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已开始落雪,白雪纷杂,在清晨时如同白雾一般,模糊了整个京城。
直到旭日初升,天地之间天光渐开,万物才慢慢有了形状。
日光透过直棂窗的间隙落进屋内,丫鬟正催促着床上的人起身。
“小姐小姐,这会都辰时过半了,该起来了,再晚了去讲堂该迟了......”
床上的人被这声晃醒了三分,睁了眼来。
稀碎的绒发杂乱落在净白的脸侧,眼饧骨软,一双杏眼之中还带着些许迷蒙。
丫鬟见她醒了,趁着这会功夫将她从被中捞出,二话不说拿了条巾帕为她拭脸,驱散她的困意。
程怜殊任她擦着脸,没有动作。
丫鬟又拿了衣饰过来,掀开被子伺候她穿衣。
大寒的天,屋子里头炭火不足,一出了被子就是顶不住的冷,程怜殊叫这冷风一冻,人也清醒了些,接过了衣物自己套了起来。
她冷得一边哆嗦,一边闷声道:“水文,我不想要去讲堂。”
水文是程怜殊的贴身丫鬟,从程怜殊跟着宋霁珩回到宋家后,就在她身边照顾着,如今也有一年多的时日了。
听到程怜殊这话,水文在心里头算了算,这大约是程怜殊这个月第二十次说“不想去讲堂”。
讲堂是宋家开设的家塾。
宋家五世正德,百年基业,前朝之时业已显赫,而如今的宋家家主,恭俭退让,正任本朝首辅一职,此乃正儿八经的簪缨世家,清贵名流。于如此门户,宗族繁衍,子嗣兴旺,家塾必不可少,里头的先生都是名士出身绩学之士。
程怜殊不爱去讲堂,更不爱去宋家的讲堂,可宋霁珩非是要她去,宋家的讲学嘛,能听一些便听一些,能有什么坏处呢。
想起宋霁珩,程怜殊扭衣扣的手顿了顿,她问:“表兄还没有回来吗。”
宋霁珩如今正在翰林院当值,前两月和衙门中的上司去了京城外出公差,算起来约莫已经有三个月了,现下也还没听说要回来。
水文也知她是在想宋霁珩,回道:“也没打听到消息,不过,年关将至,当是快了。”
水文只是让她不要多想,最多再等一月,过年那会定会归家。
两人也没再继续多说,用过早膳之后,水文拿了书箧同程怜殊往讲堂那处赶去。
两道身影一前一后走过廊下,走在前头的女子黛眉长敛,眸如春水,肌肤莹白如玉,不施粉黛却也见其姿容潋滟,一身厚重的素色大氅在身上却也穿出了别样的味道,长颈瘦肩,一举一步不见臃肿,背影渐渐远去,迈入雪中,竟品出风流婀娜。
直到程怜殊和水文两人的身影一道消失不见,院中两个扫雪的丫鬟不约而同收回了视线。
一个年岁不过十五的丫鬟用力扫了扫雪,叽歪出声:“这般爱俏,如今三公子也不在府上,也不知她是打扮给谁瞧的。”
另一人笑道:“你排揎什么,嘴碎成这样。人便生得这幅模样,那是不想俏都难,你少编排人了,小心传出去到了三公子的耳朵里,有你好果子吃。”
“你也少来唬我,三公子人还在京城外呢,如何知道这头的事。”
如今宋家宋首辅当家,底下共三房子孙,大房同二房是嫡出,三房乃庶出。宋霁珩是大房所出,少时聪颖绝伦,五岁读书看字,七岁能诗会论,颇有济世之相,宋首辅膝下众多子孙,独对此子颇为看重疼爱。
只可惜他的生母身微体弱,在他十岁那年撒手人寰,天妒英才,又过一年,不过十一岁大的宋霁珩又走失京城,一直到前些年才找回。
听人说是在南地的一个小村子上找到的人。
宋霁珩回来也罢,还带回了一个非亲非故的程怜殊。
让其以母家表妹的身份寄住在宋家。
宋霁珩是宋大爷亡妻留下的独子,光是从这名分上来说,便是现下当家夫人生出的儿子那也越不过他的头上去,可程怜殊有什么由头?
此人唯相貌出众,听闻出身农地,无父无母,想来心思亦是狭小龌龊,上不得台面。
这样的人在宋家,只勾人心魄,秽乱内院罢了。
其中一人愤愤不平道:“三公子寻回来了那是天大的好事,只不知为何要带这样的人回来,留她在家里白吃白住,一堆人伺候着不说,还平白损毁自己的名声。”
“吃你的住你的了?你心里头酸了?”
“你胡诌些什么呢,我能有什么好去酸的?这宋府上下哪个看她顺眼?那人就不是个讨喜的人......”
这两人是兰章院的杂扫丫鬟,被主母安排在此地服侍着程怜殊,不过服侍归服侍,向来不将人当作主子,眼见那两人离开了,一不做二不休将笤帚丢去了一旁,跑去了檐下躲懒,说话声也渐渐在风雪声中小了下去。
那边程怜殊和水文紧赶慢赶去了讲堂,好在是踩在先生前一步到。
外头雪大,到了讲堂里头便暖和了下来,此间炭火充足,门窗紧阖,窗边只开了条小缝出气,东西两壁挂着意境悠远的水墨山水画,悬在正前墙上的孔子画像目光深邃,盯视众人。
程怜殊来得不算早,讲堂中已有不少的人,是宋家的小姐公子们,都是些相邻相亲的宗族子弟,零零散散也有十余人。
水文候在外间,她自己提着书箧去了里头坐下。
然而,甫一坐下就闻到有股奇怪的味道,绵软舒适的学堂中,竟似夹了一股格格不入的尘土腥味。
她动了动耳,敏锐地从桌底下听得一声蟾蜍呜咽声,低眼去看,果就见一只奇丑无比的蟾蜍兜着嘴巴冲她瞧着,那双眼像是泛着精光,恍惚下一刻就要朝她扑来。
程怜殊看到这么个丑玩样难免两眼一黑,不巧,教书的陈先生正已往屋里走来,这先生颇严厉,怕闹起来又得罚她,她再恶心也没法,只得一动不动坐于原地。
那蟾蜍倒也不闹,只是死死盯着她,还不曾发作,只程怜殊叫恶心得整半个时辰的课都如坐针毡,脸色都有些发白,就这般硬生生熬到下堂,她马上就要出去搬救兵来。然而,甫一起身,却发现身上的长裳黏在了凳上。
她伸手去摸。
是浆糊......
她说怎总觉得奇怪,冬衣厚重她感受不到椅下的古怪,直到现在才发现是被人弄了脏东西。
程怜殊品出味来了,凳上这浆糊是人故意放的,那只癞蛤蟆也是旁人放的。
她已在宋家住了有一年多,对各中人的脾性零零散散摸了个大概。
比方说方才教书的陈先生,性直且刚,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又比如说宋霁珩家中的兄弟姐妹,都不见得是什么好相与的人,他们都不怎么喜欢她。
她和这个地方格格不入,是外姓人,是乡下来的,从前时候他们闲来无事会在背地里头议论她的来历是非,后来摸清了她的门路之后,又像是寻到了什么趣事一般,专以捉弄她为乐。
今日这般的事,以前便有,只没这么过火。
想是知道宋霁珩人在外地,顾忌不到她,便越发肆无忌惮欺负起人来了。
一旁传来了讥笑声,想来是那些人在看她的笑话。
程怜殊明白了事情首尾,一时之间恼得脸又红又白,恰此时,有人凑到了她的跟前。
来人是宋霁珩同父异母的妹妹。
宋霁珩母亲去世之后,宋家大爷后面便抬了林氏为正房,林氏同宋大爷共育二子一女,幺女十五岁大,名宋映薇,比程怜殊还小上一岁,自幼娇宠,素不容人。
自程怜殊来宋家之后,她和她一直不对付,想着法的作弄她。
这厢宋映薇一靠近,程怜殊便猜出今日这事是她动的手脚。
她还在那开口取笑,问她为何不站起身来?又问她看到那只蟾蜍可有亲近之感?她总归是乡野那头来的,这些东西怕是不少见。
程怜殊便更确信,今日这事是面前之人所为,看着宋映薇天真无邪却又恶毒的笑,她忽就觉得面前的蟾蜍也没那么恶心了。
她没有理会她,竟弯了腰,徒手薅了那只癞蛤蟆,扯过宋映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往她衣领里头塞。
此间陷入死寂,不过片刻,听得一声尖锐刺耳的叫声。
“啊!我要杀了你!”
霎时间,讲堂乱做一团。
*
京城的雪总觉比外头要冷一些,冬风将梅花香拨满了官道,香气凌冽,清润霸道,马车缓缓驶过,留下一道道车辙。
一阵妖风刮过,吹起车帘,隐约露出车内人俊逸锋锐的侧颜。
叫这冷风一吹,正闭目养神的宋霁珩睁了眼,他淡声问道:“多久到家。”
外头的随从听到问话,上前回道:“天寒地滑,慢了些,约莫还有半个时辰的功夫。”
他抬眼去见车内景象,只见端坐主位的公子面露几分疲惫。
也是,在外不停轴办了两月的公,和翰林院的上司一道赶回京后又在城门处拜别,各自归家,一直到现在才好不容易有机会能歇上一会。
宋霁珩“嗯”了一声,算是知晓,抬首看天,见正是黄昏时候,赤红的夕阳落满了人间大地,白雪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
寒冬时节昼短夜长,等一行人到了宋家之时天也已经黑透。
宋府的人已得了宋霁珩回京的消息,才下了马车,内知便忙撑伞迎了上来。
“三公子,您这可算是回来,老爷这些时日没少念叨您呢,好歹是赶在年前到了。”
宋霁珩同内知一道往里头走去,一边同他道:“刘叔不必如此迎我,我速去见祖父。”
这内知是府上的老人了,从十几岁时起就在宋家做事,到了后面渐渐掌管了府上大小杂事,现逢十一月底,快近年关,府上杂事更是让人忙得抽不开身。
但所有的事和宋霁珩回府比,都得排在后头。
城门那里传回了消息之后,他便一直等在此地。
刘内知听他说要去见宋首辅,忙道:“不急不急,老爷知公子赶路艰辛,让您先去修整一番,明日再见也不迟。”
宋霁珩也没坚持,轻抬下颌,算是默认。
宋府门口挂着金丝楠木匾额,两侧矗立两尊石狮,绕过影壁,过垂花门,入了大房居所,宋霁珩往自己院子回,半道却碰到林氏的人,说是请他往东厢房去一趟。
宋霁珩见她坚持,也不曾推脱,跟人往着东厢房去见林氏。
宋霁珩的母亲白氏在世时,林氏尚只是个姨娘,后来白氏去了三年,林氏从姨娘扶正,抬为正妻。
当初宋霁珩被寻了回来,她还跟着欢天喜地落了两滴泪,看着好不高兴。
她同宋霁珩的关系算不上多么母慈子孝,但若说差也称不上,中规中矩,井水不犯河水。
如今他在外头待了两月,林氏一上来就是嘘寒问暖,问东问西,生怕他在外面受了什么苦楚。
青年身形修长,宽肩窄腰,一身狐白轻裘衬得人愈发清冷,他坐于椅上,长睫轻敛,在眼下透出一道淡淡阴影,不辨喜悲,即便疲惫难掩,可仍是那般神仪明秀,姿容如玉。
宋霁珩听着她的寒暄,反应不大,只偶尔应上两句。
“回来就好,母亲也是怕你这些天在外头受苦。想你奔波赶路也是疲累,去滚翻热水早些歇息下来才叫舒服。我也不欲多嘴,只今个儿喊你来,也是有不得不说之事。”
见宋霁珩兴致不高,神色淡淡,林氏便也不再迂回,直奔了正题:“你临行前让小殊去了讲堂一道跟着听学,这本也就是一桩小事,她既是跟着你一道回来的,那我们自也把她当一家人来看,你要她听学,我们自都赞成,可你知道她在学堂里头做些什么事吗?”
宋家的讲堂又不是谁都能来的,像是程怜殊那样的,自是门槛都迈不进去的。
宋霁珩长指轻抚着手上的杯盏,听林氏顿句,道:“母亲直说便是。”
林氏说起程怜殊便是一阵摇头叹气,甚是头疼:“学业不精且不说了,总归是小地方来的,不指望她能懂些什么,可还总是惹讲堂先生生气,前些时日,还动手打了薇姐儿......”
屋中没有旁人,只听得炭火噼啪作响声,气氛有一瞬的凝滞。
宋霁珩手上动作也顿了,抬眼看向林氏:“动手伤人了?”
林氏解释道:“也算不得,只倒不如打人来的干脆!她......她竟是拿了蟾蜍塞薇姐儿的衣服里,这些天薇姐儿可是整宿整宿的梦魇,不点安神香都睡不着。你父亲也气着呢,让小殊莫再去学堂里头了。”
宋霁珩沉默了许久,林氏觑他神情,一时之间竟也猜不出他在想些什么。
不知过去多久,只见宋霁珩放下手上杯盏,冷冷吐出一句:“果真是混账性子。”
林氏闻此,又好声好气劝道:“不过是孩子小打小闹罢了,算不得大事,只她性子顽劣,在学堂里头怕是带坏其他族中子弟。”
“正是顽劣才更要学。”宋霁珩薄唇紧抿。
林氏还想说些什么,就见宋霁珩已起身告退,他道:“时候不早了,母亲早些歇息,我先退下了。”
不待她反应过来,人已经消失在了此间。
*
程怜殊是戌时得知宋霁珩回来的消息。
她本以为真要等到年底他才会回来,可不想比她预计的要早得多。
距那日她和宋映薇起了争执,也才将好过去五日而已。
她让水文出去打听,发现宋霁珩先是去了东厢房那里,想来是林氏将她动手的事说与了他听,她等着宋霁珩来同她兴师问罪,然而,听人说,他径自回了听雪院,关上了门,再没有出来的打算。
程怜殊晓得自己这回犯了错,那日她同宋映薇动手一事传到了林氏耳中,林氏让人打了她十下手板,又罚她跪了一个时辰,再后来,就是关她禁闭,让她在院中自省三日。
程怜殊也不知林氏有没有将那件事情添油加醋同宋霁珩讲,更不知宋霁珩现在有没有生她的气。
他这回出公差前,把她往那讲堂一丢就是三个月,不闻也不问,想她学些好的东西回肚子里。
然而他回家后,她什么都没学成,反倒还同人动起了手来,他知道了,定是要生气的。
可这能怪她吗?这凭什么怪她。
程怜殊这些时日心有不服,怨了那些讨厌的宋家人,连带着把宋霁珩也一同怨上。
若非是他,她也不用去讲堂,不用受那些老舍子气。
她是有些怨恨宋霁珩,但又不敢,也不想。
对他的怨恨来得快去得更快,她现在只想见他。
在房中等了许久,也仍不见宋霁珩有寻她问话的意思,怕是叫她那事气狠了。
她掰着手指头又熬了半个时辰,终再等不住,随手拿了件大氅套上,出了院门,去寻了他。
水文跟在屁股后面劝她,却怎么都劝不住。
两人的院子离得近,程怜殊不过一柱香的功夫就已走到听雪院的门口。
她扣响院门,很快便有人给她开了门。
“小姐,公子歇下了呢,您先回吧。”
程怜殊听开门的人如此说,更加断定宋霁珩是生气了,连见都不肯见她了。
她半是央求道:“麻烦你再帮我传传话,你同表兄说,我知道错了,我久不见他,就叫我见一面。”
那守门的门子道:“小姐您饶了我吧,天已经黑透了,公子已经歇了,怎敢叨扰。”
程怜殊见此,眼中浮上失落,却仍旧不肯离去,虽是不吵不闹,但执拗地站在原地。
门子见她如此,叹了口气,还是进去传话了。
不过一会,竟真就带着她进去了。
程怜殊本都不抱什么希望,想着宋霁珩气在头上,怕是怎么都不肯见她,没想到等了一等,竟真就进来了。
她心中有些忐忑,可想到三月未见,却又有些期待想念,又惧又喜的情绪相互交杂,让她将身上的衣服都拧得乱七八糟。
才进明间,就发现里头赫然坐着一人。
宋霁珩看着像是刚濯发净身,身上只着一件简单的玄色长裳,里头露出交叉中衣领子,乌黑的发规整散着,带着些许水汽。
他坐在大红酸枝椅上,正看到程怜殊往里头来,那双桃花眼微眯,深褐色的乌眸刺向了她,带着说不出的冷。
程怜殊见他神情冷然,后知后觉有些发怵,讷讷唤他:“表......表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