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慕佳人 > 第76章 焦点

慕佳人 第76章 焦点

作者:李闲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15:48:58 来源:文学城

春来与静婉说起了自己的过往,越说到后头,她越平静,等最后一丝泪痕干了,她又觉得自己太矫情。

同是奴仆出身,她过的日子却是最好的,喜欢的人虽高高在上,却也能让她拥有着他的怀抱与爱,以后只要他不嫌弃,她也可以继续待在他身边一辈子。

“公子说,等他成婚后便将我赎出奴籍,纳我为妾,等有机会了再生个孩子养着,以后的日子便这样过活。”

她是奴籍,便是崔东池再喜欢她,也只能做个通房,连为妾的资格也没有,可他还是要给自己一个妾室身份。

明明都已是最好的安排了,可她为什么还会难受?

她喃喃自语:“是我太贪心了,终究是我太贪心了。”贪心到,竟想要一个男人全部的爱和关注。

静婉听了心中酸涩,若是卢昶也要像崔东池一样口中爱着一个,枕边再睡着另一个,她怎么能接受,定要收好行礼即刻走人的。

可春来不一样,她与崔东池一起长大,崔家就是她的家,崔东池就是这个世上对她最好的人,离了他,他还能去哪?

春来坐起身,擦擦眼泪,又温柔笑道:“其实我过得挺好的。大小姐虽然有时脾气不太好,可也只是偶尔为之,其他时候对我们挺好的。“

她牵着静婉的手,笑道:“前几年卢公子曾来剑川游玩,与我家公子多有交往,我家大小姐也是极欣赏他,不过他可一直是个有分寸的人,从来只把我家小姐当作好友的姐姐,你可千万别误会卢公子。”

静婉点头,毫不脸红地说道:“我可相信表哥了!”

对石渔水城的考察让崔东池加大投入,可崔东池想要的还不够,在他提出要重修整个石渔镇时,卢昶却告诉他,已有商人买了小镇上许多房屋,他可没有机会重修了。

崔东池极为可惜,再问起是何人买的时,卢昶告诉他,是曾捐资给潮州兴学的裴公。

裴公?崔东池并不认识这位富贾巨商,他要请卢昶为他牵线搭桥,与这位裴公认识认识,却因裴公外出经商,此时不在潮州而作罢。

可晚上,这位裴公却出现在了卢家宅子里。

来人不如曾经见方怀时那样伟岸坦荡,只着一身黑衣,披风包于全身,在黑夜之中从卢家小门进府。

卢昶看了一眼小楼,烛火熄灭,知道静婉睡了,才去了书房,裴公已等候多时了。

这位四十有余的终年人脱下披风,恭敬向卢昶行礼。

“属下在潮州各地巡查,确实发现几个天资非凡的少年,全部选入学堂读书。都是些家境清贫的,品性端正,若好好培养,假以时日定是能堪重任之人。”

卢昶看着裴公口中那几个少年的写的书卷文章,确实满意,能在文学贫瘠之地寻到这样的人才已是难得,若将来能以文取仕,他又多了一道助力。

方怀想兴办学堂,他便助他一臂之力,只是既然都是让潮州子弟读书,这谁来读,不如由他做主,不如选些更有出息的,培养成自己的人岂不更好。

裴公名为裴沛,十九岁便中进士,原以为往后余生是青云直上,却因官场倾轧流放西北,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男人却要日日挑石砌墙,修筑长城,垂死之际,得卢夫人派人救治,救了他一条小命,免了他徭役之苦,让他入了将军府做了幕僚。

卢家覆灭前,卢夫人未雨绸缪,将手头上的许多生意交到裴沛手中,待卢夫人逝后,他以裴公之名四处经商,将生意越做越大,直到三年前剑川一见,他与卢昶相认,并要将所有赚来的银两全交与卢昶手中。

父亲不善称赞人,却常能听到他称赞裴沛才站其次,忠为第一。

他确实忠诚,即便卢家覆灭,也一直等着卢昶的归来。

卢昶继续让裴公管理那笔巨额财富,后来因他来到潮州,凡用到钱的地方,又需裴公出资。

因为朝廷不出钱,在娘亲的生意还只是小打小闹时,卢昶也吃过一段时间的榆树叶,他深知金钱的力量,何况将来种种安排都要银两。

不守着高门大户的清高孤傲,若能不违背道义而能牟利,他当然也喜欢,所以,他让裴沛买了石渔镇许多房屋,尤以街边最多。

待石渔港成为岭南第一大港,石渔镇必将成为闻名天下的商镇。届时,所有房屋不再是渔民们简陋的家,它们将拥有新的价值和地位。

看着旧人站在自己面前,方知双亲早已失去,可他们留下许多人,许多事,这些痕迹好像在告诉他,其实父母并没有逝去,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他。

如此想想,又有了许多前行的力量。

卢昶与裴公谋划之后种种安排,直到深夜方才离去。

裴公走后,卢昶取出那压在墨砚之下的请帖,舅舅冯季又来信了,他要见他一面。

卢昶知道他要与自己说些什么,如今,也到时候了。

岭南四大港口,皆在冯家人手中。

冯氏一族在岭南为官为商,如山中那棵生长了百年的榕树一样,枝繁叶茂,根基深厚,可呼风唤雨上百年的家族也有被蛀虫啃食,雷电打击的时候,繁荣之下其实已是岌岌可危。

冯季说得很对,冯家势大,仅凭一人之力根本无力抗衡,将来石渔港若有大兴之象,便会被冯家盯上。

这是他的心血,他不能拱手送人,与其等着冯家找上门来,不如主动出击,卢昶选择与冯季联合起来。

世间,凡大事大业必不是仅靠人力就能成就,鉴往史,便可发现许多卓著的成就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配合。

那年卢昶年轻,不知老天还是选择站在他这边。身于王都的李复瑾并未把岭南放在眼中,一直把他目光吸引去的只有西北的李暮云,偏偏给了卢昶这样好的时机,让他能在这夹缝间找到喘息的机会,终在岭南有一番作为。

杨复瑾与李暮云早把对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彼此都清楚,早想把对方除之而绝后患,随着小天子长大后,杨复瑾觉得自己的胜算越来越大了。

而西北,有抚远大将军卢值之功在前,戎人未再能发起从前卢值在世时那样阵仗的边境动乱,后来李暮云镇边,为防戎人死灰复燃,也是几次用兵,打得他们退居奉阴山之后,不敢再来。

在西北接近百万公里的土地上,如果卢值是有建世之功的话,那李暮云便是有治世之功。

自接手西北,她在元诚的辅佐下减赋税,弱徭役,沿袭卢值带兵民屯田的前例,开垦良田,兴修水利,修养生息,使得西北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

李复瑾怎么不眼红?怎么不害怕?在他的谋划下,一道“裁兵移民”的圣旨下达至彭城。

李暮云看着圣旨上写的天下太平,写的兵多而费银,竟觉得世上还有这等胡说八道的人在。

戎人是不敢打来了,可羌人尚在虎视眈眈,若兵员一减,戎人必定反扑回来,届时与羌人联合,整个西北都要葬送虎口。

大魏立国百年,从未有哪个皇帝敢以西北无战事而要求撤兵,无一不是修长城,广驻兵以守边境安宁。

平都就在其南边,若西北失守,下一个城破的,就是平都。

便是她那个皇帝哥哥,还不是杀了数十万卢家军后又派了数十万新兵驻扎,不敢让西北兵力空虚。

可她的这小侄子却做到了,西北裁兵第一道圣旨还是来到她面前。

还有那句“兵多而费银”,李暮云更觉得好笑,若是小侄子在面前,她定要纠着他的衣领,把他的脑袋按在这几年西北账本上,让他看清楚看看西北将士吃了多少朝廷的钱银在,怎么能厚颜无耻地写下这道圣旨来。

圣旨阅毕,李暮云只明白了一点儿:那就是她脸皮还是太薄了,得学一学杨常侍这样厚脸皮的功底,敲竹杠敲得光明磊落才是。

这还不算,裁撤下来的兵员竟然还要移民至南地各处,其中有一处,竟是汝南。

暮云眯眼,她一深思便是这个样子。

好啊,李陵,真把手伸到我这里来了!

而千里之外,平都皇宫之内,杨复瑾知道李暮云不是乖乖照着圣旨去做的。

她不是那个听话的卢值,她比卢值更有胆略,更有野心,更有主意。她像一头疯了的老虎一样,除了皇权,没有人能挟持住她。

不听话也没关系,既然那么不听话,朝廷出兵也就名正言顺了。

从来不干预政事的小皇帝今日也有些不安,阿父告诉他,如果再不削减姑姑手中的兵权,届时她拥兵自立,必定要剑指平都。

小皇帝有些不相信:“姑姑是女人,怎么可能会想着当皇帝?何况我大魏并无女人当皇帝的先例啊!”

杨复瑾说:“若是她嫁人了,她便可以让自己的丈夫做皇帝,到了那时,大魏江山就要改名换姓了,这大魏祖宗几百年的基业就要落于他人之手了。”

此话一处,彻底打消了皇帝心中那抹疑惑,他听着杨复瑾的吩咐,写下了出兵西北的圣旨。

正于此时,宫人进来:“贵妃求见陛下!”

小皇帝低头写字,说道:“快请贵妃进来”!他抬头看了杨复瑾一眼,道:“朕今日约了姐姐去玩,阿父,待朕写完这圣旨,其余事你自安排,不用问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