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晋宁 > 第24章 上巳

晋宁 第24章 上巳

作者:枕宋观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2 23:49:37 来源:文学城

丹宸殿宴会于酉时结束,宴会结束后,延和帝携燕皇后先行离开,萧季钧随后,等到他们都走了,群臣命妇才陆续散宴。

延和帝今日酒有些多,燕皇后同萧季钧先将他送回宸元殿,召了宋奉御诊脉,待宋奉御进上解酒汤让延和帝服用后,燕皇后母子才离开宸元殿。

“阿绾离席后便没有再回来,孤要去长乐殿瞧瞧她,吾儿是回文德殿还是同孤一起去?”燕皇后问是这般问,可她出了延和帝的寝殿后,步履不停,径直往千秋门走去。

“儿同阿娘一起去瞧瞧阿绾。”萧季钧走在燕皇后的右后方,一路无话,直到过了千秋门,燕皇后才有意无意地开口,“吾儿今日这引路人当得可高兴?”

今夜之事瞒不过燕皇后的双目,萧季钧早知这一点,他也并没有想要瞒,他平静地开口,“举手之劳罢了。”

燕皇后闻言没有再说什么。

很快就到了长乐殿后殿,也就是萧季绾的寝殿。

她转身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将宫人留在千秋园中,而后同萧季钧一前一后轻轻走到殿门前。

正旦的太宸宫不熄灯,且这一日的烛火比一年中的任何一日都要明亮。

长乐殿的殿檐下悬了十八盏红灯,殿内燃着两树鎏金烛台,一树上有一百零八支蜡烛,两树鎏金烛台的蜡烛将宽敞的殿宇映照得亮如白昼。

燕皇后和萧季钧也不进殿,就在殿外站着往里看。

殿中的宫人都被萧季绾撤了出去,此刻殿中静悄悄的,偶尔能够听见蜡烛爆花的声音以及书页的翻动声。

书房在右侧殿,站在殿外是看不见书房内的人的,若不是传出的书页声,燕皇后和萧季钧都以为萧季绾不在殿中。

“她何时这般好学了?”燕皇后压低声音奇怪地问,“她可从未有过正旦之夜还发愤读书的举动。”

“许是阿绾又长了一岁,转了性。”萧季钧含笑。

“你信她转了性子?”燕皇后提起裙裾,往殿中迈了一只脚,“可别是在作妖。”

“妧娘,此事有些,有些复杂,我求阿娘的话,阿娘断然是不会答应的,所以只有通过此法一试。”

萧季绾的声音自殿中传出,燕皇后急忙收回已经迈出的那只脚。

萧季绾继续开口,“阿娘她很是惜才,用人不问出身,如今的凤台女官都是掖庭出身,你若上巳节得了阿娘赏识,别说用回自己的本名,就是得一个官位也不是不可能,”说到这儿,萧季绾停顿了一下,“不过若要赦免慕容氏,大约还有些困难……可你也别难过,”萧季绾安慰道,“日后总会有其他法子的。”

一直是萧季绾在说话,妧娘似乎没什么反应。

燕皇后等了片刻,以为妧娘不会再说话的时候,她忽然开了口。妧娘说,“建宁城中惊才绝艳之人数不胜数,婢子怕是要辜负公主期待了。”

“无妨的,”见妧娘不是在拒绝,萧季绾舒了口气,“此次权当一试,若不成我们再想别的法子。”

妧娘还是那一副让人看不穿的模样,她向着萧季绾拜下去,“婢子谢过公主大恩。”

燕皇后转身下了殿前石阶,临走前警告似地叮嘱,“今夜孤与太子来过的事儿,一个字也不许对公主提!”

长乐殿的宫人战战兢兢地颔首。

离开之时,萧季钧提出,“儿送阿娘回坤仪殿。”

燕皇后没有反对,萧季钧只当她同意了。

母子二人行走在半明半暗的宫道上,身后的宫人十分有眼色地坠了他们后头一丈远,个个低眉顺眼,将自己当成个聋子。

“妧娘在修文馆陪伴阿绾读书也有一段时日了,你如何看待此女?”燕皇后问。

“此女平日甚为低调,”萧季钧回答道。

“是啊,”燕皇后刻意强调了“低调”二字,“阿绾对她不是一般的信任,而她自来到阿绾身边以后,孤从未刻意敲打过她,十二,不,今日她十三了,十三岁的年纪,一朝升天,得了晋宁公主如此青眼,竟能从始至终淡然无争,丝毫没有仗着阿绾张扬起来的意思,孤倒是有些意外。”

低调得像个局外人,在这太宸宫中用一双冷眼旁观,真是除了那一身清冷至极的书卷气,哪儿都不像慕容家的女儿。

“阿娘是怀疑她以不争为争?”

离坤仪殿越来越近,从此处看去,已经能够看见坤仪殿气势磅礴的拱檐,燕皇后想了又想,方才开口,“孤看不出她是争还是不争。”

萧季钧一征,“阿娘都看不穿的人,为何却放到了阿绾身边?”

这并不符合燕皇后对萧季绾慎之又慎的态度。

燕皇后没有回答,萧季钧蓦然却明白了。

因为她是慕容氏之女。

这才是他们的阿娘,先为皇后,再为母亲。

“如此一来,阿绾筹谋要做的那一件事,却是阴差阳错地合了阿娘的意了。”

上巳节原是祓除畔浴之日,此节流传至今,祓禊【1】之俗虽仍存在,但其象征意味更浓,除此以外,人们更多地将这一日视为郊游之日。

百姓出行,皇室也不例外,每年的这一日,延和帝和燕皇后都会带领京中五品以上官员及家眷前往汤泉行宫。

汤泉行宫在建宁郊外的汤泉山下,因山中有温泉而得名汤泉山。每年的上巳节,帝后都要摆驾汤泉行宫,在这里举办“曲水流觞宴”与“千诗宴”。

“曲水流觞宴”是延和帝遵大晋祖例而设,上巳这一日行完祓禊礼后,延和帝会领着五品以上官员登汤泉山,在山中举办“曲水流觞宴”,而命妇家眷则可以留在行宫泡温泉,燕皇后封后以后的第一年取消了泡温泉这一章程,依照“曲水流觞宴”的规格制式在行宫内的徽音殿举办“千诗宴”。

“千诗宴”上,燕皇后会以一字为“飞花令”【2】,凡有意有才之女,无论高低贵贱,都可根据“飞花令”的要求写出自己的诗文,最后由燕皇后依据诗文定夺魁首,在“千诗宴”中夺魁者,可得重赏。

谢氏的谢咏絮已经一连五年都在“千诗宴”上夺魁,今岁在来汤泉行宫的路上,便有人私下说,今岁必定还是谢家元娘夺魁。

有人不服,说赵家的玥娘也是文采不俗,在谢咏絮参加“千诗宴”之前,夺魁的可是赵惊玥,而且赵惊玥夺魁的年纪比谢咏絮小,后来虽是谢咏絮连夺五魁,但真论才华,赵惊玥可不比谢咏絮差在哪里,否则又如何与她并称“建宁双姝”。

这两种意见都有人附和。

附和前一种的人认为,谢咏絮去岁拜入的“沂东双璧”之一的颜君至颜大家门下,才学方面的造诣必定更上一层楼。

附和后一种的人认为,谢咏絮已经夺了五年魁首,今岁皇后殿下未必仍会让谢家女独大。

大家私底下众说纷纭,明面上却不显声色,但都不约而同地对今岁“千诗宴”魁首花落何人而感到好奇。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3】絮借东风飘,花逐流水去。

三月三,上巳已是暮春天【4】。

今岁汤泉行宫的“千诗宴”也在这一日如期举行。

午时三刻,徽音殿外钟鼓齐鸣,凤台令遵燕皇后凤诏主持“千诗宴”。

坐在燕皇后下首的萧季绾拉了拉妧娘的袖子,妧娘弯下腰,萧季绾悄声对她说,“妧娘,那就是凤台令秋知礼,凤台之首,不管后宫之事,只负责帮阿娘管理凤台,向三省传递阿娘的诏令与批阅过的奏疏,她原也是掖庭出身,五年前在“千诗宴”上自告奋勇向阿娘呈递所做之诗,虽未夺魁,但却得了阿娘欣赏,从坤仪殿的宫人一路升至凤台令。”

萧季绾说话的间隙,燕皇后已经亲笔写下了今日的“飞花令”,由凤台令宣示众人。

飞花令一出,底下众人忍不住窃窃私语。

“镜?今岁的‘飞花令’倒是出人意料……”谢家二房的主母薛夫人看向了她右手边的谢咏絮,发现谢咏絮已经陷入了沉思,便知她已经心有所想,顿时放下心来,暗自观察周围人的神色。

赵惊玥是个宠辱不惊的大家闺秀,此时此刻面色平静如常,看不出是难还是不难。

再看其他人,似乎就没那么冷静了。

“皇后殿下出了这个‘飞花令’是个什么意思?”

“往年不都是月啊花啊雁啊什么的,怎么今年出了个镜?”

“猜不透,不知道殿下是否意有所指?”

“意有所指?指什么?”

“就是猜不透才问你的……”

“我也猜不透。”

燕皇后坐在上首,将众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

萧季绾头疼地撑着额。为了让妧娘有些胜算,她根据自己的对往年飞花令的了解猜过不少题,都让妧娘提前准备了,甚至去同燕皇后旁敲侧击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弄巧成拙,今年的飞花令会是“镜”,“镜”有什么好写的,不就是正衣冠之物吗?

“咚”,凤台令敲响了殿内的小磬,磬旁边的香也被点燃,这意味着比赛开始。

自愿参与比赛之人,需在一柱香之内当场作完诗,上呈燕皇后。

谢咏絮和赵惊玥几乎是同时交的答卷,答卷由凤台令统一归置安排抄写,等到一柱香过后参加比赛的人全部交卷,凤台令会将抄写好的答卷打乱顺序,再上呈燕皇后。

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过程,此前答卷直接上呈燕皇后,这一回却安排了人抄写,分明是为了保证名次的公平公正。

也不知是不是燕皇后听到了什么传闻,故而才有此一举。

注释:

【1】上巳节古人在水边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用来消除厄运。

【2】古人在行酒令时玩的一种文字游戏。

【3】出自南朝梁丘迟所作骈文《与陈伯之书》,原句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4】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会昌春连宴即事》,原句是“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上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