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逮只狗妖当坐骑 > 第37章 二十年前故人认

逮只狗妖当坐骑 第37章 二十年前故人认

作者:雪花飞羽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2-09 19:38:55 来源:文学城

“正是他,那时候他还年轻,面上谁都看不出什么,其实骨子里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他在淮西时,四处拉拢人,想要壮大势力。崔昭崔大人出身博陵崔氏,岂是他想拉拢便可以拉拢得来,李希烈便想从徐大人这里下手,数次送礼讨好。

徐大人一心忠君报国,没有收他的礼。李希烈心胸狭隘,便想要报复大人。他挑在大人路过淮西附近的时候,意图行刺大人。那一次行刺,我就跟在大人身边,我们经过一处峡谷,大好的天气,晴空万里,一点危险都没有发觉。走到一半,突然听到有人朝我们喊‘小心’。

大家听到声音抬头看,就看到齐澄这小子蹲在悬崖一处凸起来的石头上。我第一次见到他,心里就想这个人怎么这么奇怪,蹲在那里,两只手耷拉下来,落在前面的地上,衣服不像样子,头发也乱糟糟,跟条狗一样。大人后来把他带回去,我们私底下也问为什么对这小子这么好,大人说不知为何,第一眼见到他就颇喜欢,有眼缘。”

说到这里,吴大柱自己也笑起来,谢铃儿想象了一下画面,同样被乐到,说:“听起来就像有人遇到流浪狗,第一眼看中带回家。”

二黄有些别扭,吴大柱‘嘿嘿’笑了两声,接着说:“李希烈那小子在峡谷上方准备了很多滚石,一股脑全部推下来,打算将我们都弄死在那里。

当时前后都有石头,大家根本躲闪不及,齐澄力气大速度快,在滚落的石头上跳跃,把它们的轨迹方向改变,本来要落在我们身上的都擦身而过,大家趁着空挡骑马跑出来才脱身。可惜也没有证据指证李希烈,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谢铃儿说:“我听说他后来被部下毒死了,还是有报应的。”

吴大柱啐了一口,说:“便宜他多活这么多年,徐大人最后还是被他害死的。”

谢铃儿大为惊讶,问:“这话怎么说?”

吴大柱说:“李希烈叛乱那些年,四处攻打城池,曾经率领五万重兵围困了宋州北面的重镇宁陵,守城的将军是高彦昭和刘昌,他们苦守一个多月,情况危急,四处求救。长安城里的皇帝自己都顾不过来,被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攻打,哪里顾得上这边。最后还是浙西节度使韩滉韩大人派遣人马来解围。徐大人从宣州调走以后就去了浙西,也被韩大人安排去了宁陵,走之前安排我留下,没想到大人去了以后就再也没回来。”

说到这里,吴大柱开始抹眼泪,谢铃儿惋惜地问:“徐大人该不会牺牲在宁陵了吧?”

吴大柱点头,谢铃儿也有点伤感,二黄突然开口说:“我听说这件事以后,很后悔当时没有留下来。”

谢铃儿问他:“那你为什么要走?”

吴大柱挥挥手说:“不怪他。他从峡谷救下大人以后,大人问他家在何处,他说自己四处流浪,没有家。大人将他带回去,亲自教授武艺、念书,引得很多人眼红。齐澄跟着大人这样过了几年,我们不时接到朝廷的命令,出兵平叛。有那么一次,我没有跟着大人,齐澄跟着去了。

听回来的人说,叛军将大人围困在一处,可能无法活着回来,为了救人,齐澄变成了他原来的样子,从叛军中杀出重围,载着大人回来。那时候军中闹得沸沸扬扬,这次出去的人都说齐澄是妖怪,我没有亲眼看见,所以并不很相信。不过没几天齐澄就离开了,大人也严令不准提起此事。

直到这一次遇见你,才相信当年的事情确实是真的。不过徐大人待你真好,这把刀我记得大人从不离身,你走后我再没有见过,原来赠送给你了。”

谢铃儿非常惊讶的说:“这把刀原来是这样来的,第一次见到就觉得是把好刀。”

吴大柱说:“这把刀是大人家传的宝物,平日很细心爱护。”

二黄没有反驳,三个人吃饭说话,热闹了好一阵。吴大柱对二黄说:“我怕这里还有人认识你,还是少露面的好。”

谢铃儿替二黄答应了,想起来他的经历,不免问道:“徐大人不在了,那你现在做些什么为生?”

吴大柱说:“还能干什么,还在当兵。”

二黄有些吃惊,说:“我记得你说过,攒够钱回去娶村里东头的阿花,难道没结婚?”

“结了,我都有两个姑娘,已经在这里找了两户人家嫁出去了。你知道我当初家里穷,但凡有两亩田种,也不会出来当兵。现在还是没田种,挣一份军饷供我们两口子吃喝,再给孩子们攒点。”

谢铃儿想起此番的目的,问:“那你还是在浙西节度使下面做事?”

“是啊,徐大人死了,我年纪大了,他们就给我安排个管军马的活,几任节度使大人都还不错。”

“我听说朝廷喜欢派个太监到各地节度使身边当监军,是不是真的?”

说到这里,吴大柱声音放得小了,凑过来说:“当然是真的,山高皇帝远,谁知道你是忠是奸,不派个人看着你,皇帝能睡着觉?要是各个都是李希烈那样的人,皇帝死几回都不知道。我们原来的监军太监前几日刚走了,过几天来个新的,我打听过,是个姓张的老太监。”

谢铃儿估摸着就是她和二黄之前见过的老太监,看来自己比对方提前到了。三个人吃饱喝足之后,便离开了饭馆。

既然吴大柱提醒过此地可能有认识二黄的人,谢铃儿便选择在城外比较远的地方住店,为了防止错过张太监,谢铃儿放了信鸟在城内外四处探查盯梢。

大概过了好几日,信鸟飞回来报信,谢铃儿和二黄两个隐身来到城门口看情况。这里早早就有很多人在此地等候,浙西节度使被簇拥在正中间。

二黄耳朵微微抖动,说:“来了。”

谢铃儿向远处看过去,地面微微抖动,传来渐渐清晰的马蹄声,过一会儿,持符节的人出现在视野里面。随后有马车跟上,谢铃儿数了数人,大概也就十几二十个,并不算很多。

到了节度使面前,马车停下,张内侍从车里钻出来,只看他和谢铃儿上次见过时,穿着大不一样,全身锦绣的官服,其余随从也差不多,平白又多出几分气势和威严,扶他下马车的仍是他的小太监徒弟。

谢铃儿感慨一句:“都要认不出来了,真是人靠衣装。”

随后两个人仗着隐身,大着胆子跳到附近一处堆放物品的推车上面,可以清晰地看见全场的举动。

张内侍刚走下马车,浙西节度使立马带着众人上去寒暄。浙西节度使语调亲切地说:“张内侍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张内侍神情颇不以为然,语气淡淡地说道:“我一把老骨头还能为圣上效命,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浙西节度使点头称是,遥遥朝西北方向抱拳,说:“我等也要以张内侍为楷模,报效朝廷。”

张内侍勉强露出点笑意,说:“圣上自然知道你等一片赤心,否则怎敢将这偌大的浙西交到大人手里。”

双方说了好些场面上的客套话,浙西节度使为张内侍介绍在场众人的姓名官职,张内侍一一见过。

到了最后,浙西节度使摆手准备将张内侍迎进城内,说:“大人快随我到府上一叙。”

张内侍摇摇手,说:“不了,我听说大人勤于事务,经常在军营操练,既然来了,我也入乡随俗,先去军营看看。”

一众官员面面相觑,看起来有些为难。浙西节度使笑意有所收敛,想了一下,重新笑容满面地说:“这有何不可,大人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张内侍冷笑一声,说:“可不敢随便提,来之前还以为浙西是个穷地方,一路上看,好像也没有想的那样穷。”

浙西节度使好耐性,口吻不变,说:“浙西自然不比长安城富裕繁华。”

张内侍没有接着说话,这时一个姓卢的参军开口说:“下属这就去安排,在军营里重新设宴招待张大人。“浙西节度使一挥手,让他去办事,随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开往军营。

谢铃儿两个也一路尾随来到军营,军营的围墙对他们来说,就像不存在一样,轻松就越了过去,两个人找了屋檐蹲守,接着看底下发生的事情。

张内侍仍然坐着之前的马车一路过来,浙西节度使专门安排了人来迎接他。谢铃儿突然听见二黄说:“吴大柱,他怎么在这里?”

谢铃儿仔细看过去,竟然看到吴大柱也在迎接的队伍里,她说:“记得吴大柱说过他在这里是管马匹的。”

张内侍从马上下来,小太监伸手去扶他,可能吃力不准,小太监脚扭了一下,撞在马身上。

正好吴大柱几个人已经牵过马匹,准备卸了马车,带马去吃点粮草。马骤然被撞,对周围环境也不熟悉,昂首扬蹄嘶叫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