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死遁后高岭之花火葬场了 > 第21章 立场

死遁后高岭之花火葬场了 第21章 立场

作者:嗞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8 00:36:47 来源:文学城

顺安十四年十月初三。

齐宣帝在乾元宫病逝,贞元皇后亲自为其小殓,进行净身,更衣等一系列事宜,并将自己随身所带多年的白玉衔于宣帝口中,随后入棺,停灵德兴殿七日,百官身穿孝衣,行哭礼。

七日后,由太子李洵捧灵,贞元皇后同两位公主引幡,送其入乾陵地宫,至此,一代帝王的一生,终了。

他走后。

其后宫家眷,成了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

按理来说,宣帝殡天,其唯一的儿子,太子李洵本该顺利继位,可却迟迟无着落,依旧是丞相萧远山代为执政,太子李洵于东宫,闭门不出。

华阳公主李静和的驸马秦湛,也未因宣帝驾崩,旧例大赦天下而获得一些幸免,仍在牢狱之中,等待候审。

谁都清楚这不是个好的征兆。

更不好的。

是华安公主李芷君。

人自身世揭开,驸马刘卿倒戈,一刀了结对方后便入了空门,近半年来,不问俗事,萧相曾派人去承恩寺请了多回,都无果,就是宣帝出殡,也没有回来,然却在过世后,主动下了山,入萧府。

本以为她是想开了,认回亲父,继续享她的荣华富贵,不曾想,回府当夜,她便如法炮制之前处理驸马的手段,对萧远山持刀相向。

双拳如何敌得过四手,萧相如今是晋朝举足轻重的人物,身边护卫陪侍众多,纵使她再小心,是私下动的手,然终没能得手,不过叫萧相堪堪伤了些许而已。

弑父大罪,不过萧相仁义,不允计较,仍留她于府内,待好生教养,只是公主性情刚烈,不肯认这个生父,给他这个机会,当夜一杯毒酒,于萧家后宅,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长姐李静和被禁足,兄长与贞元皇后被困宫中,身后事是李蕴如去处理的。

她带着人赶到萧府的时候,热闹早已散,只剩下一片冷寂。

李芷君倒在地上,已然没了声息。

她未着佛门素衫,穿的是公主朝服,华贵异常,那团绣的金线勾丝凤凰尤为显眼,萧家无人管她,人一个孤零零的躺在那儿,头秃秃的高仰着,裙摆肆意铺散开,有些被鲜血染红,似一只落难却仍旧高傲的凤凰。

“阿姐。”

她颤颤巍巍的走过去,蹲下来,将人扶起,搂在怀中,李芷君对其的呼唤,没有给半点反应,就那么安安静静的躺在她怀里。

李蕴如酸涩了鼻子。

她脑海中不禁闪过两人幼时的场景,经常为着一样东西大打出手,人总是说:“我可不是母后跟长姐,会因着你小便让着你,是我的东西,谁也不能抢!”

可最后也总会心软,让给她,只是高傲不肯承认,偏要说自己玩腻了,不要的。

她一向骄傲,怎能容忍自己这般狼狈!

李蕴如唤舒云把垂落在一侧的头冠递给自己,便给李芷君戴上。

“来,戴好了,漂漂亮亮的,我们回家。”

李蕴如给人收拾好,手绕到她腿弯处,将人拦腰抱起。

死去的人很重,一点巧力都使不上,是整个都挂在她身上。

李蕴如力气不算太小,素日也能举半石重的长枪,可这会儿还是有点吃力,人抱起来的踉跄了一下,差点没摔倒,额上也是汗汗津津,呼吸不稳,粗喘异常。

“我来吧。”

燕宁伸出手,想帮忙,李蕴如拒绝,“不用,我自己的姐姐,我自己带她回家。”

李蕴如一步步艰难的跨出萧家的大门。

她没将李芷君带回宫,也没将她带回燕家,借燕家的地儿停灵,而是带到了承恩寺。

那路途甚远,山路难行,她背着人走了一夜,累得精疲力尽,方才堪堪到山门。

燕宁帮她敲了门。

灰蒙蒙的天儿带着秋日厚重的水汽,闷沉的大门被叩响,从里边走出两个小尼姑。

人先是愣了下,过后才看到台阶下的李蕴如和华安公主。

“是了空。”

她们认出了李芷君,便急匆匆跑去找主持,不多时,一伙人走了出来。

主持是个上了年纪的老比丘尼,那双看透世事的眼睛轻轻扫了一眼李蕴如身后的人,长叹一声,道:“跟我来罢。”

她唤寺中的人将李蕴如身上的“担子”卸下,领着她们进了承恩寺的后院。

“劳烦主持为我阿姐殓身,让她干干净净来,干干净净的去。”

“阿弥陀佛。”

主持双手合十,“公主放心,了空是我寺中人,理当如此。”

“嗯。”

燕宁一袭白衣挺拔的站在她身侧,见主持应下,关切道:“你也累一夜了,不如去歇歇罢,这里我来盯着。”

“不用。”

她再一次拒绝,目光凛凛,坚定而执着。

……

人未歇,只是去沐浴净身,便向寺中人拿了些笔墨纸砚,坐于禅房中,抄写起了往生经。

李蕴如其实并不信神佛。

于她来说,这些东西,不过就是死物罢了。

若真那么仁慈,为何从来不见对世人降下一分怜悯。

沽名钓誉!

可此时,她乖乖的坐在了这里,写起了往日她最是瞧不上的晦涩经文。

她抱着那么一丝希望,这些东西真的有用,能为人洗去一切的罪恶,获得来世的幸福。

燕宁此时也无法帮她做什么,只静静的陪在身侧,给她添墨点灯,烹茶煮水,做些能力所及的事。

此番对打击过大,李蕴如整个跟换了芯子一般,没了往日的活泼生气,人也清减消瘦了许多,一身素衣松松垮垮的挂在她身上,仿佛不过个骷髅架子。

她安安静静坐在那里,执笔抄书,眉目低敛,不喜不怒。

看着这样的李蕴如,燕宁说不上来什么感觉,只觉得心头似有什么东西在绞着,不受控的泛起阵阵刺痛。

他并不愿意如此。

……

两人在寺中待了七日,待李芷君的法事结束,火化殓骨后,才下山。

马车内。

燕宁握着她的手,修长的指节在上边细细摩挲着,柔声细语道:“公主心中难受,便哭出来罢,我在呢。”

“哭有用吗?”

“哭能叫我父皇,叫我阿姐活过来吗?”

她抽回被抓握的手,“别跟我说什么你在不在之类的话,哼,这种东西,最是没用了!”

李蕴如眼睛充血,连日没怎么休息的人眼底一片青黑,双目无半分神采,只有滔滔恨意。

她总会不自觉想起父亲走那一日的事,想起在萧家见到李芷君的模样。

那时候,他都在哪儿?

现在呢,轻飘飘一句“我在”,哄着她透出脆弱不堪的一面,成全他爱妻高义的名声,到最后呢……

什么也不会改变。

他只会在不涉及燕家利益的时候,哄着她,做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真正面临抉择之时,自己从来不是第一顺位。

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是一条巨大的鸿沟,不是他肯哄哄她就能跨越过去的。

她再也不会为这种无意义的柔情话语而有所触动。

“你知晓我阿姐为何会去行刺萧相吗?”

“因为她觉得,只要萧相没了,你们世家没了扶持的对象,阿兄就可以顺利继位了!”

这是主持在她临走前,将李芷君的一封手书交与她,李蕴如才得知的。

她早就清楚会有去无回,然依旧那么义无反顾。

她想最后,尽自己一份力,报答齐宣帝和贞元皇后对她的养育之恩。

只是她想得简单了。

没有萧相,亦会有其他人。

这权力之争,不会因为一条性命就结束的。

燕宁垂眸,敛着目光,沉默不言。

马车在二人的争执声中徐徐缓缓的进了城,可街上并无太多喧嚣,极为安静,亦无太多人。

这是民间百姓自发行为,为哀念宣帝,自愿闭市半个月,终止一切买卖活动,还有不少人在护城河放花灯,为其祈愿,让他早登极乐。

“看到了吗,除了你们世家,其他人无不念我父皇的好,他从来都无错,只是你们……”

李蕴如哽了哽,哑着嗓子道:“太贪了!”

她叫停了马车,提裙下去,对燕宁道:“这几日我都会住在宫中,若无其它事,不需来找我。”

……

两人大吵一架分开,燕宁回了燕家,李蕴如入了宫。

接连两日,毫无往来。

第三日,宫外传来消息,燕家因着宣帝的事,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执,燕三郎因言行无状,被燕家主罚跪宗祠。

这有燕筠跟燕安推波助澜的结果。

二人虽然唤崔氏一声母亲,可到底不是亲生子,妾室所出,燕家庶子的名头压着他们,以至于哪怕自己坐到这个位置,仍旧名声不比这个弟弟,嘴上少言,可心中始终有怨怼。

再者这可是关乎利益的事,如若燕宁因此失了燕父的心,二人则承袭燕家这偌大家业,担当家主机会更甚,于是在燕宁谈及李洵同萧相究竟谁人更合适扶持上位之时,以他未在朝堂,不通其中深理,只年轻气盛,为情所迷,失了智才如此。

把一切因果归于李蕴如的唆使,又暗指了燕宁空有名声,可经历尚少,不够成熟稳重,容易坏事。

燕家主对这个嫡子尤为重视,自小是倾尽一切培养,让他成为了建康乃至整个晋朝数一数二的清流名士,将来是要承袭他的位置的。

如今眼见自己费心教养的孩子,却为了一个女郎如此,燕父如何能过得去,便是争执了起来。

反正吧,几人各有心思,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便不欢而散,燕三郎进了宗祠罚跪。

消息传到宫中,李蕴如正坐在贞元皇后膝下,任她帮自己梳着发。

她扑闪了两下眼睫,轻应了一声:“知道了”便再无其它反应。

倒是舒云,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她对李蕴如道:“其实公主,驸马爷的心,还是向着你这一头的。”

“嗯。”

李蕴如还是那副淡淡然的模样,好似没听进去,又好似这全然不关她的事,她不过一个局外人罢。

可她如何是局外人呢?

这一切,皆因她而起,自然如今的情状,也在她的意料之中。

燕宁是倾世家力培养,光风霁月的名士,自小的教养礼仪,也叫他克己复礼,不可因情废志。

为一个女郎与家中双亲起争执,是大逆不道的事,与他自小的教养背离,所以他可私下自己对她低头,却不曾在燕家父母跟前真的为她争取什么。

他需要被逼一把,只有逼到了极致,人方肯丢弃他那些礼仪规矩去,一如他们刚成亲之时一般……

只是未曾想燕家如此决绝割席,连悉心培养的嫡子都会如此作罚,但想想有崔氏在,又不会怎样的。

她如今跟崔氏的关系,已是恶劣到了极点,可不得不承认一点,崔氏对于燕宁,是真真极好的。

而她需要的,也恰是这一份好。

捋顺了发,李蕴如从贞元皇后膝上坐起来,道:“母后,儿臣有些乏了,便不陪您了。”

“去吧。”

贞元皇后知晓她并未说实话,可也没说什么,放任她离开自己的宫殿。

李蕴如步子迈出凤祥宫的门,便对舒云道:“你找个人出宫去,给崔夫人带句话,就说我想同她见一面。”

舒云一向不多问主子的决定,可此时还是不由多了一句嘴,问道:“公主只要给崔夫人带话,不用跟驸马爷留什么吗?”

“不用了。”

李蕴如抬头,顶上黑云压城,闷沉得让人喘不过去来。

“照我说的去做就好。”

人如此说,作为女使,她也不好再言什么,福身拜礼,应道:“是。”

舒云办事一向利索,不出一日,她的话就出了宫门,被递到燕家府上,崔氏的耳边。

人很快入了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