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 第21章 教习

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第21章 教习

作者:糖果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9 23:12:06 来源:文学城

“怎么这个时辰才回来?”

孟夫人等在乐游院书房中,午后熙儿出府时说是很快回来,眼下天都已经黑尽了。

顾宁熙答道:“我与昭王殿下议完事后时辰不早,他便留我在王府用了晚膳。”

孟夫人点了点头,放心地吩咐人去厨房带话,撤了还给熙儿温着的饭菜。

“怎么瞧着你不大高兴,是在昭王府遇到了什么烦难事?”

“没有,”顾宁熙靠书案站着,“孩儿就是晚上多吃了半碗饭,现下有些撑。”

黄昏时那一番谈话,顾宁熙对着昭王殿下当然是敢怒不敢言。她席间也不敢多看昭王,只能低头多用饭。昭王府的饭菜又恰好很合她的口味,一不留神就多吃了些。

孟夫人笑起来:“难得看你胃口这么好,到底还是王府的厨子手艺不俗。”

膳房正给老夫人熬着山楂水,传话的人还没走远,孟夫人让他一并带一碗回来。

顾宁熙歪一歪头打量母亲发间的玉钗,笑道:“母亲今日怎么就带了这一支?”

孟夫人的手轻抚过莲花玉钗,这支簪子通体以岫玉打造,图样是顾宁熙一笔一画描摹的。

“那样贵重的明玉头面,逢年过节戴一回也就罢了,哪能平日里带出来招摇。”

孟夫人格外喜爱这支莲花玉钗,所以单独挑了出来,也是女儿的一番心意。

顾宁熙却喜欢母亲多多戴这些饰物,她想将母亲的首饰匣子好生填满。

玉石的来历孟夫人是知晓的,这样好的玉种,在京都首饰行中不知要炒出怎样的价钱。

孟夫人在椅上坐着,晚间来是有事要问:“对了,前日我看吟月给你收拾衣裳,怎么有一身不一样的?”

那件玉白的锦袍从衣料到绣工都极为考究,刺绣的丝线中更是掺了金银丝,很是贵重。而且衣裳显然不是熙儿的身量,就这么无端地出现在了她的箱笼中。

顾宁熙抚额,那衣裳是她私下里交代侍女单独洗的,昭王殿下的衣物她也不便送到外间的浆洗房。本想瞒着母亲,结果怕什么来什么,还是叫心细的母亲发现了。

她道:“嗯,衣裳换不过来,昭王殿下借了我一身。”

“怎会?”孟夫人不大相信,她怕雨天衣裳换洗不便,特意给熙儿多备了两套。

顾宁熙哪里敢提自己遇刺之事,只含糊道:“载着箱笼的马车走错了一段路,好在一天后就寻回了。”

孟夫人若有所思,顾宁熙道:“母亲放心,没有外人动过我的箱笼,不会让人有所怀疑。”

“也不全是这个,”孟夫人轻轻叹息,“你毕竟是及笄的姑娘,穿别的男子的里衣总归……总归不大妥当。”

虽说熙儿和昭王殿下是少时的玩伴,但他们都长大了,总得守男女大防。

“就这一回罢了,”顾宁熙撒娇道,“母亲总不能让孩儿穿湿着的衣裳吧?”

她当时也不想换,但一身的血腥味顾宁熙更难以忍受。

孟夫人点一点她的脑袋,又不免愧疚。若不是她无能护不住女儿,何至于让她在外风餐露宿的,还要整日里和朝臣为伍。

好歹糊弄过母亲,顾宁熙舒口气。

她想到后日的朝会,肯定又要掀起一番风浪。

……

本朝文臣六品、武将五品以上,便有资格上朝。

顾宁熙持笏立于含元殿上,想着返程至今风平浪静,大约是将所有的风波都集中在了这次朝会上。

昭王京郊遇袭一事陛下已然知晓,在金殿上亲自垂问。

武安侯谢谦与京兆尹主理此事,代昭王将奏报呈上:“禀陛下,刺客系出河北,乃夏贼赵建安余部,前后共一百零三人,已尽数落网。”

事情清楚,脉络明确,京兆尹也奏禀,刺客行刺是在京郊,并无百姓伤亡。

“昭王如何看?”明德帝看向立于右首的陆憬。

“回父皇,儿臣以为此事不必再深究。河北归附,人心不齐。若是大肆追查,只怕会引得降将人人自危,地方军心不稳。”

如此气量,明德帝心中甚是宽慰,满朝文武亦叹服。

“太子的意思呢?”

陆恒顺水推舟道:“儿臣以为五弟所言在理。”

此事昭王是苦主,他愿意息事宁人,旁人便更不会追究。

而陆恒身后,淮王陆忱本就面容沉静,闻言愈发安心。

行刺之事暂且揭过,顾宁熙却仍在猜想此事是否与东宫有关。不过天家事端,能有几桩是能刨根问底,有确切定论的呢?

“父皇,儿臣还有一言。”

朝臣的注意汇聚到昭王殿下身上,陆憬道:“百余名刺客入京,皆是从潼关过,此事有刺客画押为证。儿臣以为潼关太守难辞其咎,只怕他难以胜任此职。”

顾宁熙眉心一动,她便说么,昭王殿下怎会轻描淡写揭过此事。原是以退为进,在这里等着。

潼关是出入京都的重要门户,地势险要。

昭王殿下话音落,殿中气氛霎时变得微妙起来。潼关太守乃正四品的地方要职,这一任太守赵良更是淮王殿下亲自举荐,当时还颇有争议。

太子沉吟未开口,陆忱却当即道:“偌大一座潼关,人事往来复杂,有疏失在所难免。刺客入京又是向皇兄寻仇,皇兄吉人天相,毫发无伤。赵太守纵有失职,理应有所处置,只是撤换未免过了些?”

明德帝微不可查地蹙了眉,陆憬道:“刺客前后分作十几批,一月内混进潼关如入无人之地,这并非太守失职,而是无能。”

他的话语毫不留情,一力保举赵良的陆忱却觉自己面上同挨了一记耳光。

谢谦手中握了实证,已供陛下御览。那些刺客都由他逐一提审,他们多数混入商队,有的则是装成菜贩,还有的扮作流民,不难寻出破绽。

昨日殿下交代过他,金銮殿上让他不必多开口。淮王并非心胸宽广之人,他若早早与之交恶,只怕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谢谦倒是不怕的,昭王殿下与这两位异母兄弟的关系他多少能感同身受。尤其如今后宫中当家作主的是太子和淮王的生母,纵然姚皇后贤达大度,但她怎可能不偏心自己的儿子?

陆忱正欲辩驳,却被兄长不动声色以眼神制止。陆恒心底叹气,六弟前半段的话语已然惹了父皇不悦。

此事终归是父皇作主,他再辩也无用。

顾宁熙旁观了一切,潼关太守无能,危及的是京都安全。若是刺客源源不断入京,满朝文武难免受到波及,谁也不愿意时时悬心。况且以赵太守的资历,本就难以服众。

陛下是天子,膝下诸王长成,为稳固皇权不会放任他们一家独大。就如陛下虽然器重太子,但凡是军国要政陛下必得亲自过问,不曾放权。陛下从来看重嫡子,庶出的几位王爷都不成气候。淮王陆忱与太子一母同胞,昭王便是制衡太子的最好人选。

陛下乐于见到朝堂平衡之势,但他绝不会容许骨肉相残。尤其是行刺一案,已经触到了陛下的底线,势必要遏止。

无论此事背后有没有淮王甚至太子的授意,单就无能这一条,潼关太守都保不住了。

……

朝堂纷纷扰扰,虽说夹在东宫和昭王府之间,但顾宁熙区区一个六品工部主事,还不至于太惹人注意。

天气渐渐转热,顾宁熙双手托腮,望着三十步开外那一排对她耀武扬威的箭靶。

回东宫一事暂且搁置,她也是后来才听孙总管说起,昭王殿下在宫中遇见太子时,着意提了她的事。

昭王殿下道她修整王府甚是妥当,还想命她再主持修葺畅清园。那是京郊最大的一处温泉别院,陛下早已作主赐给了昭王。

他甚至还在太子面前赞她能力出众,道皇兄慧眼识人。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连工部尚书都觉得面上有光。如此,太子殿下也知道她主动提了归期,只是昭王不允,也怪不到她头上。

暑热不宜动工,昭王殿下只让她先画了图纸来看,并不急着赶工期。是以这段时日顾宁熙在昭王府中愈发清闲,俸禄照旧。

顾宁熙在阴凉处调好了弓弦,这张弓是昭王殿下交代校场为她留的。王府内修葺工事早已步入正轨,顾宁熙闲暇光景便来此练箭。不单是为了昭王殿下的吩咐,她自己也想锻炼体魄。学个一技之长,说不定日后可以用来防身。

顾宁熙总是挑校场中空闲的时候,隔出两三日便来练上一回。

“你都坐了多久了?”

手中的长弓擦了两三回,顾宁熙躲懒时被昭王殿下抓了个正着。她心虚地起身见礼:“殿下万安。”

陆憬看他,挑眉:“练得如何了? ”

午后忙完政事,他不知怎的就想见他。于是随口问了孙敬,道是“顾大人在校场练箭”。

他在此站了一会儿,就看到人来回摆弄弓箭。

顾宁熙答得很没底气:“臣、臣尚在琢磨。”

瞧人垂头丧气的模样,陆憬眸中蕴笑,示意顾宁熙将弓递给自己。

“看仔细了。”

顾宁熙忙点头,昭王殿下亲自给她示范,这样的射程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但他有意放缓了动作,从搭箭正筈到持弓钩弦,再到引弓入彀,逐一教给她。

五六支长箭接连离弦而出,几息的工夫全数命中靶心,箭羽犹在微微颤动。

陆憬示意侍从换了箭靶,将弓递还:“试一试。”

顾宁熙接过,苦闷地想,它在自己手上与在昭王手中时判若两弓。

方才看了好几回,再弯弓搭箭时顾宁熙领会了两分,但仍旧有些犹豫。

偏偏昭王殿下却很有耐心,与她同握了长弓。

面前是一排新换的箭靶,顾宁熙被身后人的气息所笼罩。

“步位再分开些,立足要稳。”

他握住她的手,将箭锋对向中央箭靶。

这样贴近的姿态,她几乎已被他半搂在了怀中。

顾宁熙分毫不敢乱动,如果说原本还有几分练箭的心思,这下全盘散到九霄云外。

昭王还在逐一纠正她的姿势,从双肩到手肘再到小臂,无一遗漏,又一路滑向下。

顾宁熙胆战心惊地由他摆弄,不敢回头。在他的手掌扣住她的腰身时,他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料传来。

陌生又熟悉的感受,顾宁熙的身形不可避免地一颤。

小陆:认真教学.jpg,有这样的徒弟是本王的福气

女鹅:………………

下一章入v,周四零点会更新万字,到时候给大家发抽奖,么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教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