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秋天初语 > 第9章 课堂掠影

秋天初语 第9章 课堂掠影

作者:唸唸初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2 18:16:14 来源:文学城

第二日清晨的阳光比昨日更显温柔,带着初秋特有的清透,斜斜地穿过教室的玻璃窗。窗格是方方正正的,将光线切割成一块块明亮的几何形状,落在郁唸的课桌上,恰好罩住他摊开的数学课本。课本边缘还沾着点昨晚的墨渍,是他解物理题时不小心蹭到的,此刻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郁唸坐在靠窗的位置,右手食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一个小小的包装袋——那是昨天换古筝弦剩下的,透明的塑料纸上印着“专业古筝备用弦”的字样,边角被他揉得有些发皱。他本想把它扔进抽屉,却鬼使神差地留在了手边,仿佛握着这袋弦,就能想起昨天槐树下吉他与古筝合奏的清越声响。

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的粉笔在黑板上“沙沙”地写着,函数图像像一条蜿蜒的小溪,在黑色的背景上伸展。老师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来,时而清晰得能听见她咳嗽的尾音,时而又像被窗外的风裹住,变得模糊不清。郁唸盯着黑板上那些复杂的符号,思绪却总在不经意间飘走——一会儿是憶音抱着吉他弹新曲子时的侧脸,一会儿是顾绪欣躺在草地上哼歌的模样,连断弦时那声刺耳的“啪”响,此刻回想起来都少了几分烦躁,多了点细碎的温暖。

“郁唸!”

突然被点名的瞬间,郁唸像被针扎了一下,猛地从思绪里抽离。他下意识地站起身,椅子腿在地板上摩擦,发出“吱呀”一声轻响,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明显。周围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投过来,有好奇的,有打趣的,他的脸颊瞬间微微发烫,指尖攥紧了桌角的弦包装袋。

“请你回答一下这个导数应用题的解法。”数学老师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他身上,没有责备,甚至还有一点点幽默。

郁唸深吸一口气,大脑飞速运转。昨晚自习时,憶音帮他梳理数学错题,正好讲过类似的导数题——她当时用红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个小小的古筝,说“求导就像调弦,找到临界点才能弹出准音”。那个比喻突然在脑海里清晰起来,解题思路也跟着像电影画面般闪过。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因为应用题里的变量通常有实际意义,比如这里的时间不能为负……”他开口,声音起初有些发紧,说着说着却渐渐流畅,“然后对函数求导,找到导数为零的点,也就是临界点,再判断这些点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最后代入数值计算,就能得到答案。”

他一边说,一边悄悄用余光瞥了眼老师,见老师轻轻点头,心里悬着的石头才慢慢落地。直到老师示意他坐下,他才缓缓坐下,后背已经沁出了一层薄汗,却莫名觉得轻松——原来被点名也没那么可怕,就像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弹古筝,紧张过后,反而能找到节奏。

刚坐下,旁边的顾绪欣就悄悄侧过身,对着他竖了个大拇指,嘴角还憋着笑,眼神里满是“可以啊”的赞许。郁唸看着他的样子,唇角不自觉地抿出一丝极淡的笑意,指尖松开了那袋弦,将它轻轻放进抽屉里。

这节课余下的时间,郁唸强迫自己将注意力牢牢锚在课堂上。他拿出笔记本,跟着老师的节奏记笔记,偶尔抬头看黑板,竟觉得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函数符号,也有了某种特别的韵律——像古筝弦被拨动前的静默酝酿,每一个公式都藏着即将迸发的旋律。窗外的樟树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阳光在笔记本上移动,留下细碎的光斑,一切都显得格外平和。

下课铃一响,顾绪欣立刻像按了开关似的,“啪”地合上课本,转过来拍了拍郁唸的胳膊:“走了走了!说好的去画室‘探险’呢,再不去食堂的糖醋排骨就要被抢光了!”

郁唸笑着收拾好课本,把笔记本和笔放进书包里,想起昨天三人在槐树下约定的“画室寻宝”,心头残留的最后一点沉闷感也彻底淡了。他跟着顾绪欣起身,两人穿过喧闹的走廊,同学的笑声、打闹声从耳边掠过,却不再像以前那样让他觉得烦躁,反而充满了鲜活的烟火气。

画室在教学楼的顶层,平时很少有人来。推开门的瞬间,一股子松节油和颜料混合的味道扑面而来,不算刺鼻,反而带着点艺术特有的厚重感。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空旷的画室,透过高大的窗户,在地板上洒下长长的光带。几十幅画架静默地矗立在房间里,有的空着,有的上面还搭着未完成的画布;角落的阴影里,几个蒙着防尘布的雕塑像沉默的卫士,投下模糊而庞大的影子。

“听说这里偶尔会用来举办艺术沙龙,平时只有美术生会来,咱们今天算‘蹭’了个好地方。”顾绪欣熟门熟路地拉着郁唸往里走,脚步放得很轻,却难掩兴奋,“我上次帮美术老师搬东西,发现最里面的柜子里有几盒没人用的彩铅,今天咱们来‘寻宝’,说不定还能找到新的画纸!”

郁唸被他拉着往前走,目光却被墙上一幅未完成的油画吸引,脚步下意识地放慢。那幅画挂在画室中央的位置,画布很大,上面是一片秋日的森林——红的、橙的、黄的、绿的树叶层层叠叠,像燃烧的火焰,又像流动的彩虹;阳光从枝桠间漏下来,在松软的落叶上洒下碎金般的光斑,连落叶的纹理都画得清晰可见,仿佛伸手就能摸到那柔软的质感。

他站在画前,指尖几乎要触碰到画布上那些跳跃的色彩,心里突然涌起一股熟悉的感觉。“很像……很像憶音弹的那首《秋意浓》。”他喃喃道,声音很轻,却在安静的画室里格外清晰。那首曲子他只听过一次,却记得旋律里的温柔与怅然,就像这幅画里的秋景,热闹中藏着淡淡的宁静。

“哟,这才一天没见,你都懂画了?”顾绪欣凑过来,顺着他的目光看了会儿,也收起了玩笑的语气,认真点头,“还别说,真挺有那味儿的——尤其是这阳光,跟憶音弹曲子时的感觉一模一样。不过咱们还是先找彩铅吧,再磨蹭食堂的糖醋排骨就真没了,我昨天可是特意跟打饭阿姨说好了留两份的!”

郁唸笑着点点头,跟着顾绪欣往画室深处走。两人在画架间穿梭,顾绪欣掀开一个个蒙着布的画框,翻找着角落里的柜子,嘴里还时不时念叨“上次明明放这儿了”;郁唸则慢慢踱步,目光掠过一幅幅作品——他看到一幅画着老式留声机的素描,线条细腻得能看清木质外壳上的纹理,连唱针的弧度都恰到好处;又看到一幅抽象的水彩,蓝紫色的色块里混着点点银白,仿佛藏着整片星空,让人忍不住想盯着看,好像能从里面找到自己的心事。

“找到了!找到了!”突然,顾绪欣从一堆杂物后钻出来,怀里抱着几盒彩铅,脸上沾了点黑色的炭灰,像只刚偷吃完东西的小猫。他举起彩铅,兴奋地挥了挥:“你看!有十二色的,还有二十四色的,都是新的!我还找到一叠画纸,虽然有点薄,但画画完全够用!”

郁唸走过去,看着顾绪欣手里那些彩铅——盒身是淡绿色的,上面印着小小的植物图案,打开盒子,里面的彩铅削得尖尖的,颜色鲜艳得像刚从花园里摘来的花。他忽然拿起一支群青色的彩铅,在顾绪欣递来的画纸上随意涂了一笔。那颜色很深,却透着点蓝,像极了昨晚槐树下渐渐暗下来的暮色,带着点静谧的温柔。

他顿了顿,又拿起一支橙黄色的彩铅,在群青色旁边添了一抹——那是昨天傍晚,阳光落在憶音吉他弦上反射的光,明亮又温暖。两种颜色挨在一起,竟意外地和谐,像暮色里的最后一缕阳光,让人心里暖暖的。

“你画的这是什么?像块调色盘似的。”顾绪欣凑过来看,好奇地指着画纸上的色块。

“不知道。”郁唸放下彩铅,看着那抹蓝与黄,嘴角不自觉地带着笑,“就是觉得该这么画,好像心里有个画面,不画出来就不舒服。”

顾绪欣哈哈一笑,抢过彩铅也画了起来——他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太阳,又画了个拿着吉他的小人,还在旁边画了个弹古筝的身影,虽然线条粗糙,却充满了活力。郁唸看着他的画,也拿起彩铅,在小人旁边添了棵小小的槐树,树叶用绿色和黄色叠涂,像真的有阳光落在上面。

两人在寂静的画室里,你一笔我一笔,把原本单调的画纸涂成了热闹的调色盘。阳光在他们脚边缓缓移动,从明亮的金黄变成柔和的橘红;松节油的味道似乎也没那么刺鼻了,混着彩铅的木质香气,成了画室里独特的气息。顾绪欣偶尔会吐槽“你画的槐树像蘑菇”,郁唸则会笑着反驳“你画的人连胳膊都歪了”,笑声在空旷的画室里回荡,撞在画架上,又轻轻弹回来,像温柔的回声。

直到上课铃快响了,两人才恋恋不舍地收拾好彩铅和画纸,顾绪欣还不忘把那幅“合作作品”折好,塞进郁唸的书包里:“留着当纪念,以后咱们组乐队了,就把它挂在排练室里!”

晚自习的铃声敲响时,郁唸和顾绪欣刚从食堂出来,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糖醋排骨——打饭阿姨果然给他们留了最大块的,肉质软烂,酸甜可口,两人吃得满嘴是油,却觉得格外满足。他们沿着林荫道往教学楼走,晚风带着夜露的清凉,吹在脸上,吹散了白日的燥热,也吹走了最后一点疲惫。

“等会儿憶音在三楼的空自习室等咱们,她给你补物理,我在旁边刷数学题,有不会的咱俩还能讨论讨论,省得老麻烦憶音。”顾绪欣嘴里叼着根草莓味的棒棒糖,说话含糊不清,却依旧透着股热情。

郁唸点点头,心里竟有些莫名的期待。他的物理成绩一直不太好,电路和力学的知识点总像一团乱麻,分不清串并联,也搞不懂受力分析。之前憶音提过好几次要帮他补,都被他以“没时间”“再等等”推掉了——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大概是怕被看出窘迫,也怕辜负她的热心,才故意别扭地躲开,实在没必要。

来到三楼的空自习室,郁唸推开门,就看见憶音坐在靠窗的位置。她面前摆着摊开的物理课本,旁边放着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还有一个印着吉他图案的保温杯,蒸汽从杯口轻轻冒出来,在空气中凝成淡淡的白雾。听到开门声,她立刻抬起头,眼睛亮得像星星,像只快乐的小鸟似的朝他们招手:“这里这里!我提前半小时就来了,把你平时错得最多的几个章节都整理了思维导图,用不同颜色标了重点,保证你一看就懂!”

郁唸走过去坐下,看着她推过来的笔记。笔记本是淡蓝色的,字迹娟秀又清晰,重要的公式用红色笔标了出来,易错点旁边还画了小小的提醒符号——有的是吉他,有的是古筝,甚至还有个迷你版的顾绪欣头像,旁边写着“别像他一样粗心”。他忍不住笑了,指尖轻轻拂过那些可爱的符号,心里暖暖的:“谢谢你,憶音。”

“跟我客气什么呀!”憶音眨了眨眼,拿起物理课本,翻到“欧姆定律”那一页,“咱们先从最基础的开始,你看这个欧姆定律,I=U/R,其实特别好理解。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像你调古筝弦的松紧一样——电阻R就像弦的粗细,弦越粗,电阻越小;电压U是你拨弦的力度,力度越大,电压越高;电流I就是发出来的声音大小,力度越大、弦越细,声音就越响,是不是很形象?”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拨弦的动作,眼睛亮晶晶的,像在分享什么宝贝。郁唸听着她的讲解,看着她在草稿纸上画出简化的电路图——两个圆圆的灯泡,几条笔直的导线,还有一个小小的电池,画得像卡通画一样可爱。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符号,突然有了具象的意义,就像古筝的音阶,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章可循,只要找到规律,就能串联成完整的旋律。

顾绪欣在一旁刷数学题,偶尔抬头插一嘴:“憶音,你这么会教,以后干脆当老师得了!我要是早遇到你这样的老师,数学也不至于考及格都难。”

“那可得等我先考上理想的大学才行。”憶音吐了吐舌头,又转向郁唸,眼神里满是鼓励,“我们来做个题试试?你看这道题,一个串联电路里有两个电阻,已知电源电压和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求另一个电阻的电流……”

时间在安静的讲解和偶尔的讨论中悄悄流逝。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月光爬上窗棂,像一层薄薄的银纱,将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墙上,像一幅流动的画。郁唸跟着憶音的思路,一道题一道题地做,从欧姆定律到电功率计算,从串并联电路到受力分析,那些曾经让他望而却步的知识点,竟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当他终于独立解出一道困扰了他许久的“电功率综合题”时,兴奋地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写下答案,然后抬头看向憶音,眼里满是期待。

“对了!郁唸你好棒!”憶音凑过来看了一眼,立刻开心地鼓起掌,声音里满是真诚的喜悦,“你看,其实你很聪明的,就是之前没找到方法,现在一学就会!”

顾绪欣也放下笔,凑过来看了看草稿纸,拍了拍郁唸的肩膀,笑着说:“可以啊郁唸,这下物理老师再提问,你就能横着走了!以后咱们班的物理难题,终于有人能跟我一起讨论了!”

郁唸看着他们真诚的笑脸,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一样舒服,暖暖的,软软的。他忽然觉得,有这样两个朋友真好——顾绪欣像热烈的火焰,总能用他的活力驱散沉闷;憶音像温柔的星光,总能用她的耐心照亮迷茫。而他自己,就像那根被重新校准的古筝弦,在他们的陪伴下,终于摆脱了莫名的烦躁,能弹出流畅而准确的旋律。

晚自习结束后,三人一起走出教学楼。夜风吹动憶音的长发,发丝拂过她的脸颊,带着淡淡的洗发水香味。走到教学楼门口时,她忽然停下脚步,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东西,递到郁唸面前。

“这个送你,郁唸。”那是一个浅棕色的陶笛,只有手掌大小,上面刻着简单的叶脉纹路,边缘打磨得光滑圆润,放在掌心沉甸甸的,带着点温热的触感,“我爸上次去云南旅游带回来的,说是当地手艺人做的,音色特别好听。你平时练琴累了,或者觉得烦了,就吹吹它,就当……是咱们之间放松心情的小秘密。”

郁唸接过陶笛,指尖轻轻拂过那些细腻的纹路,像在触摸一段温暖而珍贵的时光。他把陶笛凑到嘴边,轻轻吹了一下——没有刻意按孔,却发出一声清亮而柔和的音,像清晨的鸟鸣,又像山间的溪流,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动听。

“谢谢。”他看着憶音,认真地说,心里的感激像潮水般涌上来,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只能把陶笛紧紧握在手里。

“谢什么呀!咱们可是好朋友!”顾绪欣走过来,一把揽住两人的肩膀,把他们往校门口带,“我跟你们说,咱们以后干脆组个乐队吧!就叫‘槐音乐队’,怎么样?纪念咱们第一次合奏的那棵大槐树!”

“组乐队?”郁唸惊讶地抬头,眼里满是意外——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却觉得这个提议格外诱人。

“对啊对啊!”憶音眼睛亮晶晶的,像藏着整片星空,“你弹古筝,我弹吉他,咱们可以把流行歌改成民乐版的,肯定特别好听!至于绪欣……”她故意顿了顿,笑着说,“绪欣可以打节拍,他节奏感那么好,肯定能当咱们的‘人体节拍器’!”

顾绪欣“啧”了一声,却没反驳,只是笑着推了推郁唸的胳膊:“走了走了,别光顾着傻乐了,明天还要早起上早自习呢!要是迟到了,老班又该念叨了!”

月光下,三个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并排走在安静的小路上。郁唸握着陶笛,走在两个朋友中间,听着他们叽叽喳喳地讨论乐队的名字和未来的计划,心里那点说不清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