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系统说我是非标准人类 > 第5章 母亲的决定

系统说我是非标准人类 第5章 母亲的决定

作者:兮兮明希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02 01:14:14 来源:文学城

回去的路上,她们要经过“思想反应引导站”。那面全息墙正播放“推荐表达库”的新词条:“自洽表达”“群体一致性共感”“配对后的成长”。每个词后面都有一个示例句,语气平稳,情感温和,像是对人的情绪做了热处理,消毒、打磨、降温。

墙角立着一个互动台,台面显示“语言积分”。每说出一条推荐句,积分就会上升一点,积满可兑换少量物资。一个女孩站在台前,低声念:“我愿意相信结构带来的安宁。”她的声音几乎听不见,积分却跳动了。

“说一句?”墙面的提示像是在对路过的每个人轻轻发问,“说一句,今天会更顺利。”

岚舟停下,看着那一列整齐的句子。她忽然想到测试里的那张半侧脸。她知道最容易加分的句子是哪一条,也知道哪一句最不会惹麻烦。她张了张口,最终什么也没说。

离开引导站不久,她的终端震动了一下。系统推送来一份“婚配协调体系·家庭成员指引”。格式是一本电子手册,页眉是蓝色的系统徽章。她随手翻了几页,看到一章标题,“家属附属关系的变更说明”。

“配对成功后,若家庭单元内存在 X-Null 家属,将根据配偶居所进行重新分配。未完成归类的家属可申请‘单体观察舱’或‘附属托管位’。若申请失败,将进入‘缓冲区’等待下一轮评估。”

她盯着“单体观察舱”四个字。那四个字在白底上像四颗没有温度的钉子,钉在她的眼睛里。

“你刚才的暂缓……”她说。

“我会提交。”母亲说,“我们还有四十八小时。”

“之后呢?”

母亲没有回答。她看着前方,走在两条浅蓝引导线之间,步子不紧不慢,像是把每一步都踏在系统允许的间距里。

********* *********

下午,母亲在共居舱的终端上填写“暂缓申请”。需要填写的不是理由,而是一个个数字:居住用能、医疗积分、教育鼓励、劳动配比。确认页面上弹出一行小字:

“提示:暂缓申请将导致资源降档一年。是否确认?”

母亲按下“确认”。一个刻意温柔的“叮”响起,像是给人一块糖,然后悄悄在账本上划去一笔。

“谢谢你。”岚舟说。她没看母亲,只是看着屏幕上的字渐渐消失。

母亲没有说“不用”。她只是轻轻合上终端。那一下,像是把一个声音收在一个盒子里,盒盖扣紧了。

“我父亲……”岚舟犹豫了一瞬,“在哪里?”

母亲看着她,眼神像一面平静的湖。“归档了。”她说,“不可调用。”

“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母亲说,“不可调用。”

这一次,岚舟没有继续问。她想起说明厅右上角那一行极小的灰字:补丁:W-Archive。归档、补丁、不可调用……那些灰色词汇背后,总有人在动。但在表面,一切平整。

********* *********

第二天一早,系统推送给母亲一份“配对引导模拟问卷”。标题淡蓝,题目温和,却像是用丝绸包着一层铁。

“当对方提出与你认知不一致的观点时,你会如何表达:

A. 先复述对方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补充;

B. 强调共同目标,回避差异点;

C. 直接指出矛盾并请求系统调解;

D. 沉默并自我调整到对方的表达频率。”

每个选项后面都有一个小小的“安全等级”。C 的安全等级最低,D 最高。母亲把 D 勾了出来。她不是因为害怕选择 C,她只是知道,系统最喜欢 D。

“你会选哪个?”母亲问。

“都不选。”岚舟说。

“总要活下去。”母亲看着她,“在这个地方。”

岚舟没有回答。她起身,把杯子放回流理台。杯底留下了一圈浅浅的印,像是一个小小的、无法消失的痕。

********* *********

午后,岚舟要去低区服务环领取“家属指引册”的纸质版本。接待台后面是同一个微笑的李子-7。他把册子递过来时,动作规整,像一个经过无数次训练的机械臂。他的手背上有一道浅浅的划痕,或许是被纸边划到的,细而直,几乎没有血色。

“签收一下。”

她在签收栏写下名字。笔尖摩擦纸面的声音细微而清晰。签完名,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随意翻了翻册子。第十二页右下角,有一行极浅的偏灰字体,比旁边的字还要灰一度:

“桥木-1:延迟同意可用,注意资源降档。”

她停住。那行字像是被谁临时加上去的,又像是系统本来就写在这里,只是改变了颜色。她抬眼,对上李子-7的视线。对方笑容不变,像是不知道她看到了什么。

“谢谢。”

“祝顺利。”他用系统的礼貌句式回答。

离开接待台时,岚舟经过侧廊。侧廊尽头的墙上贴着一张小小的内部通知,半新不旧,上面写着:

“秘书候选库更新:混合人型具备跨类语言适配优势,优先纳入‘协调秘书’预备名单。

注:需完成基础稳定性评估。”

字不多,却像一盏在阴处点亮的灯,把某条隐蔽的路径照出轮廓。她站在原地,看了很久。脚步声从背后传来,她这才继续往前走。走到拐角处,心口忽然轻轻一跳,不是恐惧,是一种很复杂的兴奋,被她当场压了下去。

********* *********

傍晚,母亲收到系统的回复:“暂缓申请已通过。资源配额降档一年。”同时,一条新的提示浮出:

“请在三十日内完成配对引导课程的第一阶段(语言协调)。未完成者,将按‘放弃’处理,重新纳入下轮评估。”

“他们不会放手。”母亲把提示关掉,“不会因为我们按了‘暂缓’。”

“那你呢?”岚舟问,“你打算上课吗?”

母亲把手放在桌面上,沉默了一会儿。“我会去。”她说,“又不是第一次,这次看看他们还想教我什么。”

“我也可以去旁听吗?”岚舟问。

母亲想了想,“可以。”

她点点头,又问:“如果你真的被配对了,我会怎样?”

母亲打开那本指引册,把那一页推到她面前。纸上的字依旧冷静:

“家属附属关系变更:

1)X-Null 家属可申请‘单体观察舱’,保留原居住积分;

2)或申请‘附属托管位’,进入配偶居所所在区的附属系统;

3)若两项均不通过,将进入‘缓冲区’等待下一轮评估,最长不超过 180 日。”

“单体观察舱是什么?”她问。

“一个人住的舱。”母亲说,“门更厚,窗更小,话更少。”

“那附属托管位?”

“住在人家门外的走廊里。”母亲顿了顿,“当然,不是字面意思。意思是,你会成为别人的‘附属指标’。有人愿意领你,你就有位;没人愿意,你就等。”

“如果我不选呢?”

“那就等。”

她把那本册子关上。纸张合拢的一瞬间,发出极轻的声音,像是一枚扣好又被松开的纽扣。

********* *********

当天夜里,灯光在规定时间自动降到最低。过滤器还在运转,发出微弱的低频嗡鸣,像是某种永不休止的心跳。岚舟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上那片最暗的阴影。她知道自己此刻应该做两件事中的一件,睡觉,或者为明天准备情绪。她两件都没做。

她起身,光着脚走到桌边,翻开指引册,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

“如果系统有桥,我要找到另一头是谁。”

她写完,又把这几个字涂黑,黑到看不出是什么。指尖被纸边划了一下,疼得很轻。她吸了口气,把册子放回原处,像什么都没发生。

她回到床上,闭上眼。脑海里浮出白鸟、走廊、灰色的“补丁”,和那张半侧的脸。她忽然明白“我知道你看到了”这句话为什么一直发热,不是因为她看到了什么准确定义的东西,而是因为有人在告诉她:这世界还有一部分不被定义的空间。

********* *********

两天后,语言协调课开始。地点在“家庭引导中心”的一间小教室里。墙很白,桌面很干净,所有椅子的高度被调整到同一水平。课表第一节叫“标准复述”。

“复述,是所有协调的起点。”授课的引导师说。他的胸牌上写着“橙子-J(引导)”。他笑起来时牙齿很白,像广告里的人那样标准,“请你们复述以下句子:‘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我更倾向于……’”

母亲照做,声音不高不低。

“非常好。”橙子-J 点头,“接下来,‘我愿意尝试你的方案,因为……’”

母亲又照做。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从一条平稳的河面上取水,盛在同样平稳的碗里,没有多余的波纹。

“最后,”引导师说,“请大家一起念:‘我们将选择对双方都最安全的表达。’”

所有人一起开口。声音被系统收进一台小型记录器里,数据在屏幕上迅速形成一条条曲线。橙子-J 看了一眼,满意地点点头,曲线们正在接近一条统一的形状。

“非常好。语言协调的意义,不在于输赢,而在于我们可以站在同一个频率上说话。站在同一个频率上,人就不会受伤。”

“谁不会受伤?”有人小声问。

橙子-J 笑而不答。“下节课见。”

课后,母亲走出教室,在走廊里站了一会儿。她看着墙上的那行字:

“观察即治理的第一步。”

“你学得怎么样?”岚舟问。

“有用。”母亲说,“如果目标是让两个人在同一句话里生活。”

她们不约而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母亲像想起什么似的,从包里取出那本指引册,翻到第十二页,低声念了一遍那行浅灰的字:“桥木-1:延迟同意可用,注意资源降档。”

“这是谁写的?”岚舟问。

“系统写的。”

“还是谁借系统写的?”

母亲看她一眼,没回答。她合上册子,把它收好。

回家的路上,她们经过思想反应引导站。全息墙更新了今日词条:“自洽”“共感”“延迟”。最后一个词的示例句是:“延迟,也是一种接受。”读出来会加分。有人在读,积分就往上跳。读的人读到“延迟”两个字时,声音显得轻松了一点。

“我们延迟了。”岚舟说。

“是。”母亲说。

“可我们没有接受。”

母亲没有说“是”。她也没有说“不是”。她只是把步子放慢了一点,像要让这句话落在脚下,确定它不会在下一秒被风吹走。

********* *********

晚上,系统给岚舟的终端推送了一条“家庭成员补充问卷”。标题是“支持性表达能力评估”。第一个问题就幽默得很有系统的风格:

“当你不同意对方的看法时,你会:

A. 先说对方的观点有价值,再说你的;

B. 转换话题;

C. 请求系统帮助;

D. 保持沉默。”

她把终端合上,没答。过了一会儿,她又打开,把 D 勾了。屏幕跳出一个小星星,提示“安全”。她盯了它一会儿,然后把勾去掉,把终端关了。

她走到窗边。窗外的照明云带向北移动,像一条被看不见的手指推着的河。她忽然有种强烈的感觉:系统确实有桥,但桥的另一头,不一定是“安全”。另一头也可能是深不见底的海域。

她想到侧廊那张通知,混合人型优先纳入秘书候选库。那句子像是一扇很窄的门,门后不是光,也不是暗,而是一条向上走的狭窄梯子。梯子不稳,但确实在向上。

她没有告诉母亲这件事。不是因为隐瞒,而是因为她还没有语言。她知道,一旦说出来,就意味着她要开始做选择,而选择,不是她擅长的事情,却是系统最擅长的事。

********* *********

第三天清晨,广播照常响起。

“提示:婚配协调局恢复常态评估。请相关家庭单元按时参加引导课程。祝各位度过高效的一日。”

收音结束前,有极小的一瞬停顿。像是某个按键被迟了一拍按下,又像是有人想说一句与广播无关的话,最终却把那句话咽了回去。

母亲把杯子放在桌上。“今天晚一些回。”她说,“第二节课在傍晚。”

“我去接你。”

“不用。”母亲说,“你去做你的事。”

“我没什么事。”

“那就去做‘没什么事’。”母亲说。她收拾好东西,把文件袋夹在臂弯里。她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她一眼,“晚饭等我。”

门合上的声音很轻。空气过滤器仍在运转,均匀、耐心、永不疲惫。岚舟站在原地,过了很久才回到桌边。她把指引册重新翻开,翻到第十二页。那行浅灰的字还在“桥木-1:延迟同意可用,注意资源降档。”她用指尖按了一下那行字,像是在纸上按住一只要飞走的虫。

她忽然意识到,裂缝并不只在她和母亲之间。裂缝在每一个被温柔措辞覆盖的词里,在每一次“提示”的空白处,在每一段被称为“引导”的训练里,它看不见,摸不着,却稳稳地把生活分成两半。

她不打算站在裂缝的边缘。她要沿着裂缝走,看看它通向哪里。

门外走廊里,脚步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白鸟从窗外掠过,速度稳定,像一枚被程序设定好的影子。她看着它抬起、掠过、消失,忽然产生一个几乎荒唐的愿望:她想知道,它的翅膀里是否也藏着一张折叠的纸,上面写着一句与“安全”无关的话。

她笑了一下,没发出声音。然后,她把那本指引册塞进衣兜,拉开舱门,走向走廊尽头的电梯。

电梯门合上,墙壁反光里映出她的脸。她看上去和平时没什么不同,甚至更平静。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在往上走。不是向高区,不是向光,而是向某个更冷更远的地方。那里,可能有真正的“桥”。

********* *********

当晚,母亲回来的时候,带回一叠课程材料。她说得很简单:“他们教人说话。”说完,她把材料放到桌上,没有打开。她看着岚舟,过了很久,才轻轻地说了一句:

“等你通过这一次测试,我们就不去上课了。”

“如果我过不了呢?”

“那我们就再等一次。”母亲说,“再等一次也不过是降档一年。我们已经开始了。”

“开始什么?”

“开始尝试把日子往我们这边放一点。”她说,“哪怕只是一点点。”

岚舟没有说“好”。她只是拿起那叠材料,翻了翻,然后合上。她知道“把日子往我们这边放一点”是什么意思,不是什么宏大的词,而是每天在系统允许的缝里,挪出一线缝,放一粒种。

这粒种不会立刻发芽。它会先热起来,在抽屉底下,在纸页里,在一枚看似无用的“桥木-1”旁边。

她伸手,把那张纸往自己这边又拉了一点。灯光从她肩上落下来,影子在桌面上压得更深了一层。

系统在此刻弹出一个小提示:

“通知:秘书候选库将于本周更新。具备跨类语言适配优势者,可报名预评。”

提示很短,像随手丢下的一句话。她下意识抬头看了看母亲,母亲没有看到。她又把提示收了回去,把它放到心里一个不会被系统扫描到的位置。

裂缝仍在。她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开始从裂缝里往外长。她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但她知道自己要去看。

这一次,她不会站在边缘。她会走过去。她会在桥上停一停,往下看一眼,然后继续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