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璃传 > 第2章 第 2 章

青璃传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风若有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4 17:59:36 来源:文学城

深秋的晨光透过雕花木窗,在青石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萧清璃立在镜前,由着宫女为她整理衣装。今日是她正式接管国子监的第一日,特意选了一身竹青色绣银线缠枝纹的宫装,既不失公主威仪,又显得清雅干练。

“公主,车驾已备好了。”贴身侍女轻声道。

萧清璃微微颔首,目光掠过镜中那张尚且稚嫩却已透出坚毅的容颜。五年了,自母妃含冤而去,她在这深宫中如履薄冰,今日终于要迈出第一步。

国子监坐落京城东南,朱红大门前两尊石狮历经风雨剥蚀,已见斑驳。当公主仪仗抵达时,早已候在门外的官员们纷纷躬身行礼,只是那礼数中,多少带着几分敷衍。

为首的是国子监祭酒周正儒,年过五旬,须发花白,面上带着标准的笑容,眼底却无半分暖意。

“老臣恭迎公主殿下。”周祭酒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监内一应事务已备好册目,请殿下过目。”

萧清璃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众人:“有劳周祭酒。本宫年少学浅,日后还需诸位大人多多指教。”

寒暄间,她已将来人尽收眼底。周祭酒身后站着司业、丞、主簿等一众官员,大多面色倨傲,显然未将她这个“一时兴起”的公主放在眼里。唯有站在末尾的一位青袍官员始终垂首敛目,姿态恭谨却不显卑微。

“这位是?”萧清璃状似随意地问道。

周祭酒瞥了一眼,淡淡道:“回殿下,这是司业沈墨言,负责监内典籍整理。”

沈墨言。萧清璃心中一动,这就是谢珩前日密信中提及之人——才华横溢却因直谏被贬,如今在国子监中郁郁不得志。

“沈司业。”萧清璃含笑点头,“听闻你精通经史,日后还要多多请教。”

沈墨言这才抬头,与萧清璃目光相接的刹那,两人皆是一怔。他眼中没有预料中的谄媚或轻视,反而是一种探究的锐利,仿佛要透过她温和的表象,看进灵魂深处。

“殿下过誉。”沈墨言拱手,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臣才疏学浅,不敢当指教二字。”

周祭酒轻咳一声,打断二人对话:“殿下,是否先入内观看?今日恰是旬考,学子们正在明伦堂应试。”

明伦堂内鸦雀无声,百余学子伏案疾书。萧清璃悄然立于廊下,目光掠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中有的锦衣华服,显然是权贵子弟;有的则布衣素袍,应是凭真才实学考入的寒门子弟。

“如今监内共有生徒三百二十人,皆是各地选拔的英才。”周祭酒在一旁介绍,语气中不无自豪。

萧清璃却注意到,前排那些衣着光鲜的学子案上,笔墨纸砚皆非凡品,而后排寒门学子的用具则简陋得多。更让她心沉的是,几名巡考官员在经过某些座位时,会刻意停留,甚至以轻咳为号。

“周祭酒,”她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让附近几位官员听得清楚,“本宫听闻先帝时曾严令科举务求公正,凡舞弊者终身禁考,监考官员同罪。不知如今这规矩,可还作数?”

周祭酒面色微变,强笑道:“自然作数。殿下放心,国子监旬考向来严谨,绝无舞弊之事。”

“那就好。”萧清璃唇角微扬,目光却冷如秋霜,“若是让本宫发现有人胆敢在圣人门下行苟且之事,定不轻饶。”

一句话掷地有声,满堂皆静。后排一直低着头的寒门学子中,有几人悄悄抬首,眼中闪过惊异与希冀。

便在此时,堂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一名小太监匆匆而来,在周祭酒耳边低语几句。周祭酒脸色顿变,急忙向萧清璃禀报:“殿下,不好了!东斋的学子与西斋的学子为争球场打起来了!”

国子监后院原本宽阔的蹴鞠场,此刻已乱作一团。数十名学子分为两派,推搡争吵,眼见就要动手。东斋为首的是一名锦衣少年,腰佩玉饰,气焰嚣张;西斋这边则多是布衣学子,被逼得步步后退,唯有一人挺身而立,毫不退让。

“徐启文,这球场向来是东西斋轮用,今日轮到西斋,你凭什么强占?”那站出来的布衣学子声音清越,面对权贵子弟竟无半分惧色。

锦衣少年冷笑:“陆明远,你一个乡下出来的穷酸,也配与本公子讲先来后到?告诉你,我叔父是礼部侍郎,这国子监的球场,本公子想何时用,就何时用!”

被称为陆明远的学子毫无退缩之意:“国子监是治学之地,不是徐府别院!便是礼部侍郎亲至,也要讲个理字!”

“好个伶牙俐齿!”徐启文恼羞成怒,挥手喝道,“给我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

眼看冲突升级,一声清喝自场边响起:“住手!”

众人回头,见萧清璃在一众官员簇拥下款步而来。阳光为她周身镀上一层金边,那张尚带稚气的面庞上,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参见公主殿下!”学子们慌忙行礼,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凝住。

萧清璃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徐启文身上:“徐公子好大的威风。却不知你这威风,是来自腹中学问,还是倚仗族中权势?”

徐启文面色一白,支吾不敢言。

萧清璃又转向陆明远,见他虽衣着简朴,却脊背挺直,目光清正,不由暗暗点头。谢珩的情报果然精准,这陆明远虽出身寒微,却是今年秋试的头名,在寒门学子中威望颇高。

“你叫陆明远?”她语气缓和几分,“方才你据理力争,不畏强权,颇有古士之风。起来回话。”

陆明远抬头,对上公主清澈却深邃的眼眸,心中一震。他早听说七公主接管国子监,只当是皇室千金一时兴起,未料她竟有这般气度。

“学生惭愧。”陆明远恭声道,“只是不愿见同窗受欺,故而争辩几句。”

萧清璃颔首,转而面向众学子,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国子监乃天下文脉所系,非一家一姓之私产。自今日起,无论是蹴鞠场还是藏书楼,无论是王孙公子还是寒门子弟,皆依规行事,一视同仁。”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徐启文等权贵子弟:“若有仗势欺人、破坏学规者,勿怪本宫不讲情面。”

一番话如巨石投湖,在学子中激起千层浪。寒门学子们面露激动,而权贵子弟则面面相觑,神色复杂。

处理完球场风波,已近黄昏。萧清璃婉拒了周祭酒设宴的邀请,只说要再看看国子监的典籍收藏。

藏书楼位于监内东北角,是一座三层木构小楼。推门而入, dust粒在斜阳中飞舞,书香混合着陈旧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国子监门面的光鲜不同,这里显然久未打理,书架积尘,部分典籍已有虫蛀之迹。

沈墨言默默跟在萧清璃身后,见她指尖抚过一本《水经注》残卷,眼中流露出痛惜之色,终于开口:“殿下也爱地理志?”

萧清璃回身,夕阳透过窗棂,为沈墨言清瘦的面庞镀上暖色。此刻卸下官场应对的面具,他看起来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文雅书生。

“沈司业不必多礼。”她微微一笑,“听闻你曾上书言漕运之弊,可是对水利有所研究?”

沈墨言眸光一闪,似未料到深宫公主竟知此事。他沉默片刻,方道:“臣年少时曾游历江淮,亲眼见水患之惨烈。归京后潜心研究,略有心得。”

“那依你之见,如今南方水患,当以何策治之?”萧清璃看似随意地问道,指尖却无意识摩挲着书页边缘。

沈墨言抬眼,直视萧清璃:“殿下已献《治水三疏》,何必再问臣下?”

四目相对,藏书楼内一时寂静。窗外秋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

许久,萧清璃轻轻笑了:“沈司业果然慧眼。那策论确出自本宫之手。”

“殿下深谋远虑,臣佩服。”沈墨言躬身一礼,却话锋一转,“只是殿下可知,为何明明献上良策,陛下却只赏不重用?”

萧清璃挑眉:“愿闻其详。”

“因为殿下是公主。”沈墨言语气平静,字字却如刀,“在这朝堂上,女子干政是大忌。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殿下能证明,女子之才,不输男儿;除非殿下手握实权,让人不敢轻视。”沈墨言目光灼灼,“而这实权,或许就从这国子监开始。”

萧清璃心弦震动,面上却不露分毫:“沈司业此言,可是愿助本宫一臂之力?”

沈墨言撩袍跪地:“臣一介书生,别无长物,唯有一颗忧国之心,满腹经纶之才。若殿下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这一刻,萧清璃在他眼中看到了与自己相同的火焰——那是蛰伏已久的不甘,是期待变革的渴望。

暮色四合时,萧清璃才离了国子监。马车行至宫门,却见一道熟悉的身影候在门外。

谢珩今日未着官服,一袭墨色常服衬得身姿挺拔。见公主车驾,他快步上前,隔着车窗低声道:“殿下今日在国子监的作为,已传遍朝野。”

萧清璃掀帘,对上他含笑的眼眸:“世子是来道贺,还是来看笑话?”

“臣是来送一份礼物。”谢珩从怀中取出一卷册子,“国子监近年来的账目,以及几位重要官员的底细。或许对殿下有用。”

萧清璃接过,指尖不经意擦过他的掌心,两人皆是一顿。

“世子为何这般助我?”她终是问出心中疑惑。

谢珩凝视着她,黄昏的柔光中,他的目光格外深邃:“三年前的上元夜,梅林中那个对月立誓的小姑娘,曾说要让这天下换个模样。臣想看看,她能否做到。”

萧清璃心头一震。那个她以为无人知晓的夜晚,那个她压抑太久终于崩溃的时刻,原来竟有旁观者。

她正要开口,谢珩却已退后一步,恢复臣子本分:“夜色已深,殿下请回宫吧。来日方长。”

马车驶入宫门,萧清璃回头望去,见那道身影仍在暮色中伫立,如沉默的青山。她握紧手中册子,心中有什么悄然生根。

这一局棋,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