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一上台,在政治方面那可是雷厉风行。
萧太后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聪明人,她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于是提出 “惟在得人” 的想法。不管是汉官,还是从汉人俘虏里,只要有才干,都能被她重用。像康昭裔、王继忠这些人,都在她手下发挥了大作用。而且她还搞了 “荫生” 制度,让有功之人的子孙也能跟着受益。但要是有官员谄媚讨好或者贪污受贿,那她可绝不姑息,严惩不贷。
在法律这块,以前辽国刑法严酷,契丹人和汉人法律地位不平等,汉人犯错惩罚重,契丹人犯错惩罚轻。萧太后可看不惯这一点,她以《唐律》为基础,大刀阔斧地改革,让汉人和契丹人地位平等,刑法也变得宽平,还释放了奴隶,调整了司法机构,让平民也有地方能申冤。在官制上,辽国本来就有独特的南北面官制,萧太后又吸收了宋制,把这个制度完善得更好。北面官掌管军政大事,大多是契丹贵族担任,南面官仿照唐制治理汉人事务,官员既有汉人也有部分契丹贵族。】
大汉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刘彻不喜异族,但是这个萧太后,刘彻再不喜欢,也得承认萧太后是一个能力不凡的政治家,她的政治有其独到之处,值得他借鉴。
【经济方面,萧太后也没闲着。她向燕云地区以外的非农业区,督促、奖励和辅助农业生产。改革赋税,遇到天灾**的地区,就减免租赋。像统和二十年,南京降暴雨,好多村庄被淹,她马上就下令免除行在五十里的租税,水淹的民众赋税也不用交了。她还把奴隶身份改成农奴身份,采用封建式征收地租的形式,加强农业建设。水利也兴修起来,还多次下令保护农田,不能耽误农时,围猎也不能破坏农田。
文化上,萧太后在辽景帝时期就开始在地方实行科举,不过那时候还没形成真正的制度。她掌权后,就着手建立起了完善的科举制度。统和六年,正式开科取士,一开始科举选拔的人才少,就那么二三人,后来澶渊之盟后,科举进一步推行,到统和二十四年,选出来的进士都有二三十人了。她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创办学校,给官员灌输儒家思想,强调 “孝” 与 “忠”。让地方和中央官吏研读地方史,武将也得读书。这一系列举措,把辽国之前文臣苛奢、武将骄横的形势扭转了不少。】
大辽以前的朝代面对萧太后的政策,也认为萧太后所为异族,可是确实是有其非凡之处, 都选择借鉴萧太后政策好的地方,好与本朝实际结合,成为他们的。
大辽
萧太后这时抄起自己日后的政策,也抄的不亦乐乎!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
大辽的臣民们此刻充满对太后的敬意,他们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太后感到自豪!
大宋的大臣们对于萧太后,那就心情复杂了,这个他们大宋无法战胜的敌人,再不承认都无法否定萧太后的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