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新闻人在古代当首辅 > 第6章 传胪大典

新闻人在古代当首辅 第6章 传胪大典

作者:太和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6:33:19 来源:文学城

江幼宜洗漱完毕,更换好进士巾袍,李云承调侃道:“嘿,明明是一样的衣服,你穿起来怎么比我好看这么多?”

进士巾是黑色的,两边簪翠叶绒花,进士袍是深蓝色罗袍,青罗边缘,圆领大袖。江幼宜虽身形瘦弱,个头不算太高,但唇红齿白,气质文雅,配上这身广袖长袍,一点儿不像农家子,倒有几分清贵小公子的风范。

“那是当然。”江幼宜看着铜镜里那张跟前世一模一样的脸,毫不谦虚收下夸赞。

“旁人总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这才哪儿到哪儿,你就变得脸皮这么厚了,从前那个清冷疏离的文松哪儿去了?”

李云承说者无意,江幼宜听者有心。

江幼宜仔细观察李云承,发现他真的只是在开玩笑,而不是怀疑自己换人了。

她悄悄松一口气,不过让她一直伪装成表哥的性子实在太为难她了,索性趁此机会换个人设。

她模仿表哥的语气:“官场和书院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书院我们只需要潜心读书备考科举,人际关系没那么重要,官场却不一样,除了会做事,还得会说话,当然并非是阿谀奉承,只是通过一些语言艺术达成自己的目的。”

“天哪,文松,没想到你读书有一套,做官也有一套啊。”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①想到这个世界还没有《红楼梦》,江幼宜赶紧补充了一句,“这是我偶然在书中看到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官场和职场一样,只不过成功了一个升官发财,一个升职加薪,而失败了一个人头落地,一个卷铺盖走人。

李云承了然地点点头,他非常明白“傅文松”的迫切,因为“傅文松”家境贫寒,母亲一个人供他读书不容易,之前拼命读书也是为了挣个好前程,改变他和母亲的命运,现在又学如何做官,好尽早在官场上混出头,他懂,他都懂。

两人走出院子,今天要面圣,不能吃味道重的食物,只在巷子里买了几个馒头做早餐。书童约好的马车停在巷子口,马鞭轻轻一挥,马儿哒哒哒朝着长安门的方向跑去。

这个巷子距离皇宫很远,马车还得赶半个时辰才能到。江幼宜就着水啃完馒头,靠在马车上闭目养神。

终于有惊无险以表哥的名义熬过最后的考试,漫漫求学路总算在今天有了结果,她让同乡帮她捎了一封信回去,不知道姨母在家怎么样,表哥的身体有没有好一些?

马车停下,车夫道:“二位郎君,长安门到了。”

“多谢。”江幼宜已经调整好状态,率先走下马车。

巍峨的宫门、高耸的宫墙还有门口庄严肃穆的官兵昭示着皇权的威严,这里不是可供随意参观的景区,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她和李云承对视一眼,双双低头检查衣服配饰有无不妥,沉默着走向宫门。

此次会试共取二百七十三人,大家穿着统一的进士巾袍在太和殿前按照会试名次站队,李云承名次靠后,率先排在后面,江幼宜沿着队伍往前,排在第四个。

现场氛围异常庄重,没人敢说话。时辰一到,典礼开始,传胪官高声唱名,一甲第一名顾靖川、一甲第二名王砚秋、一甲第三名傅文松……

站在江幼宜身前的人听到一甲三人没有自己的名字,暗自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手心。

江幼宜第三个走进太和殿,根据殿内太监的提示磕头行礼。没什么膝下有黄金的执着,若想成为其中的佼佼者,首先得融入。

“平身,赏。”清越如击玉,泠泠动人心,江幼宜一直知道当朝皇帝很年轻,现在听到这个声音,她终于对皇帝的年轻有了实感。她没有抬头好奇皇帝的长相,这种场合直视天颜是大不敬,她还不想功名未得身先死。

皇帝的赏赐是一百两银子,她跪地谢恩后垂首站在殿内,然而并没有人给她送来赏银。

她用余光偷瞄比她早进来的两人,发现他们手里也没有任何东西。哦,赏银不是当场发的,遂收回目光安静等待后续流程。

听到李云承的名次是二甲最后一名的时候,江幼宜忍不住弯起嘴角,帮他从会试倒数冲进二甲之列,也算替表哥报答一番李云承在县学的帮助吧。

江幼宜从进殿开始就垂着头,丝毫不知道她殿试的文章在前一天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致于她从进殿后的一举一动都被上面一圈人密切关注着。

此次殿试的文章仍然是民生主题,江幼宜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接触过的民生新闻数不胜数,她所书策论均是从百姓立场出发,用词平实朴素,可实施性极强,本应是殿试榜首。

高台上的人神色各异,有人看到江幼宜听到赏赐后偷瞄旁人,不由暗中嗤笑农户之子真是上不得台面;有人看着江幼宜排在第三位,不住凝眉。

传胪官唱名完毕,一甲三人、二甲一百二十人、三甲一百五十人,所有人行三跪九叩之礼,之后众人依次后退出殿,由状元带头,走御道出宫,打马游街,到圣人庙举行祭礼。

“果然是乡野村夫,居然连马都不会骑。”一个同样穿着进士巾袍的矮瘦男人抱臂站在人群里嘲笑江幼宜的上马姿势。

江幼宜闻言没有停顿,继续在侍卫的帮助下翻身上马。她确实不会骑马,而且这马没有马鞍,又是特意为游街选出来的高头大马,她又不是武探花,一下上不去很正常。

她在马上坐稳,居高临下看向那个出声的人,面带微笑:“阁下莫不是因为没考过我这个乡野村夫无能狂怒了?”

“你……”

“不要误了祭祀吉时。”一道沉稳的声音响起,语气中暗含警告之意。

矮瘦男人看到出声的人立马噤声,老老实实排在队列里,步行跟在三匹高头大马后面。

街道两侧和商铺楼上全都是人,而此次一甲三人又都年轻俊美,状元清冷矜贵,榜眼风流倜傥,探花温柔和煦。

假的,马背上没有马鞍,马走起路来背上的骨骼一耸一耸的有点硌屁股,四周还有不时飞来的“暗器”,江幼宜害怕掉下去,浑身都绷得很紧,完全笑不出来。

她为了维持脸上的假笑,嘴角都要抽筋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她看向前面轻松御马的两人,或许只有那俩人感触最深吧。

祭祀典礼结束,江幼宜和李云承回到租住的小院,不多时,小院来了一队人马。

“傅大人,这是陛下赏赐的银两和袍服。”一个面无白须笑意盈盈的太监递给江幼宜一个木盘。

“谢陛下恩典。”江幼宜跪在最前面,李云承和小院的其他人跪在江幼宜身后。

江幼宜伸手接过木盘,同时眼疾手快悄咪咪递给太监一个荷包:“有劳公公了,不过在下尚未有一官半职,还当不得公公一句‘大人’。”

“哈哈哈,傅大人年少有为,明天恩荣宴后自有大好前途,提前一天喊喊又有何妨。”太监的手掩在袖子里捏了捏荷包,露出更为亲切的笑容,他指着木盘上的袍服道,“这衣服是陛下特意赏赐给一甲三位大人的,恩荣宴上风光无限,傅大人好好准备吧。”

自殿试看了“傅文松”的答卷,陛下就频频关注“傅文松”,不仅银两赏的比以往多,连以往只有状元才能得的赐服都改成了一甲三人都有,太监脸上笑意更深,这个傅大人怕是已经入了陛下的眼了。

江幼宜垂着头,并未注意到太监眼中的深意。太监一挥拂尘,转身离开了,院子内外的禁军随之离开,氛围一下子松快不少。

李云承上前,用胳膊轻轻撞了一下江幼宜:“这下好了,有了这些御赐的银两,你就可以租个离翰林院近一点的房子了。”

按照从前惯例,一甲前三名通常是状元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二甲和三甲等待吏部授官,通常三甲只有被外派的份儿。

“你是怎么打算的?”江幼宜看向李云承。

吏部授官这里面可操作性很强,没点背景,就算是二甲也有可能被分到穷山恶水的地方去,一辈子升迁无望。

“我?我倒是想跟你一起留在京城,可是我家只是普通商贾,官场上一点儿话都说不上,尤其这还是高官富贾遍地的京城,那点钱拿去打点,人家都不一定看得上。”李云承没骨头似的靠在江幼宜身上,江幼宜伸手把李云承推着站直。

李云承没有在意,他想得很开,留在京城有留在京城的好,能继续跟好友一起,天子脚下机会也多;外派也有外派的好,去做个一县之主什么的,没那么多掣肘。

“你要想留在京城,可以去参加朝考。”历来非一甲不入翰林,不过在大宁朝,非一甲的新科进士在授官前还有机会通过朝考进入翰林院。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李云承是她认识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如果两个人能同时留在京城,多少有个照应。

这个时代路遥车马慢,一旦李云承被外派做官,一别可能就是一辈子。

“倒是个好办法,不过你也知道我的水平,不一定能考得上。”李云承拽着江幼宜的胳膊摇了摇,“好兄弟,又得靠你了。”

若是别的,江幼宜没那个水平肯定不能答应他,不过现在嘛……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江幼宜拍拍胸脯。

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五回。

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传胪大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