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新闻人在古代当首辅 > 第29章 知州

新闻人在古代当首辅 第29章 知州

作者:太和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6:33:19 来源:文学城

江幼宜上前安慰李寒月:“不要太过伤心,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出证据,把害死你父母和刘妈妈的凶手绳之以法。”

“都怪我,是我一直没理解刘妈妈的意思,原来刘妈妈几次来河边不是为了投河,而是为了告诉我证据所在!如果我早领悟了刘妈妈的意思,她是不是就不会死了。”

“你的意思是刘妈妈之前也来过河边?你还记得她去的哪里吗?”

李寒月擦擦眼泪,带着江幼宜来到一块大石头处:“是这里,我看刘妈妈往下走,以为她是想不开要投河。”

江幼宜仔细观察这块大石头,如果东西藏在这附近,刘妈妈不会下水,她把目光投向河面,这条河并不宽,现在光线太暗,也看不出深度。

她伸手扯了扯谢怀川:“你快看,河对面的岸边是不是也有一块石头?”

“我想起来了,之前我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无意中听村里的妇人说过,冬天这条河的水会变浅,能露出一条石头铺的路,刘妈妈正是去年冬天回来村里的。”

江幼宜看向谢怀川:“或许东西就藏在河对面。”

“现在天色太暗,先把刘妈妈带回去吧,我们等天亮再去找。”

李寒月站在河边一动不动,看样子想直接趟水去对岸,哪里既可能藏着证据,也有杀害刘妈妈的凶手。

“我的急切并不比你少,现在尚不清楚对岸人的底细,也不知对方有多少人,是否就暗中等着我们找到证据,再趁机下手,你现在贸然过去,找不找得到证据另说,还可能陷入对方的圈套,你父母的案子还需要证人,你确定你现在就要过去吗?”

良久,李寒月转身,向着刘妈妈的尸体走去。

为了防止对方先找到证据,大部分暗卫都在对岸的树林里搜查,天色微亮时,暗卫带回来一具黑衣人的尸体,对方已经服毒自尽,身上除了一副袖箭,没有任何东西。

袖箭检查没问题之后,谢怀川把它绑在了江幼宜的手腕上:“戴着防身。”

“我不会用。”

“天亮了,我们先去找证据,回头我教你。”

再次来到河边,江幼宜和谢怀川才发现,河对岸不是一片树林,而是一片山林,众人从小刘村外的桥上绕到对岸,在山林里四处寻找可能藏东西的地方,什么都没发现,既没有可疑的地方,也没有哪里有土翻过的痕迹,只除了一个地方。

“先把人入土为安吧。”

众暗卫刨开刘妈妈父母的坟,果然在里面发现了一个油纸包,一层层打开,果然是几本账册,里面清楚记录着梧桐县历年修河堤的所有支出。

众人沉默着将刘妈妈的尸体与其父母合葬,一块儿崭新的石碑替换了原来的木碑。

谢怀川一脸肃穆:“收拾东西,尽快离开,以免对方再派人来。”这几册账本已经足够定梧桐县令的罪,但他要拿的不只是这小小的县令,他要把修河堤一案从上到下所有涉案人员都缉拿归案!更何况这个县令已经被当作替罪羊抓起来了,他现在要做的是去查青州知州的底细。

再次回到客栈,江幼宜提议道:“我们先找个书铺把这些书卖出去吧,正好也能借此机会在城内转一转,看有没有什么突破口。”既然对方已经派杀手来灭口,很可能已经知道账册落入旁人之手了,李寒月本身就是被对方蓄意卖出去的,又同刘妈妈在村里住了这么一段时间,对方极有可能还会对李寒月下手。

突然之间,有一个模糊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

江幼宜冲到隔壁李寒月房间,急切问道:“寒月姐姐,你还记得当初把你从狱中带走的人长什么样子吗?”

“人很高壮,络腮胡,看起来很不好惹。”

“脸上有疤吗?”

李寒月仔细回忆一番,摇摇头:“没有。”

“有没有穿官服?”

“没有。”

江幼宜的手腕被人一把握住,只见谢怀川一脸焦急:“你见过?在哪?”

“临西府太元州余同县,当时在县衙后门,衙役把一位女囚犯交给了山匪。”当时她第一时间注意力在衙役身上,看到山匪之后注意力在山匪身上,对于那个囚犯的印象十分模糊,直到现在,李寒月与那人相似的遭遇才唤醒了她的记忆。

谢怀川继续追问:“你什么时候碰到的?你怎么知道对方是山匪?”

“就在陛下买下我话本故事的时候,当时我的父母和同村人惨遭山匪杀害,我去县衙报官的时候撞见的,带走女囚犯的正是杀害我父母的山匪之一。”

“那你呢?你没事吧?”

江幼宜轻轻摇头:“我看到山匪就藏起来了。”

谢怀川心痛不已,他当时正是追着一伙儿山匪的踪迹去到余同县,只是进了余同县却断了踪迹,又临近他加冠礼,群臣等他回京亲政,因此没有多留,没想到当时只有一面之缘的江幼宜竟然就是山匪作案的幸存者,还差点因为报官把自己搭进去。

如果自己当时让暗卫去查一查,把她带回京城安顿,她是不是就不用受这么多苦了。还有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怎么当初给他的资料里完全没提到她父母和村人葬身山匪之手的事!

这就是谢怀川冤枉锦衣卫了,当时江幼宜离开县衙转去投奔姨母,当地县令生怕事情败露,当晚就派人去了村里,所有的一切全部付之一炬,卷宗上只留下一句:不明原因引发山火,全村皆命丧于此。

“你弄疼我了。”江幼宜挣扎着要把手腕从谢怀川手里拿出来。

谢怀川回神,看到被攥得通红的手腕:“抱歉,我只是……你的头,还疼吗?”

江幼宜揉着手腕,朝谢怀川一笑:“不疼了,早就好了。”随即正色道,“陛下,我怀疑这都是同一伙人做的,我们去县衙附近盯几天,说不定能发现什么。”

“你说得对,不过县衙那边太过危险,我让暗卫去盯,你跟我先去街上找书商。”

“也好。”自己没有功夫傍身,万一去县衙被人发现就糟了。去街上转转也好,也能打探下这里是否有如那位老奶奶一样遭遇的可怜人,或许从她们身上也能得到一些线索。

江幼宜头戴帷帽,挽着谢怀川的胳膊,伪装成一对恩爱的行商夫妻,出了客栈。

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有两个最快打探消息的途径,一个是去酒楼茶馆,另一个是问当地乞丐。

只是走在街上,江幼宜越看越不对劲,她做亲密状伏在谢怀川耳边:“陛下,这街上没有一个乞丐是正常的吗?”

经此一言,谢怀川也反应过来,江南如此富庶之地,都尚有乞丐存在,青州怎会一个没有?

“问问便知。”

两人在街上转了半天,进了一家规模适中的书铺。

“请问您是此店掌柜吗?在下是江南来的行商,手上有一批时兴科举参考书要出手,不知贵店有没有兴趣?”谢怀川边打招呼,边从怀里掏出一卷书递给对方。

那人接过书翻阅,点点头:“不错不错,你手上有多少?”

“此书按科举试共分四类,乡试、会试各一千五百套,童生试、院试各一千套,总共五千套。”

“你等我喊个人,我全收了。”

掌柜朝旁边的伙计低语几声,伙计小跑着出门。

“两位请随我到后院稍坐片刻。”

“多谢掌柜。”

两人随掌柜到了后院,谢怀川同掌柜谈起了行商路上的见闻,幸好这些年谢怀川也确实到过不少地方,说起各地特色头头是道。

谢怀川趁着掌柜斟茶的空隙,冲江幼宜使了个眼色。

江幼宜故作天真,问道:“刚刚在街上转了一圈,都没有乞丐,可见青州吏治清明,百姓安乐。”

“哈哈,夫人,这你就说对喽,自去岁暴雨致河堤溃塌,确实令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沦为流民乞丐,好在知州大人心善,连夜在城外搭建起粥棚亲自施粥,扩建慈幼局收容无家可归的妇女儿童,号召商户捐粮捐布,洪水退去,还给回户籍地的流民发放路费,是难能一见的好官,现在城中不见乞丐,都是知州大人治下有方啊。”

“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官。”

伙计喊来的那人也经营一家书铺,跟这个掌柜是堂兄弟,约定好午后到客栈取书,江幼宜和谢怀川婉拒了两人的请客,告辞回了客栈。

“陛下,你说那掌柜说的是真的假的?听起来这青州知州确实像个好官。”

“是真是假,一探便知。来人,去慈幼局看看里面到底什么样,那些回户籍地的流民到底有没有拿钱回去。”

午后,书铺掌柜如约前来取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入夜,暗卫前来回禀。

“主子,那慈幼局里只有执勤的衙役,没有旁人,另外,在慈幼局外找到一个鬼鬼祟祟的小孩。”暗卫让到一旁,露出身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

那小孩身上穿的衣服并不廉价,但从头到脚都脏兮兮的,只有一双眼睛很明亮,眨也不眨地看着江幼宜和谢怀川。

“小朋友,你是走丢了吗?你叫什么名字?还记得你父母叫什么名字吗?”江幼宜冲小孩招招手。

“我要找哥哥。”小孩站在原地不动,奶声奶气道。

江幼宜走过去蹲在小孩面前:“那你哥哥叫什么名字?现在在什么地方啊?”

小孩摇摇头:“他被人带到那个大房子里去了,我找不到他。”

“这个哥哥找到你的那个大房子吗?”她指着暗卫。

小孩点点头,小手捂着发出咕噜噜声响的肚子。

“我先带他去洗漱吃点东西。”

谢怀川看江幼宜牵着小孩儿出门:“去查查这小孩儿的来历,另外去慈幼局看看,里面是不是有密道。”慈幼局只进不出,里面却是空的,必有密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