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成阶下囚后,我和将军搞基建 > 第11章 修城固防,暗流又生

晨露还凝在城墙的砖石上时,凉州城已漫开淡淡的炊烟。

沈砚站在城南塌落的城墙下,指尖轻轻拂过一块断裂的青石板。

石板边缘被岁月磨得有些圆润,却在昨夜暗探翻越时磕出了新的豁口,沾着些许潮湿的泥土。

他身上的青布短衫领口沾了片草叶,是方才蹲在废墟旁勘察时蹭上的,腰间的薄竹片贴着布料,传来熟悉的微凉触感。

“这处地基倒还算扎实。”萧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晨起未散的清哑。

沈砚回头时,正见他弯腰捡起一块碎石,指尖捏着石块在掌心轻轻摩挲。

萧彻今日换了身深灰色劲装,领口和袖口缝着耐磨损的粗麻,往日束得整齐的长发松了半束。

几缕墨色发丝垂在颊边,遮住了眼底些许红血丝,却没掩去眼神里的专注。

他手里还夹着一卷羊皮修缮图,图纸边角被夜风卷得有些发毛,上面用炭笔标注的加固点位却清晰分明。

沈砚接过图纸,指尖落在“城垛补修”的标记上:“外层砖石风化得厉害,得先把松动的都拆下来,换新砖的时候要掺些水泥,这样能更牢固。”

他抬眼望向城墙内侧,“另外,得在这处加筑两个马面,既能瞭望城外动静,万一敌人再从缺口偷袭,也能从侧面夹击。”

萧彻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城墙内侧的地面还留着昨夜清理暗探痕迹的浅坑。

他点头时,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的巷口传来动静,瘦高个扛着两把铁锹走在前面,灰布短打的裤脚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沾着的泥点。

张老汉提着一个竹编水壶,身后跟着十几个流民,有扛着木板的,有背着麻绳的,脚步声在清晨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

“沈公子!萧将军!”瘦高个老远就扬着声打招呼,走近时才发现两人身上的尘土,连忙把铁锹往地上一放。

“您二位怎么亲自来蹲废墟了?这种粗活交给我们就行!”

张老汉也凑过来,把水壶递到两人面前,壶口还冒着淡淡的热气:“刚熬的米汤,你们先润润嗓子。咱们流民虽说没学过打仗,搬砖运石、清理废墟还是利索的,保准不耽误修城墙的工夫。”

沈砚接过水壶,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传到掌心,他笑着道:“多谢张大爷,有大家帮忙,咱们的城防才能快点补好。”

他转头对萧彻道,“城墙这边就麻烦你盯着,我去城北看看排水渠,昨天发现的暗沟得尽快钉上栅栏,免得再被人钻了空子。”

萧彻应了声“好”,目光落在沈砚转身离去的背影上。

青布短衫的下摆随着脚步轻轻晃动,腰间的薄竹片偶尔会露出一角,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竹纹光泽。

直到那背影拐进巷口,他才收回目光,拿起修缮图对工匠们道:“先按图纸标记的范围拆松动砖石,新砖我已经让人去砖窑调了,晌午前准能送到。”

工匠们应了声“是”,立刻拿起撬棍开始拆砖石。

萧彻蹲在城墙根,指尖沿着地基的石缝慢慢摸索,偶尔会用石块轻轻敲击,听着砖石传来的声响判断稳固程度。

晨露渐渐被阳光晒化,他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下颌线滑落,滴在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深色,却丝毫没停下动作,他知道,城墙多加固一分,凉州百姓就多一分安全。

城北的排水渠旁,沈砚正蹲在渠边查看暗沟的宽度。

渠里积着半渠淤泥,散发着淡淡的腥气,几只蜻蜓在水面上低飞,偶尔会停在露出淤泥的石块上。

他卷起衣袖,伸手探进暗沟指尖触到冰凉的石壁,能清晰摸到石壁上被水流冲刷出的浅痕。

“沈公子,您小心些!”身后传来流民的声音,沈砚回头时,见两个年轻流民扛着木板跑过来,木板上还放着几包铁钉。

瘦高个也跟着跳进渠里,挽起裤腿站在淤泥里,用铁锹扒开一块堵塞的石头:“您看这暗沟,宽得能容下两个人并排走,要是不钉结实的栅栏,敌人真能从这儿偷偷摸进城里!”

沈砚点头,看着瘦高个满身淤泥却依旧干劲十足的模样,也跟着跳进渠里,冰凉的淤泥没过脚踝,带着水的寒气顺着裤管往上爬,他却浑然不觉,只专注地量着暗沟的尺寸。

“栅栏得按这个尺寸钉,高度要到胸口,再用水泥把底部和石壁粘牢,确保推不动、拆不开。”

流民们立刻动起手来,有的用墨斗在木板上放线,有的用锤子敲钉子,铁锹碰撞石块的声音、锤子敲打木板的声音,在清晨的城北交织成一片。

沈砚也拿起一把锯子,帮忙锯着过长的木板,木屑落在他的衣襟上,他却顾不上拍掉,他心里清楚,排水渠的暗沟是凉州城防的软肋,必须尽快堵上这个漏洞。

同一时刻,凉州城外五十里的联军营地,晨雾像一层薄纱裹着帐篷,却裹不住营地里的火药味。

北魏副将拓跋远踩着露水,领着十几个穿黑甲的士兵,把北燕将领慕容烈的帐篷围得水泄不通。

他手按在腰间弯刀的刀柄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昨夜收到的密信还揣在怀里,信纸被手汗浸得发皱,上面“北燕愿以部落粮食换凉州入城权”的字迹,像针一样扎着他的眼。

“慕容烈,滚出来!”拓跋远一脚踹开帐篷门,帐内的烛火被风卷得摇曳,正照见慕容烈擦刀的手顿在半空。

慕容烈穿着棕色皮甲,袖口沾着马汗,刀身映出他冷得像冰的脸,他“哐当”一声把刀拍在桌案上,站起身时皮甲摩擦出刺耳的声响:“拓跋远,你疯了?凭什么带兵围我的帐篷?”

“凭什么?”拓跋远把密信扔到他面前,声音里满是怒火,“你敢说这不是你写的?说好三路合攻凉州,你倒好,背地里跟萧彻做交易,想把我们北魏当枪使?”

慕容烈拿起密信扫了一眼,气得额角青筋直跳,一把将信撕成碎片:“这是假的!是有人故意挑拨!”

他指着帐外道:“倒是你们北魏,昨天夜里偷偷把部落存的青稞运走了,当我不知道?我看你们是想独占凉州!”

两人的争吵声引来了部落首领阿古拉,他手里举着一个空粮袋,黝黑的脸上满是怒容:“别吵了!北魏的人抢了我们的粮食,还说让我们先去攻城当炮灰!这仗没法打了!”

拓跋远看着眼前剑拔弩张的局面,心里也发慌,原本约定好的五千兵力,现在倒先内讧了。

他咬着牙,狠狠踹了一脚木桩:“罢了!这凉州城各打各的!谁先攻下来,好处就归谁!”

慕容烈和阿古拉冷哼一声,各自转身去收拾兵马。

晨雾渐渐散去,原本整齐的营地变得乱糟糟的,士兵们互相瞪着眼,没人再提“合力攻城”的事,只剩下满营的猜忌和不满。

晌午时分,太阳升到头顶,城墙下的松动砖石已拆得差不多,新砖也陆续运到,城北排水渠的栅栏也钉好了大半,只剩下最后几块木板没拼接。

沈砚和萧彻在将军府的院子里汇合,两人都没顾上换衣服,身上沾着的尘土和淤泥还没清理,却先凑到桌前看防御计划。

亲兵端来两碗热面,面条上卧着一个荷包蛋,还撒着些葱花。

沈砚拿起筷子时,才发现指尖因为握锯子磨出了几个红印,他不在意地揉了揉,夹起面条道:“排水渠的栅栏明天就能全部钉好,再抹上水泥,三天内准能干透。”

萧彻喝了一口面汤,目光落在桌角的纸条上,那是友军清晨送来的消息,纸条边缘还沾着些露水的痕迹。

他把纸条推到沈砚面前:“北魏大军已经到了城外五十里的山口,听说还和北燕、部落的人汇合了,预计三日后会进攻。”

沈砚夹面条的动作顿了顿,拿起纸条仔细看了一遍,眉头微微蹙起:“联军兵力至少有五千,咱们只有一千士兵,就算加上百姓,硬拼肯定不行。”

他放下筷子,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忽然眼睛一亮,“北魏和北燕、部落本就不是一条心,北魏想独占凉州,北燕想要土地,部落想要粮食,咱们不如从这里下手,让他们互相猜忌。”

萧彻顺着他的思路想下去,眼底也泛起亮光:“可以伪造几封密信,就说北魏要和咱们私下议和,事成后把北燕和部落的人都留在凉州。”

“再让人去联军营地附近散布谣言,说北燕要偷偷和咱们交易,用部落的粮食换进城的通路。”

“还要在他们必经之路设埋伏。”

沈砚补充道,指尖在地图上圈出一片树林,“这里树木密,适合藏人,挖上陷阱、备好火油箭,等他们因为猜忌分散兵力,咱们再逐个击破。”

两人越说越顺,很快就敲定了计划,萧彻负责伪造密信、安排人散布谣言,而沈砚负责带着工匠和士兵去树林设埋伏,挖陷阱、准备火油箭。

饭后,两人各自带着人出发,将军府的院子里瞬间热闹起来,士兵们搬着物资往来,流民们也主动来帮忙,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紧张,却又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

接下来的两天,凉州城像是上了弦的钟,所有人都在围着防御工事转。

城墙的新砖一块接一块砌起来,马面也渐渐有了雏形,排水渠的栅栏全部钉好,水泥抹在缝隙里,在阳光下渐渐凝固。

树林里的陷阱挖了一层又一层,里面插满了削尖的木刺,火油箭也堆成了小山,箭囊旁的打火石码得整整齐齐。

内城的街道上,张老汉正领着十几个老流民往路口搬石头。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腰间系着根麻绳,每搬一块石头都要扶一下腰,昨天帮着扛新砖时闪了腰,今早起来疼得直咧嘴,却还是揣着铜哨子来了。

“张大爷,您歇会儿吧,这点活我们来就行。”

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接过他手里的石头,她是流民里年纪最小的,却也跟着搬了一上午的木板。

张老汉摆了摆手,靠在墙边喘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几个烤得金黄的馒头:“我不累,你们也别光顾着干活,先吃个馒头垫垫肚子。”

他指着不远处的官仓,“咱们守着这路口,要是有漏网的敌人摸进来,先把石头路障推过去挡着,再吹三声哨子,附近巡逻的士兵很快就到。”

正说着,两个巡逻的士兵扛着长矛走过来,看到堆得半人高的路障,笑着道:“张大爷,有你们在,我们心里也踏实!”

张老汉也笑了,皱纹挤在一起,像盛开的菊花:“你们在城外拼命,我们在城里守着,都是为了凉州。你们放心,只要我们还有口气,就绝不让敌人进内城一步!”

小姑娘咬着馒头,用力点头,转身又去搬石头。阳光洒在路障上,石头的阴影里,藏着的是一群普通百姓,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家。

第三天的清晨,天还没开始亮,友军的信使就骑着快马赶到了将军府。

沈砚和萧彻披着外衣迎出去时,信使的铠甲上还沾着夜露,他翻身下马就递过纸条:

“北魏和北燕、部落闹起来了!您二位的计策管用了,他们互相猜忌,已经分成三路。北魏带三千人走中路,北燕和部落各带一千人走左右路,今天一早就会进攻!”

萧彻接过纸条,借着廊下的灯火看完,递给沈砚时,眼底带着几分笑意:“果然如咱们所料。”

沈砚看完纸条,立刻召集众人安排作战计划,赵峰带三百人去左路迎战北燕,用战壕和荆棘拖延时间。

瘦高个带一百人去右路对付部落,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引他们进陷阱;张老汉带着流民守在城内,防备漏网之敌;他和萧彻带四百人去中路,对付兵力最多的北魏大军。

分配完任务,众人立刻分头行动。

沈砚和萧彻带着士兵往中路树林赶时,天刚蒙蒙亮,街道上的百姓已站在门口送行,有的递来热馒头,有的塞来裹伤的布条,嘴里还不停叮嘱着“小心些”“一定要平安回来”。

走进树林时,晨雾还没散,树叶上的露珠落在肩头,凉丝丝的。

士兵们已在各自的位置隐蔽好,手里的弓箭搭着箭,火油壶就放在脚边。

沈砚靠在一棵老槐树下,指尖摩挲着腰间的薄竹片,耳边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北魏大军来了。

萧彻站在他身边,玄色战甲上的甲片在晨雾中泛着冷光,红色刀穗被风吹得轻轻晃动。

他侧头看向沈砚,声音压得很低:“别担心,咱们准备得很充分。”

沈砚抬头时,正对上他眼底的坚定,心里的紧张忽然消散了大半。

他点头时,远处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还夹杂着士兵的呐喊声北魏大军已经进入埋伏圈。

萧彻握紧腰间的长刀,目光锐利如鹰,盯着树林外的道路。

当第一个北魏士兵的身影出现在视线里时,他猛地挥下长刀,大喝一声:“放箭!”

刹那间,火油箭带着火星划破晨雾,像一道道红色的闪电,朝着北魏大军射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