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送外卖养你啊 > 第20章 第 20 章

我送外卖养你啊 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山海逍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09:35:50 来源:文学城

夜市之行的烟火气,如同一种顽固的附着品,在顾云深回到他那秩序井然的公寓后,依旧未能完全散去。外套上残留的、若有若无的油脂与香料混合气味,手臂上那短暂触碰留下的、近乎幻觉的温热触感,以及脑海中不断回放的、林星在喧嚣人群中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对他惯常世界的持续性“侵扰”。

他坐在书房里,试图重新投入工作,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却难以掩盖内心那份陌生的躁动。文献上的字句变得有些难以捕捉,思维的链条不时被那些鲜活的、充满色彩的片段打断。

他索性放弃了,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城市的夜景是规整的,由无数几何形状的灯光窗口和笔直的光带构成,与他几个小时前经历的、那混乱而蓬勃的夜市景象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他开始不受控制地反思。

反思“生活”这个词,对他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顾云深的词典里,“生活”长期以来是一个需要被高效管理、甚至某种程度上需要被“克服”的背景音。它由规律的作息、精确到分钟的日程、营养均衡但缺乏惊喜的三餐、必要的社交应酬以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专业追求构成。美,存在于经过千年沉淀的艺术经典和精妙的数学公式里;价值,体现在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基金和学术界的认可上;情感,则是需要被理性约束、谨慎处理的复杂变量。

他习惯于在抽象思维的海洋里遨游,习惯于用理论和逻辑去解构一切。他分析诗歌的格律与意象,剖析社会的结构与变迁,却似乎忘记了如何去“感受”一首诗最原始的情感冲击,如何去“体验”市井街巷里最真实的人间百态。

而林星,则完全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这个年轻人,他不懂那些高深的理论,他的世界由最具体、最细微的事物构成——一碗熬得恰到好处的粥,一片被晚霞染红的云,一份烤得焦香的猪蹄,一个廉价的陶瓷小猫,一次与摊主熟稔的寒暄……他用全部的感官在拥抱这个世界,他的快乐与满足来得如此直接、如此充沛,仿佛取之不尽的泉眼。

他带他去看日落,并非为了探讨光线的折射原理;他拉他去逛夜市,也并非为了研究城市消费文化的形态。他只是单纯地,想要分享他认为是“好”的东西,分享那份最本真的喜悦。

这种纯粹的感受力和生命力,是顾云深在自身严谨乃至刻板的成长与学术生涯中,早已被剥离或深深掩埋的东西。

他想起林星在天桥上,仰头看落日时那专注而满足的侧脸;想起他在夜市里,捧着冰粉时那毫不掩饰的幸福感;想起他描述路边一朵野花、一片奇特云朵时,那闪闪发亮的眼神。

这些瞬间,这些被林星视为珍宝的、微不足道的日常,此刻在顾云深的回忆里,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量。他开始怀疑,自己过去所坚守的那种高度提纯、高度秩序化的“生活”,是否在追求某种深刻的同时,也失去了同样重要的、属于生命本身的广度与温度?

林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他世界的某种……贫瘠。不是知识或物质上的,而是感知与体验上的。

这种认知带来了一阵轻微的战栗,并非全然不适,更像是一种被禁锢许久的部分,终于接触到新鲜空气时的悸动。

接下来的几天,顾云深发现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依然会按时坐在书桌前,依然会处理那些复杂的学术问题,但当他走在校园里,会不自觉地留意到银杏叶确如林星所说,正在逐渐变得金黄灿烂;当他路过西区那个老巷口,会下意识地寻找那个卖葱油饼的老爷爷,并真的闻到一股诱人的焦香;他甚至在某天傍晚,驻足停留,看着一群学生兴高采烈地放着风筝,那只风筝在高层气流中摇晃着,越飞越高,直到变成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点。

这些曾经被他忽略的“噪音”和“背景”,开始拥有了具体的形状、气味和声音,开始侵入他高度聚焦的视野,为那片非黑即白的理性疆域,涂抹上了一些模糊而温暖的色彩。

他意识到,林星正在以一种他无法抗拒的方式,重新教会他如何“生活”。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分享,通过将他拉入那个充满烟火气的、鲜活的世界。

这种“再教育”很快延伸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周五下午,林星照例来送午餐。他用着那个深灰色的新饭盒,动作依旧小心翼翼。吃完饭后,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拿出手机,有些不好意思地凑到顾云深身边。

“顾老师,您……您能帮我看看这个吗?”他点开手机相册,里面是他最近拍的一些照片。有清晨挂着露珠的蜘蛛网,有阳光下打盹的流浪猫,有夜市里烟雾缭绕的烧烤摊,还有那张在天桥上拍的、色彩浓烈的落日。

顾云深接过手机,一张张翻看。照片充满了生活气息,能清晰地感受到拍摄者那一刻的情绪——惊奇,怜爱,兴奋,震撼。但客观地说,从技术角度看,这些照片存在着不少问题:构图随意,主体不突出,光线要么过曝要么不足,有些甚至因为手抖而略显模糊。

林星紧张地观察着顾云深的脸色,像等待老师点评作业的学生。“我……我就是瞎拍的,觉得好看就拍下来了。但总觉得……差点意思,没有当时眼睛看到的那么好。”

顾云深抬起头,看着林星眼中那混合着忐忑和求知欲的光芒,心中微微一动。他想起了自己刚接触摄影时,那种渴望捕捉美好瞬间,却又不得其法的笨拙。

“想拍得更好?”他问,语气平和。

林星用力点头,眼睛一下子亮了:“想!特别想!尤其是看到那么好看的日落,我就想把它留下来,但怎么都拍不出那种感觉。”

顾云深沉吟片刻。他不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尤其不擅长教导这种感性的、需要大量实践和悟性的技能。但面对林星这份纯粹的渴望,他发现自己很难拒绝。

“摄影,本质上是用光的艺术。”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属于教师的、自然而然的清晰条理,“首先,是构图。”

他拿起自己的手机,调出相机功能,对着书桌上的一个笔筒和几本书,开始讲解最基础的三分法构图。“试着不要把主体放在正中间,想象画面被横竖两条线分成九宫格,把重要的元素放在这些线条的交叉点上,或者沿着线条放置……”

林星听得极其认真,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顾云深的手机屏幕,不时地点头,嘴里喃喃重复着:“交叉点……沿着线……”

“然后是光线。”顾云深走到窗边,示意林星过来,“顺光、侧光、逆光,不同的光线方向,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现在这个侧光,能让物体的轮廓和纹理更清晰……”

他讲解的方式依旧是他惯有的理性风格,逻辑清晰,条分缕析。林星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些对他而言全新的知识。他时不时会提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在顾云深看来天真得近乎幼稚,比如:“为什么这样放会更好看?”“是不是就像画画要留白?”,但这些问题往往又直指核心,让顾云深不得不停下来,从更本质的角度去思考和解释。

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对顾云深而言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他习惯于面对已经具备相当知识储备的学生,讨论前沿和深奥的问题。而像这样,从最基础的原理开始,用一种对方能理解的语言去解释,并且还要应对那些跳出框架的、直觉性的提问,对他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带来了一种别样的乐趣。他看到林星眼中因为理解了一个新概念而迸发出的光彩,那种纯粹的成就感,竟也微妙地感染了他。

“最后,是稳定。”顾云深示范着如何持稳手机,如何利用呼吸来控制按快门的瞬间,“尤其是在光线不好的时候,稳定很重要,不然照片就容易模糊。”

林星学着他的样子,笨拙地调整着拿手机的姿势,试图找到最稳当的握持方法,神情专注得像是在进行一项精密操作。

理论知识讲解告一段落,顾云深将手机递还给林星:“原理大概就是这样。剩下的,需要多拍,多观察,多练习。”

“嗯!谢谢顾老师!我记住了!”林星宝贝似的接过手机,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和跃跃欲试,“我下午就去试试!”

他抱着饭盒,几乎是蹦跳着离开了,嘴里还念念有词地重复着“三分法”、“光线方向”、“要稳”……

顾云深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嘴角却不受控制地牵起一个极淡的弧度。教导林星,似乎比他预想的……要有趣得多。

而这种“有趣”,在随后的几天里,得到了持续的验证。

林星将学到的技巧立刻投入实践。他开始更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有趣的角度和光影。他的信息开始频繁地出现在顾云深的手机上,附带着他的“作业”。

「顾老师!您看这张!我用了您说的三分法,把小猫放在右下角的交叉点了!(图片)」

「今天下午的光线特别好,我试着拍了侧逆光下的树叶,感觉脉络好清晰啊!(图片)」

「晚上路过路灯,拍了下影子,这样构图可以吗?(图片)」

顾云深会在工作间隙点开这些图片。他能清晰地看到林星的进步。构图变得有意识了,光影的运用也开始有了想法。虽然还有些生硬和刻意,但比起之前那些随意抓拍,已然有了质的飞跃。

更重要的是,顾云深能从这些逐渐变得“像样”的照片里,更清晰地看到林星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那只蜷缩在角落的小猫透露出的慵懒与安宁,那片在逆光中脉络分明的树叶所展现的生命力,那盏路灯下被拉长的、孤寂的影子所营造的氛围……林星正在学会用镜头,更准确地表达他感受到的那个世界。

而他分享的快乐,也变得更加具体和富有层次。

「顾老师!我觉得我好像有点懂了!原来换个角度看东西,真的不一样!」

「哇!原来拍照有这么多门道!感觉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今天拍到一张特别满意的!(^▽^)」

顾云深看着这些充满兴奋的文字,以及那些承载着林星新发现和新成就的照片,内心那种奇异的满足感再次涌现。这不仅仅是因为看到了教学成果,更是因为他正在参与并见证着林星的成长,见证着他如何用新的工具,去更深入地探索和热爱他所处的这个世界。

他们之间的交流,因为摄影这个话题,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从单纯分享结果,到讨论拍摄时的想法、遇到的困难、发现的惊喜。一种基于共同兴趣(或者说,是基于顾云深的“教”与林星的“学”)的、新的联结正在悄然形成。

顾云深站在书房窗前,看着窗外。秋意渐深,天空是一种清澈高远的蓝。他想起林星刚刚发来的一张照片——一片旋转着落下的梧桐叶,被恰好抓拍在落地前的一瞬,背景是虚化的、穿着各色衣服的行人腿脚。构图算不上完美,但那种捕捉动态瞬间的意图,以及透过这片落叶窥见的、匆忙城市的一角闲适,却有一种打动人的力量。

他拿起手机,回复了两个字:「不错。」

然后,他放下手机,重新坐回书桌前。电脑屏幕上依然是他需要处理的文献,但他的心境,却与几周前截然不同。那片曾经被他视为贫瘠的理性荒原,似乎因为一颗不断带来生机与色彩的星星的闯入,正在悄然孕育着新的可能。

他不再仅仅是从林星的分享中被动地感受“生活”,他开始主动地,在自己的领域里,寻找那些曾被忽略的、细微的闪光点。而这种改变,他知道,源头在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