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山河祭 > 第5章 残卷藏泪认慈颜?

山河祭 第5章 残卷藏泪认慈颜?

作者:南山幽竹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1-12 10:51:14 来源:文学城

次日清晨,苗芃黍推开书房门时,窗棂上的冰花正映着初升的朝阳,折射出细碎的金光。苗砚禾已坐在紫檀木书桌后,案上摆着盏冒着热气的碧螺春,茶烟袅袅中,他指尖捏着一幅卷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连指腹都磨出了红印,显然已对着卷轴看了许久。

“爹爹。” 苗芃黍轻声唤道,昨日换上的月白襦裙衬得她眉眼愈发清丽,只是眼底还凝着未散的红丝,像蒙了层薄雾。

苗砚禾抬眸时,眼中的红血丝清晰可见,连眼球都泛着淡淡的红。他缓缓展开卷轴,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珍宝,宣纸上的工笔仕女便瞬间活了过来 —— 女子梳着随云髻,鬓边斜插支凤头簪,凤喙尖衔着的红宝石在墨色中闪着温润的光,与苗芃黍头上的那支一模一样。她怀中抱着个襁褓婴儿,眉眼弯弯地望着前方,嘴角的梨涡里盛着化不开的温柔,连眼尾的细纹都透着笑意。

“这是娘亲的画像。” 苗芃黍的呼吸骤然停住,手指颤抖着抚上画中女子的发簪,指尖触到微凉的宣纸,却仿佛摸到了娘亲温热的发髻。记忆深处似乎有团温暖的光晕在晃动,隐约能闻到股淡淡的栀子花香 —— 那是娘亲最爱的花,总插在鬓边,连衣角都沾着香气。

“这是你娘,唐妍娇。” 苗砚禾的声音像被晨露浸过,带着湿漉漉的沙哑,每个字都透着疼惜,“我画下这幅画时,你刚满百日,她总说你睡着时像一只偷喝了鱼汤的小花猫,嘴角还沾着奶渍,怎么擦都擦不掉。”

苗芃黍默默取下头上的凤头簪,冰凉的紫檀木贴着掌心,簪尾的细纹硌得手指微痒。她望着画中女子含笑的眼睛,声音轻得像耳语:“娘亲,我找到爹爹了。您看,他很好,没有忘了您;我也很好,跟着苏伯伯学了医术,能照顾好自己。”

苗砚禾别过脸,用袖口飞快蹭了蹭眼角,却还是没挡住溢出的泪水,滴在案上的宣纸上,晕开一小片水渍。“你娘亲…… 是何时走的?她临终前,可有话留给我?有没有…… 怨我?”

“十年前的中秋。” 苗芃黍的声音低了下去,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裙角,白色的襦裙被捏出几道褶皱,“那年我们住在清晏城城外的土地庙,庙里漏风,一到晚上就冷得刺骨。娘亲突然就病了,躺了三天三夜,水米不进,烧得直说胡话,总喊着‘明微’。”

她望着窗台上凝结的冰花,仿佛又回到那个漏风的土地庙。娘亲蜷缩在草堆里,脸颊烧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呼吸微弱得像风中残烛。她用破碗接了屋檐下的雨水,想喂娘亲喝下,却被娘亲滚烫的体温烫得缩回手,那温度烫得她心都发疼。

“中秋那日,我揣着个豁口的粗瓷碗去街上乞讨。” 苗芃黍的睫毛上凝着层水汽,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大家都行色匆匆,见了我这穿破衣服的小叫花子就躲,有人还用水泼我,说‘晦气东西,别挡着中秋的好日子’。直到黄昏,我瞧见城西一户人家的供桌上摆着月饼,油汪汪的,还冒着热气,就…… 就偷偷拿了两块,想给娘亲尝尝。”

她还记得跑回土地庙时,草鞋磨破了脚,血珠渗在地上像串红玛瑙,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可当她把还带着余温的月饼递到娘亲嘴边时,那曾无数次抚摸她头发的手,却再也不会动了,连眼睛都没再睁开过。 苗砚禾捂住胸口,喉间发出压抑的呜咽,像受伤的兽在低吟。他从不知道,婉娘当年竟带着女儿来过清晏城,来过他任职的地方;更不知道,她们就住在离他太傅府不过三条街的破庙里,隔着的不是距离,而是他从未察觉的苦难。

“难道娘亲带我来清晏城乞讨,竟是为了找您?” 苗芃黍忽然抬头,眼中闪着复杂的光,有委屈,有心疼,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怨,“她定是在街上听说您再次成亲,有了新的家,回来后才咳了血,病情突然加重的。”

原来十年前那个暴雨倾盆的傍晚,唐妍娇拖着病体,跪在太傅府朱漆大门前。她的青布裙被泥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头发湿成一缕缕,滴着浑浊的雨水。管家冯万顺出来时,手里捧着个食盒,语气带着为难:“夫人,太傅的确不在府中,这是府里做的点心,您先拿着,等太傅回来,小的一定转告。”

“我要见苗砚禾!我要见他!” 唐妍娇抓住冯万顺的衣袖,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指甲几乎嵌进对方的胳膊,“求求你告诉他,唐妍娇带女儿来找他了!女儿在破庙里睡着了,我们快活不下去了!”

李夭华恰在此时乘马车归来,车帘掀开的瞬间,唐妍娇望见了马车上那个熟悉的身影 —— 是苗砚禾。他穿着绣着暗纹的锦袍,醉醺醺地靠在软垫上,嘴角还沾着酒渍,腰间系着的玉带,是她从未见过的华贵,衬得他愈发陌生。

“明微!明微!你看看我!我是婉娘啊!” 唐妍娇拼命喊着,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哪来的疯妇,竟敢在此喧哗!” 李夭华的声音像碎冰砸在地上,冷得刺骨,“冯管家,把她拖远些,别污了太傅府的门楣,扫了我们中秋的兴致。”

两个侍卫上前,架着唐妍娇的胳膊就往外拖。唐妍娇挣扎着,指甲抠进侍卫的手臂,却还是被拖得踉跄。马车正好从她身边驶过,车轮碾过积水,溅了她满身泥浆,像无数根冰冷的针,扎进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她拼命回头,只看见苗砚禾掀起车帘的一角,目光迷离地望着雨幕,仿佛没瞧见泥地里狼狈的她,连一丝停留都没有。

……

“娘亲躺在土地庙的草堆上,弥留之际,嘴里总念着‘明微负我’。” 苗芃黍的声音发颤,泪水终于忍不住滚落,滴在衣襟上,“我那时不懂什么意思,只知道摇着她的手喊‘娘亲喝水’,喊到嗓子都哑了,她也没再应我。”

苗砚禾猛地站起身,动作太急,带翻了案上的茶盏。碧螺春洒在画卷上,浅绿的茶水晕开,像唐妍娇当年送他进京赶考时,流在他肩头的泪,带着化不开的苦涩。

他想起十年前的那个中秋夜,自己正陪着李夭华和年幼的苗静瑟在庭院赏月,李夭华笑着递给他一块莲蓉月饼:“夫君尝尝,这是厨房新做的,加了你爱吃的桂花。” 那时的他,竟丝毫不知,三条街外的破庙里,有个女子正带着对他的失望与绝望,咽下最后一口气;有个年幼的孩子,正抱着冰冷的母亲,在风雨里哭得撕心裂肺。

“你娘走后,是药王谷谷主苏玉壶带你回的谷?” 他抹了把脸,声音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眼眶红得像要滴血。

苗芃黍点头,目光落在窗外庭院里的红梅上 —— 那梅花开得正艳,像娘亲坟前的栀子花,总在该开的时候绽放。“我守着娘亲哭到半夜,苏伯伯路过土地庙,听见我的哭声才进来的。他帮我安葬了娘亲,还在坟前种了株栀子花,说‘你娘有花陪着,她就不孤单了’。”

她还记得苏玉壶把她抱上马车时,药箱里飘出的薄荷香,那香气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苏玉壶叹息着说:“你娘是个好女子,温柔又坚韧,只是命苦,遇人不淑。” 那时她并不懂 “遇人不淑” 是什么意思,如今看着爹爹满脸的悔恨与痛苦,才隐约明白,娘亲那十年的等待,那千里迢迢的寻亲,终究是错付了。

苗砚禾突然想起江庄主在信中说,苏玉壶在临终前,把苗芃黍托付给了他,还把缝在她衣襟里的血书和凤头簪一并交给了他,再三叮嘱 “务必在她及笄后,送她去清晏城找苗砚禾”。

昨日当苗砚禾看到血书时,手指抖得厉害,这字迹他太熟悉了,当年婉娘为他抄录的《诗经》,每一笔每一划都带着这样的温婉,只是如今这温婉的字迹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血泪,多少无人看见的苦难。苗砚禾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手臂收得很紧,仿佛要把这十五年错过的时光都补回来。“是爹不好,是爹糊涂。” 他一遍遍地说,声音里的悔恨几乎要将整间屋子淹没,“爹不该让你们母女受那么多苦,不该让你娘带着遗憾走,不该…… 不该忘了当年的誓言。” 晨光透过窗棂,照在父女相拥的身影上,暖融融的,驱散了些许寒意。苗芃黍忽然想起昨夜李夭华拉着她的手说的话:“你爹这些年,书房里总摆着支空的狼毫笔,说要等找到你们母女,亲手为婉娘画一幅新像,画一幅你们一家三口团聚的像。” 她望着案上那支笔杆被磨得发亮的狼毫笔,忽然明白,有些亏欠或许要用一生来偿还,有些遗憾或许永远无法弥补,但只要血脉相连,只要心里还记着,就总有弥补的机会,总有温暖彼此的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