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大货紧赶慢赶的完工,直接堆了半个耳房。
白春枝整个人都快淹没在其中了。
“宣纸和牛皮纸都买回来了哦,我还让老板先切了几刀出来,大小直接就能用的。”
萧远山把纸卸下来,瞧着房里分着尺码一堆一堆的成品,愣是没个地方下脚的样子,只好转身把东西先放堂屋了,说着他又拿出来印章来。
“这大印章也好,你来看看这刻的对不对?”
“来了来了!”
听说她们的“章”好了,白春枝也不理货了,赶紧出来。
此“章”非彼“章”,并不是她们个体户,还得搞个印章那么正式了。
这是有包装的想法后,白春枝着重考虑的事就是该怎么把她们的“白云”名字,“隐晦又醒目”怎么印上去。
但这回,再是鉴于礼盒的经验,白春枝也不敢发小传单宣传了,于是就没去找印刷厂。
可要像刚开始那样一张张的来写,也不现实,当初为什么会找印刷,不就是因为数量太多了么?
最后,集思广益想到个法子,就是把“白云”俩字,做成印章。
这样真是简单又省钱了,还用多少盖多少。
“这是老板专门给调的色,里面好像加了点碎屑,说是印出来也不全是黑的,应该会更好看些。”
萧远山特意先提这事,还是因为他去做印章时,按小娘子两人的要求买黑印泥,毕竟在牛皮纸上,红色不太显,且颜色又不符合她们的低调。
结果人老板的白眼都快翻上天了,直说他们不讲究,又不是写挽联,要什么黑的?
不等萧远山再回来问问小娘子的意见,小老头虽然吹胡子瞪眼的看不惯,却主动说给他们新调了个色。
所以,这会儿拿回来了,不仅章要试试,颜色也得看看才行。
“老板给加的什么呀,怎么感觉,这还泛着光呢?”
白春枝迫不及待的试了试,刚印上去还没觉得,但一偏头就瞧出不同来了,很是惊喜道。
她们这“章”,其实刻得还挺简单了,一个名字加了朵白云,画也是简单勾勒的两笔,有那神韵就可以了。
本来她们这包装就不适合“大张旗鼓”的,这才想要配个黑色。
而这新调的色,仔细看其实是藏青,但在阳光下字里又透着闪,拿起来折翻一圈,忽明忽暗的,尽显神秘,又格外的有质感。
“老板在他那柜子里翻出了几块彩石,说是加这些就够了,保管不一样的。”
萧远山不过是多问了两句,小老头瞥了他一眼,没反驳,倒是摩挲了两把白胡子就转身翻找起来,找出来又拿小锤子敲开给他看,他也不懂了,想着黑还能有什么不一样,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了。
“那该给老板加钱了!”
白春枝一口气又印了好几张,普通的牛皮纸瞬间就上了几个档次,不由又赞叹道。
“好,我明天就给小老头讲。”
萧远山帮小娘子分着纸,抬头看了看也笑了。
“还不知道这能印多少了,得提前跟老爷子讲。”
白春枝瞧着那一屋子的成品,打包出来,一点不比做礼盒的时候少了,听说做这印泥也是需要时间的,立即提醒道。
“嗯,我怕这颜色你们不满意,跟他讲了要给他回话的。”
萧远山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帮小娘子她们跑腿干活儿了,也没敢跟人把话说死,然后又征求意见道。
“那就按这个色,多备点了?”
“对!”
白春枝应了声,手上动作也没停,折着牛皮纸,试了好几种,选了个最好看信封样的,打算就这样打包了。
“麻绳,给——”
萧远山顺势将麻绳递过去,这套包装方式他们再熟悉不过了,配合很是默契。
“啊啊!”
小夫妻俩刚将包装的样式确定下来,还没等他们多叠几个出来,老爷子带小珠珠从外头回来,仍有精神头的小家伙伸着小手就来抓了。
“哎哟,你个小捣蛋鬼!”
白春枝赶忙将章和印泥收了,看着抓空的小家伙,笑骂道。
“呀!”
小珠珠可不懂妈妈说的什么意思,还以为在跟她玩了。
“……”
第二天,白家人一大早就齐齐赶到镇上。
今天打包任务可不小,用拿姜淑云的话说就是,她们这个目前尚处于“保密”阶段,不好外面找人的,白春枝只好叫全家都出动了。
早饭,一大家子要吃的,白春枝也不折腾了,让夫君在外面买回来。
白母一看这两大包豆浆油条,本来想说浪费钱了,但也不得不承认谁要自己在家做这些,那可是又费时间,还不一定有人家炸的好了,主要是舍不得油。
“好吃诶!”
白大哥一口油条就下去了三分之一,看得三个毛头都直瞪眼,觉得爸爸/大伯真像狼外婆里会吃小孩的狼。
一家子都做八仙桌上吃着,不晓得小家伙们的奇思妙想,只是奇怪几只皮猴子怎么今早吃饭这么乖了?
不知道是没怎么睡醒还是外面买的就是香了。
“妹夫,这外头是不是好些摆小摊的?”
白大哥两三口吃完,还念起了生意经。
小妹这买卖他是看不懂,但早上来的时候,天才蒙蒙亮了,路上就有不少推小车的,街口更是都飘出香味了,闻着好像什么都有卖的。
“是。”
萧远山点点头,喝完最后一口豆浆,还一一例举了些。
“早上就是早饭,各种面条粉、稀饭包子馒头、豆浆油条,街那边还有锅盔、叶儿粑、酥肉豆粉了,晚上就是些衣服鞋子小杂货。”
“嚯哟,真是丰富哦!”
白大哥这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了,还以为没多少做生意的,村里人一般都是等逢场天去卖点农用品,只有卖菜的可能天天跑了。
“就早上那阵,赶着上班和上学的,买的人也多,晚上还是少。”
要萧远山说,卖早餐的也是辛苦,现在天热不觉得,去年街口摆摊的就陆陆续续有了,冬天都风雨不断的,不过估计是真赚钱了,要不怎么越来越多呢!
“估计也是没空做。”
白大哥算是看明白了。
本来人家镇上就是挣工资的多,时间比较要紧,像他们今天事多,要等着做好这一大家子的饭,也是够费功夫的。
这样也好啊,都挣钱好吃肉,自家猪儿兔儿可就不愁卖了。
众人不知道白大哥又想着什么,美滋滋的,白母嫌他不吃了还占个位子,赶他先去干活。
“大妹儿啊,等下你们几个娘子们就先在小屋头包第一道哇?”
白大哥先前把死沉死沉的牛皮纸摆好,麻绳也放上面了,想把宣纸给她们搬进去,发现真是满屋子的货了。
“嗯,大哥你把那几刀裁好的宣纸先放门口好了,我们一会儿边包边往外腾。”
白春枝也吃好了,开始划分着位子。
她想的是一个人叠、一个包,然后再搬出去他们包外面那层和盖章。
“有没垫的嘛,我给你在地上铺一层?”
白大哥瞧着屋里虽然堆了那么多的货,但底下都垫有东西了,那宣纸也是白花花的,他都怕给弄脏了。
“我看看哈!”
白春枝进柴房翻找了一下,搜罗几个尿素袋子出来。
“诶,妹啊、你别剪呀,就垫下面好了,你要嫌外面脏再扯块布来,你这最后打包完不还是得拿袋子装啊?”
早几年这日本尿素袋可是好东西了,还能做裤子的,只现在也咋稀奇了,白大哥看着质量那么好、新崭崭的袋子,剪了真是可惜。
“也是,还得去邮局寄走了。”
第一次搞这种模式,直接寄到外省去卖的,白春枝这会儿都还没太适应,都忘了要怎么装的。
“大妹儿,你这还整上外文了啊?”
白大嫂洗了手也准备来打包了,她做第一道折叠,正在分正反面,看到里头有个“日丫”字样,还是彩线缝的,可想想又解释不通,怎么听都像是在骂人,那肯定不能够了。
灵光一现,白大嫂觉得大姑子她们能弄出这没见过的内衣,想法自然不一般,要特别点,估计是国外的鸟字。
“哦那个,我想着我们都取名儿了,在里头缝个标人家就不容易仿了,自己也能分辨是不是我们做的。”
白春枝找出缝纫机下的一张写着“bai yun”对应着“BY”纸,解释道。
“我一开始是打算绣‘白云’俩字,但到底是比‘大中小’笔画多,后面是姜淑云说用拼音,再换成大写字母,就是那国外字,绣两个的话,要简单些,这意思还只有我们能看懂了。”
“这好主意不错,看起来就像那华侨商店出来的东西。”
白大嫂也是认识几个字的,她把写着汉字的尺码部分一遮住,还真像那么回事了,忙喊白母来看。
“妈,你来看,是不是像那外国货?”
“还用看哦,就这东西的样式不都是外头来的?”
白母摇摇头不看。
老娘子现在虽然是穿着内衣都习惯了,也觉得是好东西,有支撑、不晃荡,但还是不忍直视这么几片布料。
要不是知道最近都忙不过来,做生意也得考虑成本了,白母是真想叫大闺女做个不那么省料的款式。
[狗头叼玫瑰][狗头叼玫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3章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