面。楚尧靠在车壁上,看着窗外的夕阳把宫殿染成橘红色,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的绣线——那是母后前几日刚赏的苏绣,针脚细密,却暖不透心里那点发沉的慌。

至少,她能让晚晴开心一晚。楚尧这样想着,把那点愁绪暂时压了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