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星屿不相逢 >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 长河

星屿不相逢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 长河

作者:柠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4 11:50:48 来源:文学城

冬日的阳光斜斜照进“星屿家园”的客厅,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温暖的光斑。周屿的父亲,一位退休的中学历史教师,正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略显陈旧的樟木箱子。沈星的母亲坐在一旁,眼神里带着温柔的追忆。

周屿和沈星围坐在旁,看着老人从箱子里取出一件件物品:几本纸张泛黄、页脚卷起的旧杂志;一本用娟秀字迹写满民歌歌词的笔记本;一张黑白全家福,照片上的年轻人目光清澈,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与希望。

“这些啊,是你爷爷当年省下饭钱,偷偷买的《新青年》。”周父戴上老花镜,指着一本杂志,语气里带着对父辈的怀念与理解,“他总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沈母拿起那本歌词本,指尖轻轻拂过页面:“这是我外婆记下的。她没念过什么书,但嗓子好,村里红白喜事都请她去唱。这些歌,现在怕是没人会唱喽。”

周屿拿起那张全家福,照片上的祖父祖母穿着朴素的棉袍,神情拘谨却又透着一股韧劲。沈星则翻看着那本《新青年》,想象着祖父在昏黄的油灯下,如饥似渴阅读这些“新思想”时的激动。

这些看似普通的旧物,此刻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时光深处的大门。周屿忽然意识到,自己对“真实”与“记录”的执着,沈星对“民间”与“传承”的眷恋,其来有自。精神的基因,早已在家族的脉络里静静流淌。

“爸,妈,”周屿放下照片,语气郑重,“这些东西,可以留在‘星屿’吗?我们想做一个小小的、不对外开放的‘家史角’,就放在档案室旁边。”

沈星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接口道:“对,这不仅仅是我们的家族记忆,也是时代的一小块切片。它们能让后来的人知道,我们是站在怎样的肩膀上,才能看到今天的风景。”

两位老人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开欣慰的笑容。周父连连点头:“好,好!放在你们这里,比放在我们那老房子里蒙尘强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周屿和沈星在工作之余,开始系统地整理这些家族旧物。他们给每件物品拍照、编号,尝试着记录下父母口述背后的故事。祖父的《新青年》,外婆的民歌本,父母插队时的合影,改革开放初期父亲下海经商的第一次出差车票……

这个过程,像一次缓慢而深沉的精神溯源。他们不再仅仅是自己,而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一个环节。

周屿在深夜的书房里,对着电脑记录这些口述史,常常会停下笔,陷入沉思。他想起自己早年的《夜航》,那种个体的孤独与漂泊感,在此刻似乎找到了更深的根基。他的航行,并非无源之水。

沈星则在外婆的民歌本里,发现了与她在云南、贵州记录的民间曲调相似的旋律。一种跨越地域与时间的文化共鸣,让她激动不已。她开始尝试将这些零散的家族记忆,与她正在构建的“非遗数字档案库”进行某种意义上的链接。

周末,他们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周父,和挽着沈母的手臂,在“星屿家园”的庭院里慢慢散步。阳光很好,落在老人花白的头发上。

“这里真好啊,”周父看着改造后依旧保留着工业遗存痕迹的建筑,感慨道,“有老东西的魂,又有新气象。像你们做的事。”

沈母则指着庭院一角正在练习太极的邻居,笑着说:“有生气,有人情味。”

看着父母安详的侧脸,周屿和沈星的手在衣袖下轻轻握在一起。他们建造的这个“家园”,不仅安放了自己的理想,也安顿了父辈的记忆,更在未来,或许将成为更多人精神上的栖息地。

个人奋斗的故事,家族传承的脉络,时代变迁的印记,在此刻交织成一条无声却磅礴的长河。他们置身其中,清晰地感受到自身作为一滴水的渺小,也深刻地体会到融入长河的永恒。

这份认知,让他们此前获得的所有荣誉与成就,都沉淀为一种更加谦逊而厚重的力量。他们的目光,从此投向了更深远的时间维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