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成阶下囚后,我和将军搞基建 > 第15章 骑兵砺刃,苜蓿初播

萧彻夹菜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沈砚时,眼底的笑意比石桌上的阳光更暖些。“好,正好让你看看阿木打的马掌合不合用。”

他放下竹筷,指腹无意识摩挲着碗沿,那是只粗瓷碗,边缘有些许磕碰的痕迹,还是去年守城时从敌军营地里缴获的,如今成了将军府常用的餐具。

饭后两人没急着出门,萧彻去库房取了两副护膝,是用羊皮鞣制的,边缘用麻线缝了防滑纹。

“草原上风大,骑马时护着膝盖好。”他把其中一副递给沈砚,指尖触到沈砚的手心,两人都顿了一下,又很快收回手。

沈砚低头系护膝,见萧彻的手指骨节分明,指腹上还留着常年握刀的薄茧,方才递护膝时,那点温度似乎还留在自己手心里。

两人并肩往城外走,路过学堂时,正好听到里面传来孩童的读书声,“凉”“州”“家”,稚嫩的声音透过窗纸飘出来,带着几分认真。

沈砚脚步顿了顿,透过窗缝往里看,见几个娃娃正拿着木笔在石板上写字,小脸上沾了些炭灰,像只只小花猫。

守在学堂门口的老仆见了他们,连忙躬身行礼:“沈公子,萧将军。”

“娃娃们学得怎么样?外来的先生要是想入职,记得让他们找张老汉和李婶做担保,还得试讲三天,我会过来听听。”

沈砚特意叮嘱,语气比平时郑重些。老仆愣了愣,随即点头应下:“记下来了,沈公子。”

萧彻在一旁补充:“要是有人问起骑兵训练、苜蓿地的事,别让娃娃们搭话,就说这些得问将军和沈公子。”

他知道拓跋烈可能会打学堂的主意,提前防备总没错。

荒地旁的田埂上,张老汉早早就到了。

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藏蓝色短褂,腰间松松系着根麻绳,布口袋空荡荡地挂在绳上 昨天的麦种已经撒完了。

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他的布鞋,裤脚沾了圈黄泥,他却浑然不觉,蹲在青稞田边,手里捏着根小木棍,轻轻拨弄着刚冒芽的青苗。

“哎,你这小芽儿可得好好长。”

他对着一株蔫了点的青苗轻声念叨,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小心翼翼撒了点草木灰在根部,“沈公子说这东西能防霜,你可得给点力,别冻着。”

旁边种苜蓿的流民见了,笑着喊:“张大爷,歇会儿吧,太阳都出来了,露水也干了!”

张老汉直起腰,捶了捶发酸的后背,笑着摆手:“不歇,再看看。昨天夜里下了点霜,我怕冻着苗儿,天没亮就来了,把田边的稻草都掀了,让它们晒晒太阳。”

“对了,下午还得去苜蓿地帮忙除草,沈公子说每天安排一个秋耕的、一个老弱的搭伙照料,不耽误两边的活。”

他指了指田埂边堆着的稻草,又从怀里掏出那本泛黄的“秋耕日志”,翻开纸页,用炭笔一笔一划写着:“十月十二,青稞芽无冻害,撒草木灰;苜蓿播种三亩,稻草人立齐,下午安排老王(秋耕)、刘婆(老弱)除草。”

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格外认真。

他摸了摸日志封面,这是沈公子特意给他的,说记下来明年再种就有经验了。

正摩挲着,远处传来马蹄声,张老汉抬头一看,见沈公子和萧将军牵着马往这边走,连忙把日志揣进怀里,快步迎上去:“沈公子!萧将军!你们来啦!快看看这青稞芽,比昨天又高了点!”

他拉着沈砚蹲到田边,指着一株壮实的青苗,眼里满是欢喜:“你看这根,扎得稳着呢!王婶今早还跟我借草木灰,说她家萝卜苗也得防霜,我让她多撒点,别跟去年似的冻坏了。”

“对了,昨天瘦高个说,城里的玉米种子下周就到,我已经把西边的地翻好了,就等着种子来!要是需要担保外来先生,我跟李婶都愿意,咱们可得把学堂看好了。”

沈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青苗果然比昨天精神了不少,叶片上还沾着阳光的光斑。“大爷辛苦了,后续要是缺草木灰,就跟瘦高个说,让他多烧点。担保先生的事,有您和李婶在,我们也放心。”

沈砚笑着说。

张老汉连忙点头,又絮絮叨叨说起秋耕的进度,萧彻站在一旁听着,见老人说起庄稼时眼里的光,嘴角也忍不住弯了弯。

等沈砚和萧彻往草原方向走,张老汉还站在田埂上挥手,直到两人的身影走远,才又蹲回田边,继续用小木棍拨弄着青苗。

他活了大半辈子,颠沛流离,还是头一次觉得,守着这几亩田,帮着担保先生,都是在守自己的家。

出了城,草原的风就裹着青草的气息扑过来,吹得沈砚的青布长衫猎猎作响。

远处的骑兵训练场地已经聚了些人,五十名士兵牵着战马站成两排,战马身上的鞍鞯是新缝的,马背上还搭着阿木刚送来的马掌,泛着冷硬的铁光。

不远处的草地上,搭着个简易的茅草棚,棚子外挂着个木牌,写着“马医棚”,里面坐着个穿灰布长衫的老人,正低头磨着草药。

那是沈砚前几天找到的老兽医,姓赵,之前在北燕给马治病,逃难来凉州后,靠给流民的羊治小病为生,昨天刚治好李婶家的羊,今天正式来照料战马。

“将军!沈公子!”负责训练的校尉见了他们,连忙迎上来。

他穿着轻便的皮甲,甲胄边缘磨得有些发亮,脸上沾了些尘土,却难掩眼里的精神头。

“马掌都试过了,阿木的手艺真不错,大小正合适。赵兽医也来了,刚给几匹战马检查过,都很健康。”

萧彻走到战马旁,抬手抚过马颈那匹战马是上月用三十张羊皮换来的,毛色是深棕色,眼周有块白毛,像缀了颗碎雪。

“先练慢跑,让战马适应新马掌。赵兽医,辛苦你盯着点,要是有战马不对劲,及时说。”

他转头对茅草棚里的赵兽医说。赵兽医连忙点头,手里的草药磨得更起劲了:“将军放心,我会盯着的!”

萧彻翻身上马时,动作干脆利落,深青色劲装的下摆扫过马腹,露出腰间悬挂的弯刀,刀鞘上的铜环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沈砚也翻身上马,他骑的是匹母马,性子温顺些。

刚坐稳,就见萧彻策马过来,伸手帮他调整了缰绳的长度:“太紧了勒手,太松了不好控马。”

他的气息离得很近,沈砚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皂角香,混着草原的青草气,莫名让人安心。

骑兵训练开始后,萧彻先示范了基本的骑马动作,双腿夹紧马腹,腰背挺直,手里的缰绳要“松而不晃,紧而不勒”。

他策马慢跑时,深青色的身影在草原上格外显眼,长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偶尔回头看向沈砚时,眼神里带着几分期许。

沈砚坐在马背上看着,见有个年轻士兵骑马时总往一边歪,萧彻就放缓速度,在他身边耐心指导:“右腿再用点力,别慌,战马能感觉到你的情绪。”

士兵听了,调整姿势后果然稳了不少,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

赵兽医也没闲着,绕着训练场地慢慢走,时不时停下来观察战马的步态,手里还拿着块帕子,偶尔帮战马擦去嘴角的白沫。

“阿木的马掌确实好用,赵兽医也来得及时。”

沈砚低声对身边的校尉说。

校尉点头笑道:“可不是嘛!之前的马掌总磨脚,战马跑不了多久就焦躁,现在这马掌又耐磨又贴合,刚才跑了两圈,战马都没闹脾气。萧将军还说,以后每月用十张羊皮再换两匹备用马,以防万一。”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阿木背着个布包跑过来,身上的灰布短打沾了不少铁屑,脸上还带着汗水。

“将军,沈公子,我来看看马掌合不合用。”

他跑到萧彻的战马旁,蹲下身仔细查看马掌,手指轻轻敲了敲铁掌,“要是松了,我再回来调整。”

萧彻翻身下马,拍了拍阿木的肩膀:“做得很好,以后骑兵的马掌就交给你了。”

阿木听了,眼睛亮得像草原上的星星,用力点头:“我一定好好做,不耽误训练!”

他又从布包里掏出几块麦饼,递给士兵们:“我娘烤的,大家歇的时候垫垫肚子。”

沈砚看着这一幕,心里暖融融的。他翻身下马,走到阿木身边:“下次打马掌时,要是缺铁料,就去铁匠铺找老铁匠要,官仓里还有些存铁。”

阿木连忙道谢,手里的麦饼递得更起劲了。

赵兽医也走了过来,笑着对沈砚说:“沈公子,刚才看了,这些战马都很壮实,就是得注意,训练完别马上喂太多料,容易胀肚子。”

沈砚点头记下,又跟赵兽医聊了几句战马养护的细节。

训练歇下来时,士兵们围着阿木说话,有的问马掌怎么打,有的夸麦饼好吃,草原上满是欢声笑语。

萧彻走到沈砚身边,递给他一壶水:“草原上干燥,多喝点水。”沈砚接过水壶,见壶身是青铜的,上面刻着简单的云纹,是萧彻常用的那只。

“去看看苜蓿播种的情况吧,顺便看看稻草棚搭得怎么样了,别让种子受潮。”

萧彻提议道。

两人牵着马往草原边缘走,那里有三块刚翻好的田地,三个流民正弯腰播种,手里的木勺一勺勺将绿色的苜蓿种子撒进土里,动作仔细得像在呵护珍宝。

田地旁搭着个简易的稻草棚,棚子下面堆着些晒干的稻草,是用来储存收割后的苜蓿的。

“沈公子,萧将军!”其中一个流民见了他们,连忙直起腰打招呼。

他穿着件打补丁的灰布短衫,裤脚挽到膝盖,露出沾着泥土的小腿,手里的木勺还沾着些种子。

“这苜蓿种子真饱满,按您说的,每亩撒三斤,都撒匀了。稻草棚也搭好了,以后收割了就能存进去,不怕下雨。”

沈砚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里面混着几颗苜蓿种子,颗粒圆润,泛着油亮的光泽。

“撒完后再用耙子耙一遍,盖层薄土,别让鸟啄了。”

他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稻草人,“昨天让瘦高个扎的稻草人,也立在田边,能吓吓鸟。”

流民连忙点头,拿起旁边的木耙开始耙地。

萧彻站在一旁,看着沈砚指导流民的样子,他蹲在田边,青布长衫的下摆沾了泥土,却半点不在意,手指耐心地比划着盖土的厚度,阳光落在他的发顶,像镀了层金边。

萧彻忽然觉得,这样的画面比战场上的胜利更让人心安。

“等苜蓿长出来,割了晒干,就能当战马的饲料了。

到时候让士兵们帮忙收割晾晒,别耽误流民的秋耕。”

沈砚起身对萧彻说,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萧彻点头:“按你说的,两个月就能收割,到时候我安排五个士兵过来,跟流民搭伙干。”

两人又在田边待了会儿,看着流民把稻草人立好,才牵着马往回走。

路过骑兵训练场地时,士兵们已经重新开始训练,马蹄声“哒哒”响在草原上,像在为凉州的未来敲打着节奏。

赵兽医还在场地边转悠,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记录着每匹战马的状态,偶尔跟士兵叮嘱几句养护的注意事项。

往回走的路上,沈砚忽然想起什么,对萧彻道:“昨天审问细作时,他们说拓跋烈还会派细作来,伪装成流民,咱们得再跟里正们叮嘱下,多留意新来的流民,特别是没家人的。”

“还有投诚士兵的情报,得跟城门口的登记记录、流民的观察交叉比对,别出岔子。”

萧彻点头:“我已经让人去通知了,投诚士兵的家人也安置好了,住在流民区的东头,跟其他流民相处得不错,他们说以后会更用心查探情报,有消息会先跟里正说,再报给我们,多一层核验。”

北魏边境的营帐里,烛火只剩豆大一点亮,昏黄的光勉强照亮案几上的羊皮地图。

拓跋烈坐在铺着黑羊皮的胡凳上,手里捏着刚送来的鸽信,信纸边缘被他捏得发皱,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信上只有短短一行字:“前两批细作失联,凉州反查甚严,流民登记需推荐人,学堂先生需本地流民担保。”

“废物!连个流民都装不像!连学堂都进不去!”

他猛地将信纸摔在案几上,青铜酒壶被震得倾倒,冷酒洒在地图上,晕开深色的痕迹,正好盖在“凉州草原”的标记上。

亲兵低着头站在帐角,大气都不敢喘,自上次细作送回“凉州种苜蓿喂马、找了老兽医”的消息后,后续再无音讯,将军的脾气就一天比一天暴躁,今早还摔了两个瓷碗。

帐帘被夜风掀起,卷进几片带着霜气的枯草,烛火猛地晃了晃,差点熄灭。

拓跋烈起身走到帐口,望着凉州的方向,夜色里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却仿佛能听到那边传来的战马嘶鸣和孩童读书声。

“黑风部落那边还没回信?”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颈间的狼牙项链随着呼吸轻轻晃动。

亲兵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回话:“首领说……要等咱们确认凉州骑兵的具体数量和训练进度,才肯定下出兵日期,还说若再拿不到有用情报,就要减少三成援兵,粮草也得再加两成。”

“加就加!”拓跋烈冷笑一声,抬手按在腰间的长刀上,刀鞘上的宝石硌得掌心发疼,“不过是些草原部落,也敢跟本将军谈条件!”

可话刚出口,他就想起细作失联的事,连靠近凉州都难,怎么查骑兵数量?

他转身走回案几旁,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凉州草原”标记,那是萧彻训练骑兵的地方,如今不仅种了苜蓿,还找了老兽医,连备用马都想到了,这让他心里的焦躁更甚。

“再派个人去。”他忽然对亲兵说,语气里带着几分阴狠。

“让咱们在北燕的暗线,伪装成卖马具的货郎,带些马鞍、马镫去凉州,别查军情,就跟骑兵套近乎,看看他们有多少战马,训练到什么程度。”

“记住,别带任何标记,就说从西域来的,马具是祖传的手艺,只求混口饭吃。”

亲兵愣了愣,连忙应声:“是!属下这就去安排!”说完转身退下,帐内只剩拓跋烈一人。

他拿起案几上的酒壶,倒了杯冷酒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却压不住心里的焦躁。

他盯着地图上的“凉州”二字,眼底闪过狠厉:“萧彻、沈砚,你们以为这样就能守住凉州?明年春天,十万大军压境,我倒要看看你们还能不能这么安稳!”

路过铁匠铺时,里面的打铁声还在响。

老铁匠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正跟城门口的士兵交接信息。

“今天没可疑人,就是有个货郎来卖针线,登记了姓名和籍贯,还查了货担,没夹带东西。投诚的李兵刚才来说,流民区没新来的人,一切都正常。”

老铁匠说着,把本子递给士兵,又补充道,“阿木在里面打马掌呢,说要多打些备着,以后换马掌也方便。”

见了沈砚和萧彻,老铁匠连忙起身:“沈公子,萧将军,阿木在里面打马掌呢,说要多打些备着。刚才城门口的士兵还说,以后外来货郎的登记记录,会每天跟投诚士兵、里正的观察记录比对,确保没问题。”

沈砚走进铺里,见阿木正抡着铁锤敲打铁块,火星溅在他的脸上,他却浑然不觉,眼里只有手里的活计。

“阿木,别太累了,注意休息。”沈砚叮嘱道。阿木抬头笑了笑:“不累,多打些马掌,士兵们训练才方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