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盘点名留青史的女性开始 > 第100章 废王立武之权利之争

【在很多人看来“废王立武”就是唐高宗李治沉迷美色,昏庸的表现,可是,“废王立武”事件绝非是一桩简单的宫闱之争。李治之所以坚持废后,甚至不惜为此捏造罪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从他的舅舅、太尉长孙无忌手中夺权。】

天幕说的,嬴政与刘彻这些皇帝都猜到了,至于唐后那些以为唐高宗是被美色所迷的人,这会儿也明白了李治所为可不是什么宫闱之争?而是政治斗争。

长孙皇后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可见天幕这样说,只觉得哥哥与长孙家要不好了。

【李治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早年曾想立自己的嫡次子、魏王李泰为皇太子。然而在长孙无忌的强烈要求下,李世民最终选择了妥协,将储君之位留给了嫡三子、晋王李治。因此李治后来能成为皇帝,长孙无忌居功至伟。

李泰、李治都是长孙无忌的侄子,为什么他要厚此薄彼,拥立李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治性格软弱,易于控制。虽然长孙无忌在太宗朝就已位极人臣,但权力这东西总是多多益善,所以长孙无忌扶持李治说白了也是为自己将来专权考虑。

太宗去世后,李治顺利登基称帝,然而朝政大权却掌控在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手里。为了进一步扩充权力,长孙无忌还搞出了一桩破绽百出的“房遗爱谋反案”,借此清洗掉了一大批政治对手。当时身为皇帝的李治恳请保下荆王李元景和吴王李恪的性命,他对长孙无忌等宰执重臣说道:“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

“房遗爱谋反案”发生前,李治对长孙无忌专权就已感到不满,但他或多或少对自:己这位舅舅还存着感恩之心,毕竟皇位也是舅舅给他争取过来的。可是“房遗爱谋反案”的结果让李治彻底心寒,而且他也很清楚,自古权力之争就是你死我活,子弑父,弟杀兄的情况数不胜数,更何况长孙无忌只是舅舅,比父亲兄弟的关系要远多了。

因此,“房遗爱谋反案”虽然进一步强化了长孙无忌的权力,但同时也坚定了李治想要夺回权力的决心。然而当时的朝廷完全是长孙无忌的一言堂,如何才能打破这块坚冰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治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废后。】

嬴政与刘彻等皇帝们,都认为这事李治没错,没有皇帝能忍受,有权臣阻碍自己的权利,哪怕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那也不是对方放肆的理由!

大唐贞观时期

长孙无忌此刻暗道:不好,现在自己还没做这事,妹夫已然知道日后发生的事了,未来的自己真糊涂,怎么办这样的蠢事?还好妹妹还在,自己是不会有性命之危,但是,权利肯定与自己无关了,还来不及心痛,必须立刻进宫,向皇帝请罪。

长孙皇后面对这样的场面,心里已经有预料:自己的兄长是个恋权的人,自己几次三番劝说,二哥不要给太多权利于兄长,同时也告诉哥哥要本分,莫要贪恋权利,没想到兄长还是如此!为了权利与儿子李治反目成仇,还敢搞什么谋反,天幕没说下面哥哥长孙无忌的结局,长孙皇后已然有预料了。

长孙皇后这次听天幕盘点 ,还来不及为兄长与儿子斗争而难过,立马向唐太宗李世民为哥哥请罪,毕竟哥哥所做所为就是再犯大忌啊!

李世民本来见天幕所说,对自己的大舅兄心里是非常不舒服,认为对方太过放肆了,竟敢害李恪,就算李恪不是自己宠爱的孩子,那也是皇子,他长孙无忌怎么敢如此!可见到自己妻子请罪,又想起长孙无忌对自己的帮助,哪怕心里有疙瘩,还是决定绕过长孙无忌一次,毕竟事情还没发生,不过权利不能再给他。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